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 > 第74章 兵家这是大手笔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4章 兵家这是大手笔啊!

我文四儿,举双手双脚支持!”

管事冷哼一声,见他认错态度良好,这才说道:

“知道就好,以后说话注意点。”

“是是,管事教训的是。”

他这一番鞠躬赔笑后,周围酒客的不善目光才收了回去。

文四儿偷偷抹了把冷汗。

还好管事提点他,不然他这大嘴巴就要招来祸事!

刚才他对燕王口出不逊,看向他的凶狠眼神可不在少数。

不过他刚放下心来,身边就传来一道声音。

“敢问这位小哥,你刚才说的百家争鸣是何意?”

文四儿面色一僵。

以为这个问话的老头还要找他麻烦。

他正要再道歉,只听那人说道:

“小哥不要误会,我常年居住在深山之中,不知道这个百家争鸣,就是打听一下。”

文四儿上下打量一下这老头,布衣短打,草编鞋履,确实不像郡府人士。

一个真正来打听的?

那他文四儿可要好好吹一吹燕王爷爷了!

“咳咳!”

“这位老丈有所不知,朝廷决定让诸子百家都有当官的机会,还要传播他们的学说。

就在那些个书院里传播。

听说长安城里的太学也要弄这些。

书院、太学你知道吧?

这些都是燕王殿下弄出来的,燕王你知道不?

你常年住山里,估计不知道燕王的威名,我给你仔细说说......”

随后。

老头便听了半个时辰的夸赞大会。

酒楼中的客人轮番插嘴,气氛愈加热烈。

直到最后,老头抽身离开,酒客们还在唾沫横飞。

老头苦笑着摇了摇头。

离开酒楼后,一路穿街过巷,进入城南的一处民居。

刚一进来。

屋内四个敦实汉子便抱拳道:

“巨子!”

这个平平无奇的老头,正是当代墨家领袖!

“好了,不用多礼,都说说各自打听的情况吧。”

老头随意的摆摆手,都落魄到隐于山野了,还谈什么巨子。

四人却没有怠慢。

施完礼后,居中一人闷声道:

“巨子,我去了城中那座皇家书院,书院中确实有诸子百家的书籍。

我墨家《墨子》也在列。

墨家学派也是书院的一门学科,不过无人教授。

书院中的老师都是儒家子弟为主。”

“哼!”

话音刚落,左边一人就冷哼出声:

“儒家那群伪君子怎会传播我墨家学说。”

“不仅如此,其他学派的典籍,都被束之高阁!”

座中的墨家巨子轻叹一声。

如今儒家一手遮天,其他学派也无力反抗。

尤其是墨家。

更是被儒家针对!

儒家和法家如果说是理念不同,那儒家和墨家就是水火不容!

儒家崇尚重礼。

例如礼乐治民、厚葬、守孝三年、顺应天命..

这些论调。

统统被墨家骂了个遍!

而且墨家的理念还和这些截然相反!

例如非乐、节葬、节用、非命.....

墨家认为繁琐的礼乐、铺张的葬礼、漫长的守丧。

这些只适用于有钱的贵族。

非常不适合普通百姓。

还有非命。

儒家认为,人,生来自有命数,已经定好了三六九等,你顺应天意就完了。

但是墨家不这么认为。

他们否定命运的存在,人的富贵、生死都是自己主导的,没有什么天意一说!

如此一来。

儒、墨两家自然互相瞧不顺眼。

而且还有一点,儒墨在独尊儒术之前,乃是唯二的两大显学!

势力旗鼓相当!

可以想象。

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当权,自然要把这个和自己唱反调,还有威胁性的家伙摁的死死的!

更别提大发慈悲,替墨家传播典籍了。

如今的墨家巨子本人都是藏于深山,可见儒家的打击力度。

学说竞争,有时候也不是全靠嘴。

逼急了,直接动刀!

现在的儒家公羊派可是有‘大复仇’的理念。

九世之仇尤可报也!

儒、墨之争,那是生生世世都没完的!

“好了,不用说这些气话,现在主要是探明消息,这郡府咱们不宜久留。”

墨家巨子担心被人发现踪迹,打断门人的抱怨。

“还探听到什么消息吗?”

又有一人开口道:

“弟子打听到,此次重新启用百家,乃是当朝陛下的第三子,燕王主持。

此人在民间有很大威望。

听说在朝中也是权势滔天,就连当朝太子都不及。

或许这次事有可为!”.

屋内众人脸上都浮现一丝希翼。

没人知道他们这些年有多憋屈.

不敢随便抛头露面,更不敢宣扬自己的学说。

如今的墨家,门人凋零,仅存的一些人还要藏头露尾。

生怕被人发觉自己的身份。

当他们听说朝廷有意重新启用百家,墨家巨子也顾不得危险,亲身赴险前来打探。

结果是令人惊喜的。

刚才那位门人讲述的情况,便和巨子打听的一致。

这时,另一人说道:

“弟子还打听到,那位燕王让诸子百家入长安自荐,只有于国有利的学派才会推广。”

话音刚落。

屋内众人都皱起了眉头。

这个说法,怎么如此像请君入瓮?

“巨子,这事会不会是儒家在背后搞鬼,想趁机把其他学派一网打尽!”

墨家巨子沉吟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不像。”

“燕王在民间的威望很高,再加上他在朝中的显赫势力,儒家不敢利用他作伐。”

“不管了!”

“此次机会千载难逢,即使是龙潭虎穴也要闯一闯!”

“为了墨家!!”

众人都是一凛,齐齐喊道:

“为了墨家!”

墨家巨子连夜赶回深山中的藏身地,嘱咐好后事,带着十多位门人便决然离开。

此一去,若是一去不回..

那便一去不回!!

这样相似一幕,在大汉各地频频上演。

无数奇人异事得知重兴百家的消息,纷纷振奋精神,走出大山。

往长安而来!

不过也不是所有学派都像墨家一般生离死别。

毕竟他们和儒家又没有死仇。

而且哪怕有仇,有些学派,儒家也动不了!

例如,法家!

长安城,张府。

前御史大夫,如今的东平侯,张汤。

正平静的看着屋内喜形于色的众人。

“侯爷,如今陛下有意重启百家,如此一来,我法家子弟以后就能光明正大的自称学派。

再也不用顶着‘儒皮’了!”

“不错!”

“法家就是法家,没有什么儒皮法骨!”

“我法家于国肯定有大利,这是毋庸置疑的,将来太学中肯定有我们一席之地!

不过我等被儒家欺压的太久。

此次燕王主持的百家争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争一争,说不定能把儒家拉下马!

咱们法家坐一坐为尊的位子!”

众人尽皆看向张汤,躬身施礼。

“侯爷,您是我法家的领袖人物,听说您和燕王关系也比较亲近。

我等恳请侯爷出山!

为法家争名!”

张汤微微颔首,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只是淡淡的喝了口茶。

他如今致仕在家,确实和燕王府有很多走动。

逢年过节的,送个礼品问候一下燕王。

但也仅此而已。

要说他和燕王有多亲近,那就高看他了,燕王还不在乎自己这个小虾米。

想通过他去走燕王的后门。

悬!

张汤也不是不在意法家的利益。

身为法家集大成者,他当然重视法家理念的发扬光大。

能让法家为尊,张汤自然愿意。

不过。

他名声不太好。

以前执法太过酷烈。

张汤出面为法家站台,恐怕会起反效果。

而且他毕竟致仕了,不再是以前的三公,分量不太够。

总之。

张汤自知,自己并不是合适出面的人选。

但是法家还有一位重要人物。

他非常合适!

身居高位,已有隐相之称,同时他手段温和,名声较好。

比张汤更适合为法家站台。

那人正是辅政大臣,桑弘羊!

不过他这几日闭门谢客,好像在有意避嫌。

呵!

张汤嗤笑一声。

如今是为法家争名的重要时刻,哪能容他作缩头乌龟!

“你等随我一起去桑府。”

众人闻言大喜。

“是!”

辅政首脑出马,他们法家的胜算就更大了!

有背景的在找背景。

例如法家。

有仇怨的在视死如归,例如墨家。

那没背景也没仇怨的,自然就是四处奔走托关系了。

还得找很硬的关系。

和燕王说得上话的那种硬!

事实证明。

瘦死的骆驼确实比马大。

即使被禁了几十年,有的学派发动起来,力量依旧惊人!

刘旦现在就很吃惊。

“老霍,你啥情况?又往我府上领人?”

燕王府正厅。

霍去病正一脸羞臊的坐卧不安。

上一次他受姨娘所托,带了一个卫氏女登门,结果差点闯下大祸。

自那以后他就发誓,再也不给人牵线搭桥了。

没想到世事无常。

又有人求上门,这次他还没办法拒绝。

然后就...破戒了!

霍去病不好意思的解释道:

“你放心,这次带人进府我特地问过霍光,他说没啥问题,出不了事。”

“这位是孙斌后人,当初我为了学兵法,在他府上借过《孙斌兵法》。

你知道的。

这恩情有点大,我也没办法。

人我就带来给你看看,之后的事情我就不管了。”

刘旦微微点头,这恩情确实得还。

兵家书籍不像其他学派可以公之于众,这其中涉及兵马调动、战阵布局。

一向都是秘传。

之前纸张普及,儒家恨不得把自己的典籍刊印天下,人手一本。

但是兵家就不同了。

捂得死死的,谁都不给看!

就连刘旦主导的十二家皇家书院,说是教授百家学说。

但是其中绝对没有兵家!

一个是皇室的兵家存书也不多。

另一个就是...兵书不能轻传!

在后世诸如《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可能随处可见,并不稀奇。

但是如今不行!

战争形势还是以冷兵器为主,还是要讲战阵、谋略。

兵法书籍是正儿八经的宝贝,不准民间传播。

即使要传播。

也是兵家内部私相传授,就如霍去病去借书一般。

刘旦看向霍去病身后的壮汉。

带一个兵家的汉子上门,确实没啥问题。

那人见刘旦看过来,当即拱手道:

“见过燕王殿下!”

“在下托骠骑将军登门,是为之后的百家争鸣一事。

在下代表兵家。

想向王爷求一个太学显学的位子。

我兵家愿意奉上《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

六本兵家典籍原册!”

啧啧啧。

刘旦啧啧称奇。

兵家这是大手笔啊!

他刚才说的六本兵书,皇室也只有《吴子》、《六韬》、《孙子兵法》。

就这三本,还是老刘家夺取天下时抢来的。

《司马法》、《尉缭子》是姜子牙编撰的兵书,只有历史悠久的家族有收藏。

《孙斌兵法》更是属于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