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小南风 > 第254章 扬州炒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九人一狗原以为宋挺三人全部的露营家当都在眼前,谁知一提要做扬州炒饭,宋挺转身又从车上搬下来一个塑料整理箱,打开后里边都是装满各色食材的瓶瓶罐罐。

粉红的火腿丁,嫩白的春笋丁,翠绿的葱花和豌豆,还有香菇、鸡肉、虾米和其他几种一般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的食材分门别类地密封在罐子里,一拿出来就很夺人眼球。

“哎呦,你们这个扬州炒饭做起来这么麻烦呢?”刚刚那个女人捧着她的蛋炒饭,用挑剔的目光看连心一一将罐子打开。

“嗯,您算说对了,就是因为麻烦所以平时在家都不怎么做,这不是出来散心嘛,才想着犒劳犒劳自己。”连心打开一罐五颜六色的配料,转身问宋挺:“要不用鸡汤吧?我闻着他们这鸡汤比我昨天熬的高汤还要鲜。”

一个围观的男生急忙说:“对对对,这鸡是我爸妈养了三年的老母鸡,用多少鸡汤?我给你盛。”

宋挺撸起袖子一手执勺一手端碗,抬脚便朝铁锅走去,“我来吧,你不知道怎么盛。”

男生当场就是一愣,心想盛个鸡汤有什么难的,不是长手就会么?

可当他瞥见宋挺盛汤的手法时却当场傻眼。

汤面上浮着一层厚厚的鸡油,宋挺舀起一勺鸡汤,将一把羹匙倒扣在汤勺里,跟汤勺形成一个夹角,然后将汤勺微微倾斜,把鸡汤从夹角处倒出来盛进碗里。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层厚厚的鸡油竟然被一把羹匙轻易拦在身后,倒出来的鸡汤澄澈见底,只见汤不见油。

宋挺的动作行云流水一般丝滑,看愣了好几个人。

趁这个工夫连心已经将炒锅洗刷干净,下入好几种配料开始煸炒,宋挺的鸡汤端过来直接被她倒进锅里。先是大火烧开,接着这碗不知能起什么作用的“鸡汤”又被连心一股脑倒进一个搪瓷茶缸里。

大家正在疑惑,宋挺抬手就将茶缸盖子盖好,放在碳炉上煮了起来,“这是炒饭用的高汤,得多炖一会儿。”宋挺向众人解释道。

“炒饭还要放高汤?黏糊糊的怎么吃啊。”还是那位蛋炒饭女士,不顾同行人的眼色阻止,固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连心好脾气的笑笑没说话,宋挺扯起一边唇角说道:“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蛋炒饭女士炒饭时是将蛋液跟米饭充分搅拌后才倒入锅里翻炒的,连心却不是。她将蛋液打散,热锅凉油,油热后倒入一半的蛋液,紧接着立刻便将炒锅从火上移开,将准备好的隔夜饭倒在蛋液上才将锅重新放回火上。

锅铲在连心手里看似随意地铲弄几下,手腕一抖压在锅底的蛋液便被颠了上来。随后她一边颠勺一边用锅铲翻炒,很快蛋液便彻底包裹住饭粒,一锅米饭从白色变为淡黄色。

翻炒几下后连心看了看蛋液的凝固状态,又将另外一半蛋液直接倒在了淡黄色的米饭上,再次翻炒后米饭的色泽便从淡黄变成金黄。

炒锅附近隐约升起一股蛋液的腥气,蛋炒饭女士撇了下嘴角,笑得有些幸灾乐祸。

连心加大火力,一边颠勺一边用锅铲按压饭粒。很快蛋腥味便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类似于铁锅被火炙烤的淡淡味道。

“炒出了锅气,好手艺。”人群外传来一道苍老的声音。

宋挺循声望去,一位瘦高个子的老人站在人后,双目牢牢盯在连心手下的炒锅上。

“您也会下厨吗?”宋挺笑着问道。

老人微微一点头,“年轻的时候在后厨打过杂,略懂一点。”

“那敢情好,您老别走,待会儿给我们这道扬州炒饭打个分。”说着,宋挺便给老人和他身旁的年轻男孩送去两个塑料凳子。

老人好不推辞,坐下后立刻扬起头说道:“该放盐了吧?”

几乎就在他开口的瞬间,连心舀起一勺盐撒进锅里,随后小火慢炒起来。

她朝老人会心一笑,“一看您老就是行家。”

老人笑得眼角纹路加深,深深闻了一下空气中的饭香,摇头晃脑念叨了一句:“越国碎金饭。”

宋挺双眼一亮,走上前问道:“您老看过《食经》?”

老人家却摆手否认,“泥腿子出身,大字不识一筐,一辈子没看过什么书,倒是小时候在后厨打杂没少听大师傅讲古。”

宋挺兴致勃勃地坐下来跟老人攀谈,两人从《食经》聊到越国公杨素,又从越国碎金饭的传播路径聊到隋炀帝下江南。

被老人叫做碎金饭的扬州炒饭半成品这会儿火候刚好到了。随着连心不断的颠勺,锅中的金黄饭粒肉眼可见的呈现出干、硬、油的状态,甚至凑近些仔细听能听到颗颗饭粒落回锅里时砸出的散碎声响。

老人和宋挺在一旁为扬州炒饭背书,前有三香碎金后有月牙白,说法多且讲究,听得一旁等吃的众人云里雾里。

倒是不妨碍蛋炒饭女士依然瞧不上连心的手艺,看见那锅仿佛能砸死人的饭粒,她微掀嘴皮子默默念叨:“好吃就有鬼了。”

只加了盐的蛋炒饭香味并不突出,反倒是碳炉上用鸡汤炖着的那个茶缸,传出来的味道一阵比一阵香。

连心颠勺炒饭期间宋挺先后往茶缸里添了三种食材,每添一种香味就重一分,到后来香得那只大金毛蹲在炉子底下不肯走。

老人吸吸鼻子说道:“高汤时间有点短,但是炒饭到时候了。”

“是,您老鼻子真灵。”连心从茶缸里舀出一勺混合各种食材的高汤,倒进锅里后立刻开大火翻炒。

浓郁的高汤与铁锅刚一接触就发出一阵滋啦声,随后迸发出一阵鲜香。

锅中干燥的饭粒遇到鲜美的高汤就像久旱逢甘霖,迅速变得油润又饱满起来。连心加了一勺高汤还嫌不够,后来又加了两勺,每次都是在上一勺高汤被饭粒充分吸收后才加入下一勺。

老人看着连心一勺接一勺往锅里加高汤,浑浊的双眼中逐渐迸发出激动的光芒,连声说道:“火候和时机掌握得刚刚好,还会烩饭,这姑娘不得了。”

隔夜饭车上总共只有三碗,做出来的扬州炒饭装不满两盘,连心却给老人盛了满满一碗,双手捧过去笑盈盈说道:“您老尝尝看。”

老人舀一勺炒饭入口,用舌尖将饭粒顶在门牙上细细咀嚼,眯着眼睛做享受状,好半晌才说道:“油润鲜香,色香味俱全,唯一的缺点是豌豆粒水煮的时间有点长,失了本味。”

连心睁大双眼给老人比了个大拇指,“您老这舌头真神了,从前炒饭我只放过玉米粒,这还是第一回用豌豆,难免出洋相。”

老人开怀一笑,露出裸露的半截牙床,“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哪还有人做炒饭加高汤,都图省事,早忘本啦。”

“我刚才听您说加高汤这道工序叫烩饭是吗?您给我讲讲是怎么个意思行不?光会做不知道为啥这么做我心里不得劲儿,总想知道个清楚明白。”

“嚯,小姑娘不愧是东北人,说话直来直去。行,你想听那我就给你讲讲。”

当下连心便和宋挺一起围在老人身边坐下,开始认真聆听教导。

剩余的扬州炒饭盛在盘子里,不太多,于是那九个过来搭伙的每人象征性的舀一勺尝尝味道。可无论是谁,饭一入口双眼当时便是一亮,香得他们嘴都舍不得张太大,生怕漏掉一粒炒饭。

连玉看他们那副想吃又不好意思吃的模样淡然一笑,主动走过去按人头平均分饭。除了蛋炒饭女士对自己分到的量最少表示了些许不满以外,其他人都沉浸在扬州炒饭的美味里无暇顾及其他,一时间营地里倒也算其乐融融。

回程时已经是下午两三点钟。宋挺他们和老人在刚一进城的岔路口依依惜别,约定有时间再聚,到时连心再跟老人好好讨教中餐中的阴阳五行理论。

车窗刚一升起,连玉就迫不及待地问宋挺:“怎么样?我今天表现得不错吧?没掉链子吧?那个周科长能记住我吗?”

“周科长?哪个周科长?你说广电事务科的那个?他今天压根没来。”宋挺云淡风轻地说。

“啊?!”连玉瞠目结舌张大了嘴巴,“你不是说他们一家人要出来踏青吗?我还以为就在那九个人里呢,都没敢细打听,就怕露馅。”

没来怎么也不告诉她一声啊,白白让她给那群人献了半天的殷勤。

宋挺看她耷拉下来的嘴角轻笑一声,说道:“没关系,周科长没来他父亲不是来了嘛,还跟你姐约了下周见面呢。”

连玉愣怔一下,恍然大悟地伸手朝后一指,“你说刚才那个老头?那是周科长他爸?周科长不是才三十多吗?可他爸怎么看都七老八十了。”

连心白她一眼,说道:“没听说过老来得子吗?”

哦,这么说也是。啧,可惜没能跟周科长本人搭上线,不知道他家老爷子说话管不管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也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万一行不通……

“唉呀!早知道那几个人里没有周科长,我就不把扬州炒饭分给他们吃了!好东西我自己都没吃够呢。”

宋挺笑她,“小气鬼,这点东西都舍不得,难成大事。”

连心也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那次踏青之后姐妹俩开始兵分两路。连心平时除了帮忙在网吧做饭,抽空还会和宋挺一起约周老爷子外出品尝美食,偶尔也会相约在小院里自娱自乐。

连玉则收了收心,一半精力放在网吧管理上,另外一半则放在前教导主任现保安老王头那边。

广校和广大的合并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该走的都走了,只留下老王头一个人每天看推土机和挖掘机进进出出。

食堂和水房先后被推倒,半新半旧的宿舍楼还留着,建筑工人们搬了进去。工程队准备拆以前的职工宿舍平房时,连心和王主任这边分别传出了好消息。

王主任这边墨迹两个多月终于透出来一点口风,教学楼租是能租,但只能租给她一楼。

一楼就是教学楼的大厅,正中间几根承重梁大约就占整体的三分之一面积,南北两头是两条十几米长的走廊,其中还包括两条楼梯。面积倒是不小,但是开网吧的话需要改造的地方比较多,有点得不偿失。

王主任也劝连玉算了,公家的地方,投入那么多万一哪天说翻脸就翻脸,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不值当。

连玉却没有轻易放弃,她决定把一楼大厅作为备选方案,如果周科长那边实在没有进展她再考虑投入资金装修一楼。

连心那边则是因为她和宋挺十分对周老爷子的脾气,所以周老爷子邀请他们参加自己的70岁寿宴,届时想必就能跟传说中“公事公办”的周科长私下搭上点关系。

周老爷子一生经历坎坷,自诩看遍人世间悲欢离合,所以年老后看得特别开,七情六欲里唯独对食欲还有些追求,有点淡泊名利的意思。

秉公办事的周科长给自己淡泊名利的老父亲操办七十大寿,在周老爷子一再要求简办的情况下席开三十桌,包了整整一层宴会厅,包间八个。

宴席当天热闹非凡,周老爷子端坐正中微笑接受众人的贺寿,看起来兴致却并不太高。直到临近开席,宋挺请他去后厨看一看菜色,他老人家脸上才露出几分轻松与自在。

老爷子言明不收礼,宋挺和连心言听计从,的确没送礼,两人合力做了老大一个寿桃,另外又按照老爷子的口味做了一桌九菜一汤的寿宴,取个十全十美的彩头。

这桌寿宴当然只有周老爷子自家人能享受到,不过寿桃倒是考虑到了所有人。足有笸箩那么大的寿桃经周老爷子亲手从嫩红的桃尖撕开,露出里边装得满满的正常桃子大小的小寿桃。

小寿桃一个个取出来装盘分送到各个桌上,余下的刚好够一桌周家人人手一个。

寿桃刚分完,周老爷子便不由分说抓住连心和宋挺,一手一个将他们俩按坐在自己左右两侧。毫不顾忌地跟人介绍这两位是他新近结交的朋友,特意来给他祝寿,嘱咐小辈们可不要辜负了这一桌美味佳肴。

早在分寿桃的时候就有人认出了宋挺,堂堂青城商业银行最年轻有为的信贷部主任竟然甘愿为周老爷子下厨,周家人自觉脸上有光的同时也不免对始终跟宋挺并肩而立的连心另眼相看。

席间周老爷子的一个孙辈端着酒杯满面春风地对宋挺说道:“我就说看着面善,经人提醒才想起来这不是宋主任嘛,上回我们厂里办贷款的时候咱们有过一面之缘。”

当着周老爷子的面,宋挺笑得谦逊又得体,丝毫没有在他办公室里那种生人勿近的严肃感。

这时旁边忽然又冒出来一个女人,满面恭维说道:“真是才貌双全、天造地设的一对儿,老爷子交朋友的眼光一如既往的高。”

一句话夸了三个人,周老爷子笑得假牙差点飞出去,连心红着脸低下头,宋挺大大方方跟那人碰了碰杯。

气氛就此热络起来,一向不怎么给人面子的周科长竟也起了谈兴,侧头跟宋挺打听寿桃的制作过程。话匣子一旦打开就再也收不住,尤其宋挺和周科长年岁相仿,无论是打官腔还是私下里的兴趣爱好都能找到些共同语言,渐渐的两人都有些相见恨晚的意思。

谈笑间宋挺特意将寿桃的功劳归功在连心身上,顺便不经意间将连心的妹妹在广校念书的事情透露给了周科长。周科长显得有些意外,“没想到还有这层渊源,今天怎么没带她来?”

“小丫头有本事,自己开了个网吧,最近正准备开第二家,忙租房的事把自己累出病了,住院呢。”宋挺祭出他早就打好的草稿。

周科长挑了挑眉,笑着问道:“你口中这个小丫头,该不会是那个想租广校教学楼开网吧的学生吧?”

宋挺诧异抬眸,“怎么,周科长知道她?”

“知道,听人说起过。”周科长笑着点点头,“听说她承诺,如果教学楼租给她,她可以给学校解决几个就业名额。”

能坐到实权位置的个顶个是人精。连玉可没有这么承诺过,不过既然周科长这么说了,说明这件事还是可以商量的,成败与否就取决于连玉能不能同意周科长提出的这个条件。

而周科长只说让她解决就业岗位问题,可没要求她必须供着来人,反正她也要招人干活,倒不如把岗位留给周科长做个顺水人情,这种利益交换可以说是只赚不亏,连玉没有理由不同意。

心念电转间宋挺便想通所有关窍,干脆利落地直接替连玉答应了下来。

周科长笑得心满意足,端起酒杯跟宋挺碰了碰,“宋主任一片拳拳爱护之心,真让人敬佩。”

没过几天,连玉便跟广电局负责教学楼事务的人见了一面。在帮助广电局解决六个就业岗位的前提下,以每年五万块的低价成功拿到了教学楼一层和二层的租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