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陪你一起游草原 > 第78章 南长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78,南长滩

筏子靠了岸,河边有古老而孤独的水车悠然地转动,发出幽邃的吱鸣,像荷兰风车,倒也是一个景观,我们围着水车照了几张相,见证到此一游。

岸边也是挂着许多羊皮筏子,导游对张船工说声谢谢,我们和船工再见了。

前面一个团队的导游正向游客介绍南长滩,她说:南长滩地处中卫最西头的深山里,距离Zw市区70多公里,是黄河流经宁夏的第一个村庄,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大湾,在河南岸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河滩地,人们叫它南长滩,面积195.4平方公里。

我看河滩边生长着数百年的梨树和枣树,便跟着他们走,沿着崖壁有人工凿出的小路,而脚下的路是遭严重侵蚀的岩层,极易脱落滑坡。

有人说,这里有3000棵枣树和梨树等果木,我们来到一棵又高又大的树低下照相,上面挂着个牌子,记载这棵树龄有400多年,撑起的树冠,能形成300平方米的凉荫。

上了平台,却又换了一番景象,该地三面靠山,一河环流,形成了弧形半岛,河滩对面是大山,群山环绕着一处绿洲,像一块翡翠镶嵌在黑色的石头和黄色的河水之间。绿洲又面向黄河,山和水怀抱着村庄,若不是从黄河边路过,真的很难想象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

这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关口,外人若想上来,真是太困难,太不容易了。

这村子劈山为墙,夯土为堡,筑烽台,挖壕沟,修筑起绵延起伏的沿山村廓,是一个天然的堡垒。村内茂林丰草,炊烟缭绕。导游介绍说:这些堡垒有村民修的,有土匪修的,也有官兵修的。

听了这话,我感到奇怪?这村民抵制土匪,土匪又抵制官兵,他们是水火不容的,怎么能在一个村庄里共同居住,又共同修筑防御工事呢?

导游看着我的疑惑,只好耐心的向我解释: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的先民是蒙古军杀戮下的劫后余生的西夏人和从甘肃宁夏逃难来的人组成的。

听了这话,老黄又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不是说西夏人已经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赶尽杀绝了吗?

说到这一点稍有历史常识的人可能都看过这方面的记载:西夏曾与北宋、辽,后期与南宋、金三足鼎立,1227年被蒙古大军所灭。典籍载,成吉思汗要远征西亚花剌子模时,曾要求已经称臣的西夏王国出兵相助,被西夏拒绝,成吉思汗发动了旨在灭亡西夏的第六次攻伐,“于是年秋,成吉思汗方始亲征,不幸途中坠马受伤”,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成吉思汗劫掳了西夏的王妃,这王妃又咬伤了成吉思汗。因此,蒙古大军十分仇恨西夏,对西夏人要殄灭种族,此后相当长的时期,世人一度认为党项人毁灭于战争,消亡殆尽。

导游回答道:你们讲的历史知识没错,但是近来有一些西夏学专家对西夏后裔的研究,经多年调查考证,并且结合文物考古实证,得出研究结果。他认为西夏后裔并非如人们想象的已全部被蒙古大军灭亡。据他考证,部分党项族人在这场屠戮中生存了下来,并且繁衍后代,逐步汉化、藏化、蒙古化、回化,而进入中卫南长滩的这一支,据考证是西夏党项贵族拓跋氏一支逃难至此,隐姓埋名生存下来。

我也同意这个说法,不是我研究过这一段历史,我也没进行过考证,而是我们村有一位外号叫“蛇狼”的怪人,真名叫拓跋硅,因为他长相颧骨高,性格十分活跃,善于做生意,我们看他与众不同,是个怪人,他的老家在南长滩村,后来在沙河湾村做生意,后来又移居到我们张家庄子,我在《沙枣树花开》和《沙河湾》这两部小说里写过他。拓跋硅爱吹牛,经常给我们讲他祖上的历史,说他们的老先人代代相传一个故事,铁木真要对西夏人赶尽杀绝,可还是有一些党项族人逃了出来,为避战乱,他们四处躲藏,天空突然出现一只大鹰,对他们鸣叫,鹰是党项人的图腾,他们便跟着鹰跑,在一个赤日炎炎的中午,翻过黑峡的一个山头,突然,看到一个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的隐藏地,这里河滩上土地肥沃,山鸟飞朔,河里鱼群恣意,他们跪倒在地,顿时涕泪横流,跪天叩谢大鹰,认为党项族人命不该绝,受到了大鹰的神估。他们就在这里藏了下来,隐姓埋名,凿穴为室,垦荒种谷,生存了下来,繁衍后代。以前我们村庄里的人都认为蛇狼是在吹牛,编瞎话,他的话不可信,他讲什么,大家都嗤之以鼻,笑笑而已。今天听了导游的解说和南长滩村的介绍,才知道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我过去误解了蛇狼,可是蛇狼已经死了好多年了,无法还他一个公道。

导游继续说:逃来这里居住的先民为了防止外寇入侵,在这里修筑防御工事和藏身之地,后来民国初年,义匪冯建忠结伙占了此地,夯土为堡,占山为王,保护当地的老百姓,打劫往来的客商,抵制官兵。再后来,马鸿逵到宁夏当了主席,又派兵赶走了土匪,筑烽台驻军,形成了这些历史遗迹。

我们来到一个老房子休息喝茶,据说这是清代民居,村子里有七八处这样院落和商铺。这院子里有个木方桌,古朴陈旧,很有年头了,正屋的方桌上摆着香炉和家谱,喝茶用的是黑釉瓷碗,许多物件古色古香,还保有着历史的遗迹。

2008年12月,南长滩村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经智慧勤劳的先民们辛勤耕耘和黄河水的润泽,南长滩村从荒凉的不毛之地逐渐开拓演变成一个有近200户人家1000余人口的较大村落,成为隐藏在黄河岸边700年的西夏村落。

我们又参观了史前岩画、古代水车、长城残址等景点。

我是宁夏土生土长的人,几十年来我竟然不知道这么个好地方,其实这里离我老家不到百公里。

也难怪我不知道,因为这里大山阻隔,过去无交通可言,几乎与世隔绝,所以外面的人很少进去,所以大家都不知道。

由于大山的阻隔,这里保持了原生态的农耕文明。每天清晨,炊烟袅袅,笼罩在小村子的上空;羊儿咩咩,在牧羊人的鞭子声中拥来挤去,奔出了羊圈;少顷,晨雾散去,村妇们打扫完院落,扛着农具、牵着毛驴开始了一天的田间劳作。这里没有电灯、电话,点的是煤油灯,种田耕地,还是古老的二牛抬杠;田里施用的基本是农家肥,粮食、蔬菜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自然的崇尚与追求与日俱增,南长滩终于揭开了她不为人知的面纱,并且发展成历史积淀丰厚的旅游景点。南长滩已被打造成最具旅游活力和历史积淀最为深厚的旅游景区。村子虽小,但它已拥有三个“宁夏第一”:宁夏黄河第一村、宁夏黄河第一渡、宁夏黄河第一漂。随着南长滩党项人生活设施项目的复制完善,它在旅游娱乐、休闲、历史考察、史迹探寻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南长滩党项村拓跋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