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小南风 > 第257章 川上一日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挺下班回到小院,第一眼就看到石桌上的半瓶黄桃罐头和两只空碗。三十度的天气,罐头瓶触手有些烫,碗里爬着几只溺死的蚂蚁。

他将罐头瓶盖拧拧紧,顺手放进冰箱,拿出手机给连心打过去,“去哪儿了?吃不完的罐头也不知道收起来,都被蚂蚁抄家了。”本来含笑的嗓音在听到电话对面的声音时略有迟疑,“你在哪里?”

“认识了一个朋友,在去她家的路上。”连心顿了顿,说道:“可能要在川上待几天。”

宋挺的声音和缓下来,“不声不响就跑出去,也不提前说一声,我买了明天晚上的电影票,还在餐厅定了位置。之前提过的那家粤菜馆还记得吗?新上了佛跳墙,你不是一直想尝尝。”

“是有点可惜,下次有机会再去吧。”

“要不然我明天先去尝尝味道怎么样,好的话再带你去,不好我们就换一家,你有没有什么想吃的?”宋挺低沉的嗓音在夏日午后缓缓从手机听筒里流淌出来。

“好。”

“那就这么说定了,路上小心,带防晒霜了吗?川上阳光毒,小心把你晒成黑疙瘩。”

挂断电话廖雪梅打趣道:“男朋友?贴心的很嘛。”

连心笑笑摇头,“不是,普通朋友而已。”

廖雪梅早就听钟延辉说连心来了,一直急着想要跟她见上一面,可又是封城又是修路的,一直拖到入夏才好不容易抽出时间进城一趟。

两人一见如故。廖雪梅极力邀请连心去川上帮她选个适合开店的门脸房,又有许多关于土豆粉汤底的问题想要现场请教。连心这次很爽快,二话不说就跟廖雪梅走,连件换洗衣服都没带。

川上跟利木一样都是县城,利木因为人口众多已经在今年初正式晋级为地级市,川上却因为是马铃薯主产区,地多人少自然环境差,刚刚才摘掉省级贫困县的帽子。

全县最繁华的地段就是火车站的站前一条街,比利木火车站还要热闹,其次就是南北朝向跟站前一条街呈十字交叉的红旗路。

站前一条街的门脸房房租太贵,所以廖雪梅比较中意红旗路上的两个门脸房。一家面积略小,只能摆下四张桌子,但靠近丁字路口。另外一家面积倒是不小,只是在马路末端,旁边不远处就是垃圾转运站。

连心觉得哪个都不适合开店,“第一家租金太贵,两旁全都是小吃店,门头怎么挂都不显眼;第二家离老远就能闻见臭味儿,更不适合开店卖吃食。”

廖雪梅为难地皱眉,“谁说不是呢,可除了这两个地方没有别的店转租。”

其实早在年前廖雪梅就开始踅摸店铺,当时她相中一家无论是面积还是位置都上佳的门脸房。谁知正准备租的时候非典来势汹汹,青城市直接封城,川上火车站的客流量立竿见影的减少,廖雪梅稍一犹豫那房子就被别人租走了。

当时她还庆幸来着,幸亏没租,不然少说也要白交两个月房租,哪曾想放开后她想租却再也租不到合心意的房子了。

廖雪梅是绝对不满足于一直摆路边摊的,她的目标是要小两口土豆粉立足川上,为进驻青城市做准备。既然要进城,就不能一直小打小闹。

这方面连心与她的看法不同。川上县实在太穷了,全县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可以说都是靠山药吃饭的,一个贫困的农业县,经济发展的速度能快到哪儿去。

廖雪梅夫妻与其死守在这一亩三分地挣些针头线脑,还不如干脆将眼光放远一点,直接去青城市发展。一来他们有自家产的优质土豆粉,原材料供应绝对不成问题;二来青城市有三百多万人口,绝对比二三十万的小县城赚钱速度快得多。

廖雪梅和石一全被她的看法说得一愣一愣的,他们这勉强算是刚会走就要他们跑起来,会不会太快了点?那可是青城,是首府,他们能站稳脚跟吗?

连心拍一拍院子里用废弃校车改装的餐车,笑着给廖雪梅打下一剂强心针,“谁说你们才会走的?这不是已经跑起来了吗?”

青城房租贵没关系,他们可以继续摆路边摊嘛。只要赚钱速度够快,不信他们在青城开不出第一家店来。

何必非得在川上这一亩三分地挣扎求生呢,直接走出去不也是一条出路。

“青城你们比我熟,找一个热闹点的夜市,把餐车的颜色改一改,最好醒目一点能让人一眼看见就能记住的那种。”

“晚上去夜市,早上去早市,其他时间找个校门口一停,遮阳棚掀起来直接就能做生意。”

“凭你们现在土豆粉的质量,我相信很快就能攒够开店的钱。嫌慢那就再买一辆车,分开摆摊,这样投入比较少,但是赚钱的速度快。”

石一全攥紧拳头,眼睛里难掩激动。廖雪梅紧咬下唇,跟公婆还有小叔子一家互相对望,心脏怦怦乱跳,有些忐忑地问:“我们都进城去?那能行吗?”

“能行!”石一全斩钉截铁地回复她,“咱们在川上挣得再多也不如城里多,在川上也就能把吃住钱省出来,进城虽说破费多,但是挣的也多,两下一抵消还是进城划算。”

从前是他们眼界窄了,只想着先在川上站稳脚跟再往青城走,压根没想过还可以从青城起步。连心说得很对,要想赚得多还是得去大城市。没钱不要紧,先从摆摊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他们一家人早晚能开上店,甚至买上小汽车,住上大楼房!

当天连心在石家住下,顺便还帮廖雪梅调整了一下土豆粉汤底的配方。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吃食也一样。同样的汤底,在利木煮麻辣烫和火锅都没问题,换到川上煮土豆粉就显得略有不足。

廖雪梅尝不太出来有什么不同,连心长年累月在后厨跟食材打交道,一入口就知道哪种香料放多了掩盖了土豆粉的本味,哪个又放少了香味没有激发出来,随随便便就能调整香料的配比。

倒不是连玉传出来的配方有问题,而是很多时候配方也要因地制宜。就像辣味汤底,廖雪梅一直以来的做法是将土豆粉放进辣汤里煮,出锅前再放配菜。连心尝过后却认为这样煮土豆粉虽然会很入味,但对于不擅长吃辣的本地人来说辣味就显得太过厚重,使土豆粉只剩下口感,失了独特的味道。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连心建议廖雪梅无论什么口味的汤底,土豆粉一律用高汤来煮,出锅后再加入辣味或者清汤的汤底。这样既保留了手工土豆粉独特的风味,又能很好的和汤底味道融为一体。

缺点是额外会多出一笔高汤的费用支出,但改良后的土豆粉经石家全家人验证,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方面都比之前好了不止一点。

第二天天还没亮连心就跟石家人一起去摆摊。早市位于站前一条街最东面的断头路,夏季天亮得早,来吃早点的人也多。

许多熟客土豆粉一入口就说味道变了,有说更香的,有说更滑的,还有的说不上哪儿不对,但就是觉得味道比之前要好。

整个早市时间石家人忙得不可开交,半路发现土豆粉不够还让人回家取了一趟,临到九点钟快散市时还迎来一波客流量的小高峰。

一个操着本地口音的中年男人引着十来个人来到摊位前,自豪地向身后人介绍说:“我请客,大家来尝一尝我们川上最好吃的土豆粉。”

一群人穿着各异,气质倒如出一辙,一看就知道是文艺工作者,浑身上下透着股高岭之花的疏离感,怎么看都跟简陋的路边摊不太搭。

带头人却好像一点都没有察觉到这种差别,热情招呼大家坐下,挨个询问能不能吃辣。

“不唱歌的一定要尝尝他们家辣汤,用的是我们克县特产的红辣椒,香辣味保你回味无穷,怎么样,要不要尝一尝?”带头人殷勤询问。

一个始终擎着把遮阳伞的女孩将伞面微抬,嗓音清脆地说:“好,我要一碗辣的。”

连心循声望去,惊讶地发现说话的人她竟然认识,是酒店大堂里惊鸿一瞥的仙女,于幼姝叫做宋太太的那位。

嗯,白天鹅离开圣湖,降临在了路边摊。

反差感太大,除了连心附近几乎所有人都在偷瞧他们一行人,落在那位宋太太身上的目光尤其多,有的甚至忘情到挑在筷子上的粉都不记得吃。

廖雪梅因为被夸川上最好吃的土豆粉而动力满满,无论是分量还是汤底都给的足足的。可惜这帮人虽然嘴上将土豆粉夸出一朵花来,实际却个个都剩了半碗以上,有的仅仅动了几筷子,几乎看不出吃没吃。

“味道很好,可惜我要保持身材不能多吃。”宋太太擎着遮阳伞,对来收拾碗筷的廖雪梅和连心说道。

“哦哦,明白明白。”廖雪梅有些受宠若惊,舔一舔干涸的嘴唇说道:“以后我们要去青城开店的,有,有机会去店里吃。”

一行人走后廖雪梅吐吐舌头心有余悸地对连心说道:“仙女儿一样的人物,吓得我都不会说话了。”

连心笑了下,想了想说道:“是啊,不知是从哪儿下凡来的。”

收摊之后连心又教给廖雪梅两种辣椒油的熬制方法,看看天色已经中午,她想在傍晚前回城。廖雪梅万般不舍,连心来川上一天一宿哪儿都没去,光顾着帮她照看生意了,都没来得及好好款待她。

廖雪梅的婆婆提议让石一全开车送连心回去,顺便在城里看看哪里的早市和夜市适合摆摊,先探探路。

钟延辉先是对三个人这么快就去而复返感到纳闷,一听说廖雪梅很快就要进城来摆摊立刻又喜笑颜开,激动地立刻就要帮他们找房子搬家。

廖雪梅说不急,“听说这附近的市民广场晚上夜市很热闹,我跟你姐夫想去看看。”

“大姐知道,让大姐带你们去,顺便尝尝严大娘土豆粉,看看跟你们的味道有啥区别。”连玉说完犹豫一下,接着说道:“不过要是想在那儿摆摊估计够呛,严大娘土豆粉的牌子早就立住了。”

廖雪梅当然知道严大娘土豆粉,她不敢太早进城也有怕比不过人家的意思。不过现在她不怕了,她的配方可是经过连心改良的,味道好上加好,就不信严大娘能比得过她。

他们到的比较早,市民广场人流量还不算多。正中央的高台上摆着许多黑色折叠椅和奇奇怪怪的架子,不知道要有什么表演。

石一全给连心和廖雪梅买了果子羹和汽水,三人坐在严大娘的摊位上叫了三碗土豆粉。粉还没来得及上桌,高台上的表演却先开始了。

不知道是哪位神仙这么别出心裁,在市民广场上演奏交响乐,开场曲目《我的祖国》。这叫什么来着,台上阳春白雪,台下下里巴人?

连心望着台上盛装打扮的小提琴手之一出神,好巧,又是那位宋太太。

有交响乐作陪,廖雪梅嘴里的土豆粉都觉得索然无味。可惜天公不作美,着名曲目《梁祝》刚演奏到三分之一处,天空忽然开始飘起细雨。

音乐会戛然而止,台上的演奏家们匆匆忙忙返回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不多时就见换过便服的他们四散而走。

连心坐在座位上,支着下巴等那位宋太太出来。她太耀眼,绝不可能被认错。

雨越下越大,先前没走的人都躲在帐篷里等雨停,大概还剩下三四个人。连心舀起一勺果子羹,余光瞥见远处一道劲瘦身影打着伞款步走过来。

简简单单的白衬衫配黑色西裤,脚上是一双随处可见的黑皮鞋,虽然头脸被伞遮住,但撑伞的人浑身的从容气度一眼望去就知道与一般人不同。

一对璧人从帐篷里走出来,伞向女士那边倾斜大半,雨水落在男士的半边肩膀上,打湿了他的白衬衫。

廖雪梅咋舌道:“啧啧,光看背影就知道是金童玉女儿,这辈子都投的好胎,哪像咱们啊。”

连心歪着头看那双背影在雨幕中坐进汽车,淡淡附和:“是啊,真般配。”

不知道为什么,她忽然有些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