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离过年越来越近,我有心锻炼一下他们,也想趁着过年赚上一笔,天彻底放晴后,便将田征和阿一他们几个大的拉出去历练历练。

弄了一批炸鸡,准备在面馆门前叫卖。

田征经过这半年的将养,个头长高不少,看着终于不再像个小孩子了。驾车时,二栓便坐在旁边,让田征自己驾驶牛车,五个孩子上了他们的车厢。赵顺还套了一辆,我带着炸鸡、豆腐、豆芽和山药上了他这辆,先将我们送到面馆,他再去酒楼送货。

到镇上的时候还没到饭点,店里客人不多。看我带着这么多人大张旗鼓地过来,二哥问道:“你这是要准备大干一场吗?”

“猜对了,主要想练练他们,光在家里待着可不行,得出来见见世面,今天先弄了十只鸡,让他们试试水。”

“这么多他们一天卖的完吗?”

“二哥,你瞧好吧。先帮着复炸一下。”

面馆门前摆好桌子,让田征他们一字排开,都带上统一的口罩,等炸鸡一端出来,那香味直扑鼻子,窜出去好几条街。

去年卖过一次,好多人都还记得那恨不得吮吸手指的味道,这不还没开始叫卖,就呼啦一下围了上来。

看田征他们有点慌,我让二栓站在他们旁边,给他们镇场子,又给了阿二一个肯定的眼神。他才稳住心神开始吆喝:“好吃的炸鸡,快来买哦,炸鸡腿20文一个,炸鸡架20文一斤,好吃不贵,快来尝尝哦。大哥,您要1斤?好嘞,先给您称。”

一忙起来,就不觉得紧张了。田征负责称,阿一负责收钱,阿三负责给客人包,阿四和阿五负责给包好的油纸包系绳子,几人流水作业,有条不紊。

阿二的记性不错,他能记得谁交了钱,谁要多少斤:“大哥,这是您要的一斤,请拿好,吃的合胃口明天再来。大嫂,这是您的两斤。”阿二这孩子不但口齿伶俐,还嘴甜的很,大哥大嫂叫的人心花怒放,都争着上前买,连带着面馆的生意都不错,来了不少人。

二哥看着这场面,夸赞道:“妹妹,你这几人没白培养,个个都是好手。”

正说着呢,就见钱通带着小厮跑了过来,直往人群里钻:“终于又看见炸鸡了,快给我拿五个鸡腿。”

等他买完从人群里挤出来,才看见我:“曼姨,你这面馆可总算上炸鸡了,我可一直想着那味道呢。”他又跟二哥说道:“小姑父,你回去的时候记得给小姑也带两个,她也可喜欢吃了。”

二哥笑笑:“知道了,谢谢你还想着你小姑。”

我嘱咐钱通道:“那五个你可别自己一下子都吃完,拿回去跟你爹你娘分分,对了,你娘最近忙什么呢?”

他小大人似地叹了口气:“我娘她这两天正绞尽脑汁想着要给县令夫人送什么节礼好呢?要我说啊,不如弄几个大鸡腿,那县令夫人铁定喜欢吃。”

“哈哈哈”真是个小孩子,听他这么说,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哪知道大人们的烦恼,送礼更是费心神的活,轻了不行,重了不行,更别说是作为大户人家的当家夫人给县令家的夫人送礼,那更得好好盘算盘算。

像我这小门小户的村里人就没有这个困惑,知道送不出什么山珍海味,金银珠宝,有的也只是地里的东西,尝尝稀罕罢了。

钱通拿着鸡腿又去面馆吃面了,我真想不明白,他家那么有钱,家里什么好吃的没有,怎么单单对拉面和炸鸡情有独钟,还总吃不烦。可能这里没人约束他,吃饭更随意罢了。

今天的炸鸡生意不错,除了给二嫂预留下来的,最后竟都卖完了,收了将近1两银子,这战绩很好。

中午为了犒劳他们,一人一碗高配的拉面,又狠狠口头表扬了一番,只把他们夸得个个喜笑颜开。

鉴于第一天供不应求,第二天上了15只,第三天上了20只,还提供辣的,表面撒上辣椒粉,那味道杠杠的。就连孙掌柜都跑过来跟我抱怨:“弟妹啊,你要不把炸鸡的配方卖给我吧,好多客人点不到,都自带炸鸡来我酒楼吃饭,这不是打脸吗?”

“孙掌柜,不是我舍不得卖,主要这炸鸡只能算是个大众小吃,难登大雅之堂,如果你酒楼实在也想上这个,不如从我这儿买些回去,复炸一下,随便装点一翻,加些辣椒粉、花椒粉,价钱岂不是翻倍,也能配得上客人的身份。”

“行,那就每天送货的时候捎过来10斤吧,先试着卖卖看。”

炸鸡这种吃食,不但外面的人喜欢,家里的孩子们也喜欢。每次出锅,都围一圈,个个又吸溜鼻子,又流哈喇子的。没得烧砖的还住坯房,一人分一小块,解解馋。被老太太看到了直骂道:“别惯着他们,这可是卖钱的东西,一块得好几文呢。”

“娘,赚的回来的,不差孩子们这一口。”

炸鸡虽卖的不错,娘家这边却红了眼,每天几十只的减少,这可是一口一口喂大的啊。杀了将近一半后,大哥终于忍不住了:“妹妹啊,等明年再孵蛋,等到养大在下蛋,还有很长时间呢,不如多留点明年天暖和了也能下一些。”

“行,大哥,听你的,那剩下的明年再杀。”看来还是养的少了,杀了还没一半就心疼。

养鸡场的不能动,就只能从赵家庄村民的手中花钱买了。之前为了抵抗蝗虫,家家养了不少鸡鸭,现在正好收上来,虽说成本提高了,但也让赵家庄的人增加了收入,过了个肥年。

面馆和炸鸡摊是腊月二十八关的门,咱镇上也是有认识的人的,年前怎么也得走动走动。家里反正都是农副产品,腌鸡蛋、果酱、辣椒酱、山药、糖炒栗子、山药豆,东西虽然一般,但都拿精致的坛子装着,看着也不土气。

我也过了把当家夫人的瘾,让二栓和田征赶着马车,后面跟着阿一他们五个,这气场,到了谁家,那看门的都不敢小看。

县令夫人家要送,她见了我是一次比一次热情,很高兴地就收下了。

钱夫人那儿也要送,看见我后面跟着的抱着坛子的阿一他们,直说:“不错,规规矩矩地还挺像那么回事。”

“还不是常嬷嬷帮我调教的好。”钱夫人拉着我坐了好一会儿,才放我离开,要不是说还有其他事,非得要留我用饭。

等闲下来时,我跟田征他们开了个短会,总结了一下这些天来他们的表现,存在的不足狠狠指责了一番,又对优点提出了表扬,最后说道:“总体来说,大家做的还是不错,虽然你们跟着我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可我一直拿你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以后对你们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希望好好努力,毕竟本事学会了才是属于自己的,谁也拿不走。”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原则和底线得划定好,金钱是一方面,情感的维系才是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