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秦逸飞官场之路 > 第125章 双喜临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棉纺厂的事情一直没有突破。

没有想到,事情的转折竟来自阮氏县的李金凤。

李金凤承包阮氏生产资料公司,是与阮氏县供销联社签订的合同,合同期三年,今年七月底到期。

三年来,李金凤不仅让生资公司的几十名职工领到了足额的工资和不菲的奖金,还让生资公司的资产翻了一番。

县供销联社下面有几大公司,像百货公司、五金公司、土产公司、烟酒副食公司等等。

其中,这些公司之中,以棉麻公司效益最好、待遇最高,是人们削尖脑袋也要往里拱的单位。

只是,人们的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打去年开始,人们不再削尖脑袋往棉麻公司拱,却是千方百计想到生资公司上班。

其实,这也怨不得人们。人们都不傻,哪里工资高、待遇好,人们就愿意到哪里去嘛!

县供销联社几百名职工,都眼红生资公司职工的高工资高福利,都想调到生资公司去上班。

这些人当中,吴红贵的愿望最迫切。

吴红贵是生资公司承包给个人之前,最后一任经理。

就是因为他经营不善,致使几十个职工半年发不出工资,供货商纷纷断供,公司濒临破产倒闭,县供销联社被逼无奈,才不得不把生资公司承包给李金凤个人。

穷庙富方丈。别看生资公司穷得发不出工资,外边还欠了一屁股债,吴红贵可是富得流油。

传说在八十年代末,吴红贵家产就有一百万。于是人们就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吴百万”。

其实,只有吴红贵自己清楚自己的家底。不算动产和不动产,仅仅他在银行的存款,就有三百万。

他见李金凤这几年承包生资公司发了大财,他不仅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对李金凤的怨恨,更是达到了顶点。

本来,县供销联社主任是把他当做了第一人选,最先征求了他的意见。

可惜吴红贵太贪婪、太狂妄了。他认为在整个供销联社,只有他能一次拿出三年的承包费用。在承包生资公司这件事儿上,自己就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有钱不赚是王八蛋。吴红贵便打算把本来就不高的承包费,再压低一些。

结果,就在吴红贵和县供销联社就生资公司承包价格和承包权利反复拉锯,争执不下的时候,却被李金凤给钻了空子,摘了果子。

按照合同规定,第二轮承包时,同样条件,第一轮承包者优先获得承包权。

李金凤干得顺风顺水,她自然愿意继续承包。

半年前,她就向县供销联社的头头儿提出了继续承包的申请,书记和主任也答应让她继续承包。

可是等合同真的到期时,县供销联社却把生资公司的第二轮承包权交给了吴红贵。

按照官方的说法是,吴红贵报的承包单价要比李金凤报的高100块钱,三年就要高300块钱,报价高者获得承包权。

按照民间小道消息说,吴红贵给主任送了五万,给书记送了八万,给分管县长送了十万。不过,这些都是谣传,并没有真凭实据。

由于李金凤没有料到自己会在第二轮承包中败北,生资公司积存了不少货物。

更可恶的是,吴红贵趁火打劫,趁机压价。

他要求这部分货物,李金凤必须在进价基础上,再下调15%,他才全盘接手这些存货。

否则,就请李金凤把这些存货,在合同到期之日全部搬走。

依李金凤的脾气,怎么会受吴红贵这样的鸟气?

还好,李金凤和各个供应商相处得还不错。许多大宗商品,供应商同意原价收回。只是还有不少零星商品,由于存货不多,甚至退货款都抵不过运费,李金凤干脆以生资扶贫的形式,把它们无偿送给了农村需要的贫困户。

没有想到,李金凤这一次带有赌气成分的善举,却被稷州市委宣传部敏感地捕捉到,直接把她打造成了“三学”的楷模。

不仅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她还被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被市总工会选为劳动模范,还增选为政协稷州市委委员。

既然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当初接手生资公司时的那些滞销货,三年时间,李金凤费尽心思促销出去不少。

李金凤当然不会用畅销货物抵顶。她从其他县市生资公司购买了一批同样的货底子、滞销货,填补了这个窟窿。

吴红贵偷鸡不成蚀把米。等他接手盘点生资公司时,他才发现李金凤剩给他的,全是十几年来都卖不出去、白送人都不要的货底子。

吴红贵哪能咽下这口恶气,他当即向收了他巨额贿赂的县供销联社头头儿提出申诉,要求李金凤把这些货底子弄走,至于出现的亏空,就用现金来弥补好了。

可惜,李金凤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她如今可是稷州市委打造的“三学”楷模,县供销联社也不便为吴红贵出头。吴红贵只能像吞了一只苍蝇一样,咽下了自己酿的苦果。

阮氏生资公司旗下的远征农机城销售量很大,上半年共销售各种农用车二千七百多辆。按正常年份推算,下半年销售数量至少要比上半年增加一成到两成。阮氏远征农机城全年销售数量,应该会突破六千辆。

因此,李金凤准备了充足的货源。她让远征集团一次送来了一千五百辆农用车。结果,她才卖了三百辆,她的承包合同就到期了。

不过,这个远征农机城不属于原生资公司范畴,是李金凤新发展的一个子产业。无论地皮还是地上建筑物,所有投资都是李金凤自己所出。只是它没有办理独立的营业执照,挂靠在县生资公司而已。

如果不是吴红贵如此刁难自己,李金凤也许就把农机城低价出让给吴红贵了。

既然吴红贵做事毫无底线、一点儿也不顾及脸面,李金凤当然不会把这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白白送给吴红贵。她在合同到期之前,就把农机城从生资公司剥离了出来,成了一个新的独立法人单位。

就是为了这事儿,李金凤亲自跑了一趟稷州的远征集团。

恰好,秦逸飞为了远征太阳能热水器厂的几个事情来找曲百万,和李金凤妈妈意外相逢。

“李阿姨,既然不承包生资公司了,闲下来的大笔资金,你打算做点什么事情?总不能让几百万的现金在银行账户上干趴着吧?”

“小秦,我还没有考虑清楚。”

“在我们阮氏县做生意,有一句话叫作‘不熟不做’。”

“我多半辈子都和生产资料购销打交道,对这一行最熟悉。可是,阮氏生资公司的承包权被吴红贵给抢去了。”

“如果我再注册一家经营生产资料的公司,也不是不行。

但是,阮氏的蛋糕就那么大,一家吃不了,两家吃不饱。

我觉得两家搞恶性竞争,也没有多大意思。”

“所以,我正在寻觅一个新的经营项目。只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

“小秦,你有什么好的、合适的项目推荐给阿姨吗?”

本来,李金凤只不过随口一问,没有想到秦逸飞还真的给了她一个惊喜。

“李阿姨,还真有一个日进万金的项目,很适合你!”

“干什么能够一天收入一万?那得投入多大资本啊?你李阿姨可没有曲老板那么厚实的家底儿!”

“如果日均收入一万的话,投资不能低于500万。这样的行情,至少能保持五年到十年!”

“什么生意这么赚钱?”

李金凤和曲百万异口同声地问道。

“嘀嘀嘀,嘀嘀嘀”

恰在这时,挂在秦逸飞腰间的寻呼机却突然发出了急促的蜂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