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 > 第31章 西进洛阳,问鼎中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章 西进洛阳,问鼎中原

【天下之势,风云再起】

公元186年初春,河北大地冰雪初融,万物复苏。赵信站在议事厅外,望着远方蜿蜒的漳水,心中却未因和平而安逸。斥候带回最新情报:

洛阳朝廷内部腐败加剧,宦官与外戚争权不休;

西凉董卓被召入京,手握重兵,意图夺权;

中原各地民变四起,黄巾余部活跃于兖州、豫州;

刘虞虽仍守幽州,但已无力南顾。

赵信召集诸将与政令司官员,召开“北伐中原”战略会议:

“河北已稳,民心可用。”

“若要真正改变天下格局,我们必须走出河北。”

“洛阳,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

此言一出,满座震惊。有人质疑:“洛阳乃天子所在,城高池深,我军不过万人,岂能轻举妄动?”赵信微微一笑:

“我们不是去攻城。”

“我们要做的,是动摇朝廷根基。”

【战略构想:先取河南,再图洛阳】

赵信制定“步步为营、以战养战”的推进策略:

总体目标:

控制黄河以北至洛阳外围的战略要地;

打通通往中原的通道,策应各地起义军;

破坏朝廷漕运,扰乱其经济命脉;

在洛阳周边制造混乱,削弱其防御体系。

行动部署:

部队任务白耳精锐(甲级)赵信亲率,作为先锋主力,负责攻坚与突袭李大眼部占领黎阳,控制黄河渡口,确保后勤畅通张猛虎轻骑渗透至陈留、颍川一带,联络黄巾残部刘铁柱部守卫河北基地,防备刘虞反扑

此外,设立“行军政署”,由民政部派出专员随军行动,负责安抚占领区百姓、设立临时治理机构。

【第一阶段:夺取黎阳,控制黄河】

三月初六,赵信亲率八千大军南下,首战目标——黎阳。此地为黄河重要渡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赵信采取“夜袭+内应”双管齐下的战术:

提前派遣密探潜入黎阳,收买守将副官;

夜间发动突袭,白耳兵迅速突破城门;

守军措手不及,仅半个时辰便溃散投降。

黎阳易主,赵信下令修筑浮桥,打通南北交通线。他还发布《告黎阳民众书》:

“我们不是来掠夺的贼寇。”

“我们是为了你们不再挨饿、不再受压迫的人。”

“愿者共治,不愿者亦可安生。”

此举赢得民心,不少百姓主动前来投效。

【第二阶段:挺进河南,连克数县】

四月上旬,赵信挥军南下,进入河南地界。沿途所向披靡:

攻克白马津,切断敌军援兵;

连克酸枣、长垣等县,扩大控制范围;

设立“行军政署”,推行新政十策;

组建“河南义军分部”,吸纳本地武装。

张猛虎成功联络到颍川黄巾余部首领李仲康,双方合兵一处,兵力增至一万五千人。赵信趁势发布《讨腐檄文》,痛斥洛阳朝廷贪腐无道、苛税害民,并号召各地豪杰响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今日之乱,非起于民,而生于政!”

“凡愿兴义师者,皆可得我军支持。”

此文传遍中原,引发强烈反响。多地士族、流民、小股武装纷纷归附,形成一股席卷之势。

【第三阶段:围而不打,震慑洛阳】

五月,赵信大军逼近洛阳外围,屯兵于巩县、成皋之间,距洛阳仅百余里。但他并未立即进攻,而是采取心理战:

屯兵期间,严禁劫掠,秋毫无犯;

散发传单,揭露朝廷腐败内幕;

释放俘虏,让他们带回“义军仁政”的消息;

在洛阳周边设伏,歼灭多支朝廷侦察部队。

洛阳震动。朝中大臣惊恐万分,纷纷上奏皇帝加强防守。宦官张让怒斥百官无能:

“一群流寇,竟敢逼迫天子?”

但谁都知道,真正的威胁已经来了。

【尾声:问鼎中原,天下侧目】

七月,赵信在成皋设立“河南总指挥所”,正式宣布成立“中原义军联合指挥部”,他本人任总指挥。他还颁布《中原联合纲领》,提出三大目标:

推翻暴政,废除苛税;

均田富民,广设学堂;

联军共治,重建秩序。

此举不仅赢得百姓支持,也引起各地势力关注。有使者自南阳而来,称刘备有意结盟;有书信自江东送达,孙坚愿互通情报;甚至连远在西凉的马腾,也遣使表示愿意保持友好。赵信站在高台上,望着远方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声说道:

“我们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这不是终点。”

“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他知道,真正的中原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乱世再起,强敌压境】

公元186年夏,黄河两岸战火未熄,中原大地风云骤变。斥候急报:

曹操自兖州出兵,连克陈留、济阴等地;

袁术败退南阳,局势动荡;

孙坚据江东,与袁绍结盟;

刘备屯兵汝南,广纳贤士,声望日隆;

曹操已上表朝廷,自称“镇东将军”,意图掌控朝政。

赵信站在议事厅内,望着地图上的中原战局,眉头紧锁。他召集诸将与谋士商议:

“我们刚在河南站稳脚跟,若不及时应对,曹操必成大患。”

“单凭我军之力,尚难抗衡其精锐之师。”

“唯有联合南方诸侯,方能制衡此獠。”

他提出一个大胆的战略构想: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防御。”

“而是要建立一个真正的联盟。”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起对抗曹魏。”

【第一步:遣使南下,联络孙坚】

赵信派出特使团,由文教司祭酒周远带队,秘密前往江东。使命明确:

表达合作意愿;

分享情报资源;

商讨联合军事行动。

七月初十,特使抵达吴郡,受到孙坚接见。会谈中,周远陈述当前局势:

“曹操野心勃勃,欲吞并天下。”

“若放任其扩张,江东亦难独善其身。”

“今赵信愿与将军携手,共抗强敌。”

孙坚沉思良久,最终点头:

“我虽不喜黄巾余部,但赵信此人,确有大志。”

“若其真能守诺行义,我愿为盟友。”

双方签署《江东—中原互援协议》,约定:

双方共享敌情,互通有无;

若一方遭袭,另一方须出兵支援;

合作打击流寇与地方豪强,稳定区域秩序。

此举奠定“江东—中原同盟”的基础。

【第二步:亲赴汝南,会晤刘备】

赵信深知,若要真正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必须争取刘备的支持。八月中旬,他亲自率百人卫队,穿越敌军封锁线,抵达汝南。刘备设宴迎接,席间二人畅谈天下大势。赵信开门见山:

“我知你仁德宽厚,志在复兴汉室。”

“而我不过一介草莽,只求百姓安居。”

“如今曹操横行,若你我各持己见,终将被其所灭。”

“不如联手,共拒强敌。”

刘备听罢,起身拱手:

“将军所言极是。”

“我虽布衣出身,但也知时势不容独行。”

“若能共抗曹贼,某愿效犬马之劳。”

两人当夜便立下“汝南誓约”:

双方互不侵犯,兵力协同调动;

共同设立“反曹战线指挥部”;

派遣使者定期交流战略信息。

这一结盟,标志着“中原—荆州同盟”正式成立。

【第三步:三地联动,策动战役】

九月,三方达成战略合作:

联军作战计划:

区域主力部队任务中原(赵信)白耳兵+河南义军扰击曹军后方,牵制主力江东(孙坚)孙家军水陆两师攻击徐州、扬州边境,切断漕运荆州(刘备)刘备军+荆州民兵固守汝南,伺机北上

赵信发布《讨曹檄文》,历数曹操罪状:

“挟天子以令诸侯,屠百姓以充军粮!”

“今赵信与众盟主共起义旗,誓除奸佞,还天下太平!”

此文一出,震动四方。多地流民响应,纷纷加入义军行列;曹操闻讯震怒,下令调集重兵反击。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尾声:联盟初成,烽火再燃】

十月,赵信在成皋设立“反曹战线总指挥部”,正式任命联军统帅部成员:

总指挥:赵信

副指挥:孙坚、刘备

情报总管:周远

军需统筹:李广

法律协调:刘修

他还颁布《联军纪律条例》,确保各方军队服从统一调度。赵信站在高台上,望着远方滚滚云烟,低声说道:

“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

“我们是一支真正的力量。”

“只要齐心协力,曹操也不过是个凡人。”

他知道,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但他也明白,这一次,他们不是为了复仇,也不是为了权力。而是为了——天下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