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陪你一起游草原 > 第29章 心灵洗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9,心灵洗礼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我便听到外面有诵经的声音,起身一看,一个红衣喇嘛端坐在旅店客厅的沙发上,双手合掌,正在祈祷念诵。

我走出旅馆,只见许多人正沿着拉卜楞寺的外墙匆步行走,走近一看,原来他们正在转经筒。

转经筒是拉卜楞寺的一个特色,每年都有几十万的虔诚信徒会到拉卜楞寺朝拜,围着寺庙的转经筒每天转圈,边走边念经,增加无上的功德。

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很长,据说有3公里,环绕全寺,像一条金色的带子,把整个寺院保护起来。长廊每隔一段距离有一个转经房,里面有大小不一的转经筒。

我看转经的人很多,有围着佛塔转的当地人和个别游客,浩浩荡荡。也有抱着孩子的,也有带着不知是何祭品放置白塔上的,也有趴在地上磕长头朝拜的。多是中年以上,老年人最多,人们轻轻拨动经筒,经筒发出嗡嗡的声音,与行人轻微的脚步声、转经房檐下的铜铃声交织在一起,当清风吹起来时,那些声音又与喇嘛行走摆动着的红色僧衣,在寺院中随风飘荡。

对藏族文化,我了解不多,来这里就是多看多感受。我们学着藏民一圈一圈的转经轮,我跟着转了大约几十个桶,很费劲儿,手背有些酸疼。

老张放弃了,老黄步履就有些慢了。

马律师揶揄着说:心诚则灵,口中要不停默念六字真言才能持有定力。

在一旁的刘女土则开玩笑说:再转就转晕了。

我看见转经道地上的青砖,有摩擦变薄的痕迹,这是藏民们的漫漫转经路,踩出来的,印证着藏人们对宗教的虔诚。

想想在过来的路上,看到一些朝圣者,他们不是坐车,也不是徒步,而是一路一叩首地磕着长头来拉卜楞寺朝拜!近的百十公里,远的上千公里,他们并没有保护身体的劳保设施,只是用简单的牛或羊皮做个围裙,带双普通手套或者手持木板,带上简单的行囊,便从自己的家乡出发,一步一磕、千里迢迢过来,其间还要穿过无数的山路、草原和柏油公路,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饼子,团了住在自己带的简易帐篷里,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难险阻,真是了不起。

我这么一点手背有点酸疼,又算得了什么呢?我问自己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敬畏心;什么又是与佛祖印心?我知其所有,也未知所有。但至少当地的藏民相信,转经筒的神奇之处在于,孜孜不倦地传递着他们与佛菩萨间美妙沟通。

我朝前观察,转经的人多,经筒用的力大,就转得快,在持续推转和惯力的影响下,在间隔的十几秒时间内,经筒并未停止,因此年老者并不需费力转经桶,只是轻轻推动,或者摸一下即可。看来心诚最重要,形式并不重要。

我嘴里念着六字真言,又继续特着往前走。

两个女士看着我哈哈大笑,我也笑,我笑他们不懂。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当拨动完最后一个经筒天色大亮了,金光酒向寺庙。我终于走完了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长廊,拨动了2000多个转经筒,佛陀一定可以感知到我的虔诚和真心,心底不由自主涌起一丝自豪。

寺庙里的转经轮一刻不停地旋转着,就像人生在世一样,周而反复,无休无止!而我们的生命,就在这一圈圈轮回中反反复复。

和马律师聊起我的这些感想,他发自内心的赞同,并由衷的说有信仰者得永生,无信仰者最终只会化作尘埃!

这时,太阳升高了,转经筒上闪烁着耀眼的阳光,我的身上也是一阵暖洋洋的感觉。

转完经筒,来到广场,大殿门前的广场很大,在靠近大殿门不远处,有3根立着的玛尼杆和3个煨桑炉。旁边的地上和机动三轮车上放着一些干松枝

看到有人在烧松枝,我上前花5元买了一把,放在煨桑炉中点燃后,拜了拜投放到了炉中。

当时认为就是象汉族烧香一样的祈福呗,后问马律师才知,这种宗教仪式叫“煨桑”,“桑”本意为“清洗、清除、祛除”等净化之意。

顺着扎寺的东主路往回返,快走到南头向西拐时,听到远处有象喊号子一样的声音,还有“啪啪”拍手跺脚的声音。

循声而去,见到一个开着的不大的木门,门框上的牌子写着“吉康”二字,我们便走了进去。

院里有2-30位三五成群的经院学子在辩经,我们听不懂他们在喊的藏语何意,但看他们的动作、神态是很投入的,这还是第一次见识到现实中的辩经场景。

我们今天实在是太幸运了,是上苍青睐于我们哦。

我也不知,当时我为什么会那么的坚持,等了3个多小时,毫无犹豫的念头,一门心思想进去,想到大殿里去看看。

在拉卜楞寺的短暂心灵洗礼,深深感动于朝圣者的种种虔诚!

我两次到拉卜楞寺,都曾与马律师同行,听他讲述宗教上的种种,受益匪浅。

这个地方是包容一切的,无论你低调还是张扬,无论是你得意还是失意,无论是你富足还是贫穷,它都是人们心灵的港湾。你面对佛菩萨,看着清虔诚的藏民,听着喇嘛的诵经声,你的心灵都会有所触动,来一次洗洁心灵的灵魂之旅,要么成为它临时信徒,感知神灵的魅力所在。只要你来过这里,你就永远无法忘怀它。你的欢乐,你的伤痛,你的得意,你的失意,你的竞争,你的压力……你不愉快的一切,都会得到释放。

出了寺庙,一抬头,好惊讶,天空一碧如洗,万里无云,这真是佛菩萨的世界,太纯净,太虚空了。拉卜楞寺的上空,晴朗的透明,深邃的湛蓝,幽碧,那种蓝是一种辽远的,虚幻的,纯净的,空无的蓝,蓝得虚无,让人想到佛家好空门,道家的无有。这蓝色的空无,深邃的要把苍色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一切吸收进去、融进无限的湛蓝里去,看了一会,令人一阵晕眩,不敢久看,仿佛再多看一眼,人的肉身躯体会立马首先被吸纳进去、融汇进去、幻化其中变得无踪无影。

我第一次被头顶上广阔的宇宙所震撼。躺在这种夜里,人不能不想到死,想到永恒。置身于如此广阔的天穹下,想到面前每一个发光的细微亮点都是一颗比我们生存的地球大数倍的存在,我很渺小,无论作了什么,都是同样的渺小。有时有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当被任何琐事烦心时,想到外星里可能存在的更高级文明在嘲笑愚蠢的人类庸人自扰,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忧。

我想在拉卜楞寺再待一天,更深度的了解拉卜楞寺,更进一步的接近神灵,也让我更好的修行。

可是两位女士的想法与我不同,她们来寺庙的目的就是走马观花多照几张照片,她们对神灵没有敬畏感,更没有一点修心安神的德行,她们的想法只是尽快赶路,早点到下一个景点走马观花。

我坚持说道:“我们预先的计划就是在这里呆两天两夜,不要改变了吧。”

坐在我身边的马律师也开口说道:“我们不急着赶路吧,一路走一路玩就好了,这里是甘南最靓丽的名片。”

但是老黄和老张也赞同两位女士的想法,想到草原上去骑马,这不是4:1吗?我还能说什么,不好开口了,没法坚持自己的意见,人多出行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临时起意,把原本的计划打乱。我有些不悦,气氛就有点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