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平时和刘老根聊天时,张大妮谈到刘小柱也更多。

刘大柱兄弟俩也感觉到了后妈的变化,不过第一家里没人磨挫他俩,第二刘小柱和他俩的年龄差太大了,他俩看刘小柱也都和看族里子侄辈差不多。

有空的时候兄弟俩就顶着这个小弟弟玩,张大妮看两个继子对小柱这么好,到底没做出什么过分事,所以刘家的氛围一直都还行。

54年,18岁的刘大柱娶了媳妇,同村17岁的王小妹,王小妹的娘也是逃荒路上依附刘家的难民,她也再嫁给刘家村人了。

不过她嫁人前就说了王小妹不能改名,因为她前夫王家除了王小妹都死绝了,她没能力给王小妹招婿,延续王家,但也不能让王小妹这个独苗再改了名,刘家人同意了。

这时候随娘改嫁的孩子,基本都要改随后爹姓的,至于张大妮的女儿刘小翠,那不是赶巧了也姓刘么!

所以,虽然王小妹也算刘家人,却也能嫁给刘大柱,她要是改了姓,他俩就有点不好说了。

刘大柱和王小妹是自己看对眼的,都是亲戚,又是同龄人,来回走动间,孩子们就玩熟了,而他俩从小关系就好,长大到年龄了,这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同年,刘小翠也嫁到了邻村,这个时候农村的土地还是分在各家头上的,55年才进入了合作社模式,刘家村也改名为刘家大队,土地收归集体,社员也开始了平时上工挣工分,年底分钱分粮的生活。

所以,刘大柱和刘小翠的婚嫁还是富裕热闹的。

56年,王小妹生了刘老根第一个孙子,刘玉山,名字是请逃荒路上收留的老秀才起的。同年,张大妮力排众议,送8岁的刘小柱去公社小学去上学。

57年初,19岁的刘二柱,娶了隔壁牛家大队18岁的牛小兰,进门喜,57年底,牛小兰生了刘老根的二孙子刘玉河。同时,王小妹查出两个月身孕。

58年7月,王小妹生下刘老根的大孙女刘玉梅,这几年,随着家里的婚嫁,第三代越来越多,加上刘小柱上学,刘家的生活慢慢的没有以前滋润了。

58年底59年初,进入艰难的三年时期,虽然村子紧临淮河,哪怕经过社员们的辛勤劳作,土地也难免减产,又加上当时的浮夸风,这几年家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虽说没到饿死人的地步,可那几年家家基本都没有添丁进口,因为粮食不够吃,每家都动用了家底想办法购买粮食。

这时候的粮食价格那是一回比一回高,可刘家不说大人,就看刘小柱这个半大小子还有那三个小娃娃,那也得买啊,总不能硬饿着吧。

所以这三年,刘家的家底基本耗空了,不过人都好好的,从62年开始,大家的日子才慢慢的恢复正常,一直到64年,刘家才又迎来了牛小兰怀孕的消息。

65年初,原主出生了,可能是这些年大家对水的渴望,原主没有随大姐取花的名字,而是叫了刘玉溪。

可能是母体没有恢复好的原因,原主的体质稍微有点弱,也没有大毛病,就是容易感冒发烧,去年底,原主又发高烧。

这次因为烧的太严重了,公社卫生所给打了庆大霉素,然后,原主聋了,这种耳聋,在后世都没办法治疗,就更别说现在了。

等家里人发现,天都塌了,要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是散养的,而且从几岁开始,孩子就可以家里地里忙活了,喂鸡,挖野菜,捡柴火,有的还能做饭,洗衣服。

现在来了个听不见的,不仅不能干活,还得安排个人看着她,家里谁有这个空?农家可没有闲人!

从那以后,家里人的眉头都是紧锁的,平时原主就是三个哥姐轮流带着,牛小兰天天偷着哭,刘二柱也天天唉声叹气的。

这还不光是把孩子养大的事,这以后,这孩子的婚嫁怎么解决,在以前,人们都认为身体有残疾的人,正常人谁能看得上,除非那些老光棍,或者死老婆的老鳏夫,要不就是同龄的残疾人。

可这样的两个人结合,那日子还怎么过?难啊!

这次是因为原主的小叔要相看,是的,刘小柱读了个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也没找到工作,又加上知识青年下乡的事,他们村也来了几个知青。

所以,事业不顺的刘小柱,在婚姻上面也开始不顺起来,为啥?因为高不成低不就呗!

他刘小柱自认是一个文化人,就应该娶知青点里那群女知青一样的媳妇,可现实是,女知青可看不上刘家,人家就算愿意嫁人也是找村里的富户。

而村里的人上过学的女娃,基本都是刘家的,其他人家没这个家底啊!别村的吧,只要是上过学的女娃子,那都是想嫁到城里的,刘家让女儿读书的人家,心里其实也是这个想法,都希望女儿能高嫁,包括刘玉梅也是在上学的。

把张大妮那个愁的呦,她还不能频繁的安排刘小柱相亲,这年头,你相亲两次没成大家可以接受,但只要超过三次,人家就要蛐蛐你了,什么眼光高啊!不识相啊!没有自知之明啊!后面,你再想找到合适对象那就难了。

张大妮可太了解她儿子了,要是刘小柱不愿意,这亲相了也是白相。所以,她平时都是在劝刘小柱,不停的给他洗脑,过日子就要娶个老实勤快的,逼急了,还拿他两个嫂子给他打样!

可刘小柱不听啊,今天这场相亲,还是因为他到年龄了,每次出门大家都问他对象的事,他也知道拖不下去了,才松口让他妈安排的。

而原主是怎么回事呢?张大妮想着,儿子终于松口相亲了,那可不得安排的尽善尽美,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刘玉溪打针打聋了,可你只是听说,和当面看到感触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她就让家里三个孙辈把刘玉溪带到后山脚去挖野菜,等相完亲,家里大人喊了再回来。天地良心,她们家真没有要扔孩子的想法,就算张大妮私下偷偷想过,她也不敢干,很简单,刘家族人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