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穿越悲惨生活之得过且过 > 第197章 刘县令莅临河湾村(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7章 刘县令莅临河湾村(一)

从县衙出来后,莫名感到轻松,如同闯关游戏又过了一关。

我还得赶紧去买做山药豆的材料,糖、盐、植物油又给人家杂货铺包圆了。要不是经常来,老板还以为我是个二道贩子呢?

这次我是一个人来的,没车跟着,只能一趟趟先搬到隐蔽处,再倒腾到我的空间里弄回家。累得我满头是汗,这罪受的,真是一言难尽。看来身边确实得需要跟着个人了,事事亲力亲为非得累死不可?

回到家,我就先去了趟村西,找到常嬷嬷:“嬷嬷,我今天去见了你们夫人,她说我身边没个人跟着不好。我觉得夫人这话很对,没个得力的人帮着做事,确实挺不方便的。这不就求到你这儿来了,想让你帮帮忙,抽空教教那些孩子学学规矩,以后跟着出去了,也不至于失了礼数。”

“曼娘啊,你早就该让他们学规矩了。只学那些拳脚和识字是不行的,出去了还是会怯场。放心,我帮你调教调教他们,以后肯定会用得更顺手。”

术业有专攻,将人交给常嬷嬷,我很放心。这事自己做不来,骨子里就没有三从四德的阶级观念,要按照我的思想来灌输,估计教出来一个个都是离经叛道的反骨,会给他们惹麻烦的,还是别嚯嚯人家了。

于是孩子们晚饭后便又多了半个时辰学规矩。

刚从娘家出来,便见一行壮观的队伍从山上下来,这是进山的人回来了?

一个个都背着背篓,有喜笑颜开的,也有愁眉苦脸的。

没去管别人收获怎样,只见秦叔和大哥的背篓竟是满满的,队伍后面跟着的二栓和赵顺俩人背着的背篓竟也是满满的。

“你们两天怎么弄了这么多?”

二栓说道:“秦叔领着我和大舅哥回了趟山里,将村民们的山货都收回来了。”

“厉害。”我毫不吝啬地竖起大拇哥,给予夸奖。

皮毛、花椒、果子都是我所需要的,大哥和秦叔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都让我拿走。现在市面上的花椒粉已经很常见了,大哥也不再给镇上供货,留够自家用的就行。

这一袋子花椒,足够用到明年,等我自己的山头上结了,就不用专门去山里费劲收了。

秦叔竟还领回了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头发又长又乱,身上的衣服也破破烂烂,鞋还露着两个脚趾头。

秦叔说道:“这孩子叫山子,之前跟奶奶一起生活。我这次回去,发现他奶奶已经死了,留下孩子自己一个人。虽说靠着大山也不至于饿死,可看看这孩子穿的吃的,都快跟个野人似的。他父母活着的时候,两家关系还不错,后来,他爹娘被山里的狼咬死后,留下了这祖孙俩,以前你婶也没少帮着照顾。这不遇见了,我就将他带回来了,想着也能帮着做事,挣口吃的。曼娘,你觉得呢?”

“我觉得可以,大山小山也不经常回来,大哥得忙活砖厂,你和秦婶还得照顾养殖场,那山头也需要你们常费心,多个人很有必要。”

秦叔暗自松了口气:“你同意就行。”

虽然这次我没跟着一起去山里,但收获的东西一点也不比别人少。很是开心,跟云朵炒制山药豆也不觉的累了。

三妮和二栓也帮着做,但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又不行,不是舍不得放糖,就是掌握不好火候,只能打打下手。

加班加点的干了3天,才将400斤做出来,我这两条胳膊差点废了,抬都抬不起来。散装的不用装坛子,又让赵家大哥用竹子编了几个大竹筐,铺上几层油纸,上面又盖上几层,古代又没有塑料袋,只能凑活了。

腌鸡蛋是现成的,留下要孵的,其余的攒够200个就腌一批。产蛋量高的时候,一只鸡一天就能下2个,现在已经摆脱了向村民收购的依赖了。

当徐三公子派人将东西拉走后,我又收入了近十五两银子,这时,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晚上里正来串门时说道:“二栓媳妇啊,我看今天有两辆马车来你家拉东西。大家弄回来的那些山货,这些天也吃烦了,家里还剩不少山药豆呢,你看能不能帮着卖卖?”

老太太顿时拉下脸:“我们家里还有好几麻袋呢?”

“我就是想......我就是想......”结巴了半天,里正也没将话说完整。

为了化解他的尴尬,我说道:“叔,这山药可是个好东西,跟红薯一样也能顶饿,要是吃不了,不如留到明年春天种到地里。”

“田地还得种庄稼,谁舍得分出来种这个。”

“既然这样,那就卖给我吧,5文钱一斤收。”

“这么便宜?你们往外卖不是卖到十几文吗?”

老太太没好气地说:“这就是你能在这儿说这话,换做别人,我早就赶出去了。你是不知道搭进去了多少糖和油?想卖就按这个价来,不卖就自己留着处理。白捡的东西,还想挣出个金元宝吗?”

里正不好意思道:“是,你说的对。”

老爷子岔开话题说:“老二家的,你后院那些菜时候开始收啊,豆角都长老了,还有那土豆想怎么处理啊?”

“爹,那些菜,我是留着收种子的,没看平时都舍不得吃吗?那两垄土豆,再等等,县令大人可能要亲自来挖。”

“你说谁要来?县令大人?这是啥时候的事啊?也没听你说过啊?”

“就是前几天,我不是挖了一棵,就是送给刘大人交差的。回来后,一直忙,就把这一茬给忘了。”

里正说道:“这么大的事,你怎么能忘了呢?不行,县令大人要来,咱们得好好将村里收拾收拾。亲家,明天安排几个人将村里街道打扫打扫吧,还有垃圾也得清理清理,得给县令大人留个好印象。”

“不至于吧?他又不会大张旗鼓,最多是微服私访。”

“至于,至于的,这可怠慢不得。还要约束村里人,别再冲撞了贵人,引来杀身之祸就不好了。”

第二天,不但赵家庄在搞卫生,连新庄营也在搞卫生,脏乱差是不行的,起码表面得能

看得过去。能运走的运走,能藏起来的藏起来,好家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大人物要下来检查呢?我是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

自从里正的注意力被县令大人要来的消息给吸引住后,在来老赵家串门时,也不再对村民们的山药豆上心,只跟老爷子讨论,哪儿哪儿还需要再收拾收拾。

至于这次大家进山得到的山货,只有几家将多余的山药豆拿过来卖,剩下的,也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处理的。

不过,我确是让里正反复叮嘱他们了:“山药必须蒸熟了再剥皮,也不要让孩子随便乱碰,否则出现一切后果自己承担。”丑话先说在前面,省得出现问题,再来埋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