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粮仓大使张守礼见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的双腿像被抽走了筋骨一样,突然一软,整个人直接瘫倒在地,官服的下摆也被地上的水渍浸湿,散发出一股腥臊的气味。
原来,这位从五品的粮仓大使胆大包天,参与将百万石的官粮偷偷换成了这些一文不值的河滩碎石!
“将军,这些砂石是黄河汛期时运来修堤的……”仓曹参军还想解释,但他的话还没说完,李光弼的横刀已经如疾风般刺穿了他的咽喉。
粮仓大使瞪大了眼睛,喉咙里发出一阵咕噜咕噜的声音,然后便直挺挺地倒了下去,鲜血从他的脖颈处喷涌而出,染红了地面。
“杀了他们!”李光弼的声音冰冷而决绝,仿佛来自地狱的恶鬼,他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额头上的青筋暴起,显示出他心中的愤怒已经到达了极点。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数百名亲兵如鬼魅般无声地举起弩机,弩箭如同雨点般射向那些见证了这一切的人。
一时间,粮仓内充满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和弩箭破空的呼啸声,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死亡的交响乐。
三百多个见证者在这恐怖的氛围中纷纷倒下,他们的身体被弩箭刺穿,鲜血如泉涌般喷出,染红了整个粮仓的地面。
这惨烈的场景持续了整整半炷香的时间,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让人闻之欲呕。
李光弼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他的目光冷漠而无情,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内心正在被一股无法抑制的愤怒所吞噬。
突然,他想起了二十年前在陇西剿匪时的情景。
那时,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将领,率领着军队与流寇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在那场战斗中,他亲眼目睹了那些被流寇屠戮的村庄,那里也是这般死寂,没有丝毫生气,只有遍地的尸体和残垣断壁。
回忆起那段往事,李光弼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波澜。
然而,那股愤怒却如同燎原之火,在他的心中越烧越旺。
……
……
东都洛阳,这座坐落在洛水之畔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街道宽敞整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这里的繁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甚至在许多人眼中,它比长安城更适合作为大唐的京都。
洛阳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原因之一便是它的富裕程度。
这里汇聚了来自江淮地区源源不断的粮食,以及来自天下四方的琳琅满目的货物。
这些物资如同一股洪流,从四面八方涌向洛阳,然后再由各式各样的商人根据市场需求,将它们运往长安或其他地方。
大唐自建国以来,长安城常常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
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洛阳便成为了解决粮食危机的关键所在。
洛阳的粮食储备丰富,每次都能及时向长安输送所需的粮食,缓解长安的困境。
然而,与原本历史上的情况不同的是,由于裴徽这个穿越者的出现,朝廷对安禄山造反一事早有防备。
当安禄山的叛军攻打洛阳城时,城内军民并未像历史上那样惊慌失措。
相反,他们早有准备,应对有序。
洛阳城的城墙高大坚固,城内的防御设施也十分完备。
士兵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他们坚守在城墙上,毫不畏惧地面对着安禄山的叛军。
城中的百姓们也积极配合官府的安排,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外敌。
不仅如此,洛阳城中还有许多聪明才智之士,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守城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和计策。
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洛阳城的防御貌似已经变得坚不可摧。
在这其中,李光弼所起到的作用可谓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就在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叛乱之后没多久,李隆基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将李光弼派遣至洛阳城,同时还给他带来了整整两万的雄师劲旅。
如此一来,再算上洛阳城原本就有的一万守军,此时此刻,这座城池内已经有整整三万正规大军严阵以待,枕戈待旦,只待敌军来犯。
然而,尽管有如此强大的兵力,李光弼却依然心急如焚。因为他深知洛阳城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大唐的都城,更是一座战略要地。
能否守住某种程度上关乎大唐生死。
所以,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李光弼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然地决定采取一种极端手段——强行征召洛阳城内的八万军民。
这八万军民原本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突然间被卷入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旋涡之中,他们的心中自然充满了恐惧和不满。
毕竟,对于这些普通百姓来说,战争意味着死亡。
然而,李光弼却以军管的形式,毫不留情地将他们纳入到守城的队伍当中。
在这个过程中,李光弼展现出了令人胆寒的冷酷一面。
他对于那些胆敢阻拦他的官员和豪门贵族,没有丝毫的顾忌,毫不犹豫地下令将他们处死。
这些人或许还天真地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就能够在这场战争中独善其身,免受战火的侵袭。
然而,李光弼却深知,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置身事外。
人都是自私的,尤其是那些豪门大族和官员们。
他们早已习惯了高高在上的特权生活,享受着荣华富贵,对于战争的残酷和危险,他们缺乏最基本的认识。
在这些人的眼中,只要叛军攻入城中,他们只需要在第一时间低头屈服,纳头一拜,就能够保住自己以及整个家族的安全。
然而,李光弼却清楚地知道,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一旦洛阳城沦陷,叛军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这些豪门大族和官员们。
相反,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反而会成为叛军掠夺的首要目标,甚至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洛阳城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这里汇聚了众多大唐开国功勋和豪门重臣的亲族。
其中,李氏、武氏和五姓七家等顶尖门阀的族人更是数不胜数,他们平日里或许风光无限,权势滔天,但在战争面前,他们同样无法逃脱命运的摆布。
为了在短短数日内聚集八万军民和大量粮草,这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光弼毫不犹豫地将这把锋利的刀子无情地架在了每一个豪门贵族和官员的脖子上,毫不留情地逼迫他们贡献出府中的仆役、护卫以及宝贵的粮草。
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极端的手段,但李光弼却别无选择。
时间紧迫,叛军已经围城,城内的局势岌岌可危。
如果不能迅速筹集到足够的兵力和粮草,洛阳城必将沦陷,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城内官仓中原本登记在册的百万石粮食,竟然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层是真正的粮食,而下面竟然全部是砂石!
这一发现让他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阴谋和腐败。
当李光弼在七日前得知这个惊人的真相时,他的内心犹如被重锤狠狠地敲击了一下,几乎要崩溃。
这意味着他所依赖的粮食储备竟然是一个巨大的骗局,而他原本的计划也因此完全被打乱。
他原本以为这些粮食足够支撑他们度过艰难的时期,却没想到这一切都只是一场虚幻的泡影。
李光弼知道,如果城内官仓无粮的消息泄露出去,将会引起城内军民的恐慌和混乱。
到那时,这座城市将陷入一片混乱,他的军队也会失去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李光弼展现出了他果断而冷酷的一面。
他当机立断,下达了一道令人毛骨悚然的命令。
他让自己的亲兵将当时在场的所有官吏以及那些他不信任的官兵,总计三百多人,全部残忍地杀害。
这些人中有他的同僚,有他的部下,甚至还有一些无辜的人。
但李光弼别无选择,他不能让这些人成为泄密的源头,他必须以最决绝的方式来堵住这个漏洞。
这是一个艰难而残忍的决定,但李光弼深知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心软。
只有这样,他才能暂时稳住局势,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解决粮食问题。
……
……
洛阳城南,有一座名为龙门县的古老小城,它宛如一个沉睡的巨人,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历经岁月的沧桑,见证着世间的变迁。
当安禄山的大军如滚滚洪流般抵达洛阳城外时,这座小城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安禄山并没有如人们所料想的那样,直接进驻叛军大营,而是决定在此地落脚。
从地理位置上看,龙门县距离叛军大营还有二十几里路,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战略据点。
无论是从防守还是机动性方面考虑,这里都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然而,安禄山却对这个地方情有独钟,其中缘由只有他自己才知晓。
安禄山的病情日益严重,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就在他为此忧心忡忡之际,有幕僚向他进言,称住在龙门县或许能给他带来好运,冲散身上的晦气。
毕竟,“龙门”二字在华夏人的心目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寓意。
安禄山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动。
他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容乐观,对于任何可能带来转机的建议,都愿意去尝试一下。
于是,他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龙门县下榻,希望能借着“龙门”之名,为自己的人生开启新的篇章,实现心中的愿望。
安禄山紧闭双眼,心中默默地念叨着:“愿上苍保佑,让我如那传说中的鲤鱼一般,成功跳过龙门,化身为真龙吧!哪怕只是一只猪龙,我也心甘情愿啊!”
他回想起严庄和高尚对他说过的话,一旦成为真龙,那真龙之气就会像汹涌澎湃的波涛一样,席卷他体内的病魔,将它们彻底摧毁,让他的身体重新焕发生机,恢复健康。
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
随着病情的日益加重,安禄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与死神抗争。
曾经,他对攻下洛阳城、攻破潼关,乃至占领长安城,成为天下之主充满了渴望,但现在,这些目标都已变得不再重要。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让自己的身体康复如初。
为了这个目标,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哪怕是让所有的叛军都去送死,包括他自己的儿子。
在他眼中,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其他的一切都可以舍弃。
在龙门县的正中央,有一座巍峨耸立的巨石龙门,它宛如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巨兽,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这座龙门从上古时期便已存在,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迁。
这座龙门是由巨大的石头雕琢而成,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更为神奇的是,龙门上铭刻着大禹积石导水的伟大功绩,然而由于时间的侵蚀,那些雕刻的文字早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此时,安禄山在李猪儿等四名大汉的搀扶下,缓缓地走到了巨石龙门前。
他的脚步显得有些沉重,每一步都似乎要花费巨大的力气。
但当他终于站定在龙门之前时,他的目光立刻被这座古老的建筑深深吸引住了。
安禄山伸出右手,轻柔地抚摸着那冰冷的石门,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他的手指缓缓滑过石门的表面,感受着那粗糙的质感和细微的纹路,仿佛在触摸着一个遥远的时代。
手中传来的丝丝凉意,让安禄山心中莫名地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
那股凉意仿佛透过他的手指,渗透进他的身体,让他全身的疼痛都在这一刻貌似都减轻了许多。
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安禄山的精神有些恍惚。
他突然想起严庄和高尚曾经说过,利用龙气可以冲喜病痛。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龙气吗?
安禄山心中暗自思忖着,目光愈发专注地凝视着那座巨石龙门。
安禄山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丝希望,这丝希望如同黎明前的曙光,虽然微弱,但却足以让他那已经黯淡的内心重新燃起一丝光亮。
他转过头,看着身旁的李猪儿,缓缓开口问道:“李猪儿,你可知道本王为何给你取名为猪儿?”
李猪儿显然没有料到安禄山会突然问起这个问题,他稍稍一愣,脸上露出些许惊讶之色。
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镇定,恭敬地回答道:“卑职不知。”
安禄山微微一笑,那笑容中似乎包含着许多复杂的情感。
他慢慢地说道:“那是因为本王也是猪啊。”
他的声音低沉而又带着一丝自嘲和无奈。
一直以来,人们都只知道鱼跃龙门的传说,那是一种象征着成功和蜕变的神话。
而他安禄山,明明就是一头猪,又怎能有跃龙门的机会呢?
他不过是一个出身低微的胡人,虽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一些机缘巧合,在这乱世中闯出了一片天地,但在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眼中,他始终不过是一头供人驱使的猪罢了。
然而,此刻他却站在这座巨石龙门之前,仰望着那高耸的龙门,精神恍惚的感受着那股从龙门中源源不断涌出的神秘力量。
这股力量仿佛在告诉他,这里就是他命运的转折点,只要他能跃过这座龙门,或许就能摆脱那猪的身份,成为真正的龙。
但安禄山的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问:“只是……猪真的也有跃龙门的可能吗?
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让他原本已经有些动摇的信念又开始动摇起来。
“主公,您是潜龙啊!”李猪儿似乎看出了安禄山的心思,他低着头,战战兢兢地说道。
“不!”安禄山猛地打断他,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本王就是一头猪!”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决绝和不甘,仿佛是要将自己心中所有的委屈和不满都一并发泄出来。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那笑容中透露出的不仅仅是桀骜不驯,更像是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挑衅和蔑视。
他的双眸闪烁着寒光,绝世枭雄的气质此时此刻出现在他的神情之中,让人不禁心生畏惧。
突然,安禄山如同被激怒的雄狮一般,猛地咆哮起来,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空气中炸裂开来:“本王就是一头猪!但本王这头猪,可不是普通的猪!本王要猪跃龙门!本王不仅要跳过那道龙门,还要将李隆基这条龙给生吞活剥!然后,本王要化身为一条猪龙,成为这天下的霸主!”
就在他的怒吼声还在空气中回荡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