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穿越悲惨生活之得过且过 > 第198章 刘县令莅临河湾村(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8章 刘县令莅临河湾村(二)

为了迎接县令大人,里正和老爷子将赵家村和新庄营好好整治了一番,连上湾和下湾入村的道路都让打扫了一遍。老爷子更是叮嘱家里人每天早上务必要将院子收拾干净,别因为每天来干活的人多,就弄得跟个菜市场似的乱哄哄。

老太太说道:“知道了,山药豆马上就捡完,明天他们就不用来了,丢不了你的脸。”

东西多了就不觉得可惜,老太太很大方地将挑拣出来的小山药豆给新庄营的每户送了5斤,她现在很享受一声声“族长夫人”的恭维。

屋子里的山药豆终于下去了一多半,山药挖的不多,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除了要留种的,每天还得需要往镇上酒楼送10斤,听二栓说,现在如意酒楼的那道山药泥卖到了200文一份,这真是要想赚就开饭店啊!

不过那山药泥,虽说山药可以去山里挖到,而山楂酱却是独一份。我准备今年收获的山楂不再穿糖葫芦了,全部做成果酱。前院种的那颗山楂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第一年移栽的缘故,结的不多,不过总算是活了。

我还专门去找曹老汉烧制了些精致的小坛子,以便提升果酱的档次。

新庄营的房子年前能入住就不错了,曹大爷家的房子是顺带手的,他死活不肯加塞先盖,一定要等到明年春天跟福利院和小学堂一起,说反正他又有地方住,那些个流民还住在窝棚里呢,冬天不搬进房子里,可是会冻死人的。所以他现在主要精力是带着儿子一起烧窑。

烧制出来的东西,除了往镇上杂货铺送,同时也零卖给村里人,没钱的也可以拿工分换,一个工分可以换5个碗,2个坛子,还是很划算的,时不时的,他就会带着新庄营的人过来找我消减工分。

现在除了盖房子,对于里正和老爷子来说重中之重就是县令大人要来。里正每天上午都去村边等一会,他是见过县令大人的,非要第一个迎接。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被他等到了。

这天,我刚熬好一锅山楂酱,就听见外面赵顺的声音:“婶子,县令的马车到村口了,族长叔说让家里准备一下。”

老太太一下慌了神:“这要准备啥啊?”

我赶紧出屋,去了西跨院,说道:“娘,你和四弟妹先去将堂屋收拾收拾,把桌子擦擦,地扫扫,大嫂你去烧水,三妮你去洗洗茶壶和茶碗,云朵你去洗几个盘子给我。”

很快堂屋的桌子上,茶壶茶碗、山药豆、柿子饼、苹果几样小吃就都摆上了,看着像是招待客人的模样。

老太太问道:“接下来要干嘛?”

“娘,县令大人好不容易来一趟,中午怎么也得留顿饭,一会你领着云朵他们,杀只鸡,将山药先蒸上,后院挑着嫩点的蔬菜薅点,等着我做。云朵,一会我那山楂酱凉了后,记得装坛,我可能顾不上。”

老太太着急道:“哎呀,这还得给县令大人准备吃食,要不村口的饭摊今天就别出了?”

“娘,得出,得让县令大人看看咱们对他分下来的流民是多么好。一会,小花妹妹就来了,咱们这么多人呢,忙的过来。我那儿要是不忙了,就过来准备午饭,不会耽误事的。”

刚稳定了大家的军心,就听见外面马车的声音,大家又赶紧到院门口迎接。

只见来了一辆马车,赶车的正是刘大人的小厮代安,赵家大哥和二栓领路。

待马车停到院里,里正一掀车帘,先下了马车,紧接着是老爷子,最后刘县令身着一身便服也出现在众人眼前。

只见他温文尔雅,一点官架都没有,笑着说道:“冒昧前来,打扰了。”

众人呼啦跪倒一片,我这个不想跪的也被老太太给拉着跪了下去:“见过县令大人。”

刘大人用温和的语气说:“快起来,今天我可是悄悄来的,不讲那些虚礼,也别大肆宣扬,就当我是来走亲戚的。”

话虽这么说,但大家仍是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于是我便拉着老太太起来,又跟里正和老爷子说道:“里正叔,爹,先生一路辛苦了,不如你们先陪着先生在屋里坐会。”

“对对,先生,您快屋里请。”

老太太她们不敢进去,我只好跟着进去倒茶:“先生,这是芦根水,平时我们拿它当茶饮用,郎中说喝了对身体好。”我又指指盘中的小吃:“都是些山货,先生可以尝尝。”

刘大人坐在桌子一边,里正和老爷子坐在另一边,不敢全坐上去,只做了半个炕沿。

刘大人笑笑,先喝了口茶,又随手捏起一个山药豆放进嘴里:“余氏,你这山货味道不错,尤其是那山药泥绵软细腻,很是好吃,听说如意酒楼这道甜品卖的不便宜呢?”

话题一打开,里正和老爷子明显放松不少,大家便聊起了进山挖山货。

刘大人说道:“噢?这山药产量这么高,怎么没引进地里种植?”

我解释道:“村里地少,粮食还种不过来呢,再说,山里就能捡拾的东西,也不想在格外种植了。不过,我在山坡地上种了一些,想着以后就不用跑那么远去挖了。要是先生您不急着回去,可以去看看。”

“看看也好,既然出来了,就不急着回去。”

刘大人又问起分下来的流民的情况,得知那片新盖的房子竟是给流民住的,将里正和老爷子狠狠表扬了一番,俩人一下子就放开了,里正主说,老爷子补充,不管是盖房子还是种地,将安置流民的事给讲了个详详细细。

刘大人惊奇道:“你们实行的这个工分制竟推行的这么好,那新庄营我得去看看。”

我加了一句:“先生,腊月十六,准备给新庄营的村民举行乔迁仪式,到时,您有没有时间过来主持?”

“这可是好事,不管多忙,我一定过来。”

说说笑笑间,大家的关系拉近了不少,里正和老爷子也不再拘束,又说了一会,刘大人便提议去后院挖土豆。

于是众人又来到东跨院,看到县令大人对我的菜地很是好奇,便解释道:“村里的蔬菜种类实在单一,我就想着将别处的菜种引进培育出来,也好换换口味。”

刘大人夸赞道:“你这想法不错,很好。回头我跟上头的人说说,给你搜寻点种子。”

“那真是谢谢大人了。这东西实在难找的很,就这些还是托人费了不少劲给弄回来的。”

别看刘大人从没干过农活,拿起锄头的架势还有模有样,挺像那么回事,就是一锄头下去,差点锛到脚。

老爷子赶紧拦下:“先生,这出力的活怎么能让你干,咱们在后面捡就行。”

他才悻悻地放下锄头。

大哥和二栓在前面刨,剩下的人都在后面捡拾,新刨出的土豆又光又亮,大都有拳头大小。

里正说道:“你们家这土豆结的真不错。”

刘大人疑惑道:“你们叫它什么?土豆?”

我解释道:“叫马铃薯有点拗嘴,这不是土里长的吗,叫土豆比较顺口。”

刘大人笑笑:“京城的人还有称呼它为洋芋的。”

我说道:“这外来的物种想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叫它地蛋也可以啊。”

哈哈哈,顿时引来笑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