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两位金牌音乐人的交流很愉快,从两位大师那里,牧念念能学到了很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特别是宝贵的经验。经验这种东西吧,很难用言语准确描述,它是在长期工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体会自我总结,它包含着主观性。

某种程度上说,经验是很私人的东西,最是难得。因为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特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尤其是那些大师级别的经验。

所以,牧念念十分珍惜。也许她在写歌上有些灵性,但她毕竟是野路子出身,缺乏良好的作曲基础,在细节把控上也有所欠缺。

“念念,你不用太在意,作曲基础是可以慢慢补的。最最重要的一样东西你已经有了,那就是灵性。”

“对。”岳峰也点头,“灵性其实也是天赋,不是努力就可以得来的,是天生的。”

他点着李长辉笑着打趣,“比如你李爷爷的孩子,就没有这方面的灵性。你李爷爷厉害吧,夏国音乐界金字塔尖的人物,但他儿子却对音乐完全没有感觉,没有继承他的音乐天赋。”

李长辉白了岳峰一眼,“不就是你女儿是音乐学院教授吗?看把你能的。哼!”

岳峰表情很得意,“对呀,虽然吧我女儿也不能说音乐天赋很出色,但总算是继承我的衣钵了呀。”

“哼!”李长辉无话可说,只能哼哼表达不满。

“但是你李爷爷的孩子也是很出色的。”岳峰也不是真的想气李长辉,只是玩笑而已。李长辉知道所以也不是真的生气。

但念念还小,别真觉得未见面的李叔叔很‘无能’就不好了,岳峰认真介绍,“你李叔叔是核聚变工程师,非常厉害!”

核聚变工程师?牧念念肃然起敬,眼里不自觉浮现出崇拜。她是真的崇敬这些搞科学的人,日以继夜地重复繁躁的实验和大量的计算,心里没有强大的信念是坚持不下来的,更何况还远离家人远离人群。

看见牧念念眼里的崇敬,李长辉从眼底浮出笑意,“你李叔叔不常回来,有机会的话一起聚聚。”

牧念念忙点头,嗯嗯。

李长辉将话题继续拉到音乐上,“刚才岳爷爷说了灵性的重要性,但是并不是说基础不重要。基础也很重要。这么说吧,你可以因为天赋成为一位很不错的词曲作者,但如果你没有扎实的基础,想成为一位‘音乐家’几乎不可能。扎实的基础加上上天赋予的灵性才能让你成为一位‘音乐大家’。”

“嗯嗯,万丈高楼平地起。我懂的,两位爷爷。”对牧念念的谦逊,两位老人满意地点点头。很多孩子稍微有点成就就鼻孔仰上天了,这个孩子才十几岁已经写出几首脍炙人口的歌,却完全看不出一点骄傲自满,怎么能让他们不满意呢。

他们不知道,上一世的牧念念可不是这样。前世的她读书时在写作上有些天赋,得了些奖,就开始不可一世了,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一个,觉得除了自己众生皆凡人,完全认不清现实。

当步入社会,发现自己引以为豪的天赋其实不算什么,又见识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后,才明白原来自己也只是平凡人中的一个。明白现实之后她收敛傲气,老老实实地工作生活。

在聚会结束前,两位老人给牧念念推荐了几本书,都是讲作曲基础的。还把自己讲课的视频推送给她,让她没事的时候慢慢学习。

牧俊彦在旁边看着有些纠结,师父师叔是想让念念以后搞音乐吗?他要是插一句不想让她这么早定下来,他会不会被师父师叔捶死?

纠结了半晌最终还是没有说话,念念很聪明,她自己应该知道……吧?嗯,她应该知道,所以自己还是继续当个花瓶吧。

这一天牧念念成果颇丰,学习了很多知识。不仅如此,她还得到一份推荐,一份给一部电影写插曲的推荐,这对牧念念真的是大大的挑战。

其实她已经接近期末了,时间都得拿来学习。但出于对两位老人的敬重,她还是默默地接过了电影大纲,试试吧,反正也没损失。

回家路上,她拿出电影大纲读了读。这是一部以时代为主题的电影,讲述的是八十年代农村一户人家里的各种家长里短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主人公马林和老婆李云是村里一对平凡的夫妻。马林的兄弟王江国两口子带着孩子回老婆娘家途中遇到泥石流纷纷遇难,只有女儿活了下来。

小女孩儿的外婆家不愿意抚养这个孩子,王江国是个孤儿没有家人,为了让兄弟能够安心,马林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抚养了这个孩子。

孩子被马林抚养后改名叫马琴琴。马林本身也有一个女儿叫做马莹莹,大马琴琴两岁。虽然李云不愿意,但接受之后还是和马林一起抚养两个女儿长大。虽然李云对自己的女儿更好,但也没有虐待过马琴琴,没有让她缺衣少食。

为了让马琴琴对家更有归属感,马林十分溺爱这个孩子,这就导致马莹莹觉得父亲不爱自己。从小到大,她和父亲冲突不断,以至于考上大学后离开了家,直到工作结婚也没再回来。

后来村里遇到拆迁,李云的意思马琴琴是他们抚养长大,王江国留下的房子拆迁款应该分成两份,一份给琴琴一份给莹莹。但马林死活不同意,说那是她父母留下的,是她一个人的。李云气得给女儿打电话抱怨,马莹莹回家和父亲大吵一架,接走了李云。

马琴琴什么都知道,她愿意将拆迁款分一部分出来,但马林不同意。她私下给姐姐打电话,但姐姐说不是钱的问题,是父亲的态度让她生气,她不要钱。

李云的离开导致马林没人照顾,长期的劳作让马林身体不怎么好。本来马琴琴在大城市找了工作,但为了照顾马林她辞职回了家。

就这样过了一年,马林生了重病。马琴琴担心姐姐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给她打了电话。听到马林生病,李云很着急带着马莹莹回家了。马莹莹回家后,马琴琴给了姐姐一本日记。

看完日记,马莹莹放声大哭,原来父亲是爱自己的。父亲的爱太内敛太深沉,原来父亲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做了这么多,给了自己安全的依靠。

这部电影这个情节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还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中的一些问题。

看完大纲,牧念念觉得自己可以从亲情方面入手。社会变革什么的,自己还写不出来。亲情的话好入手一些。

先写曲,然后通过叙事的方式来写词。

心里有些灵感,静不下心看书,满脑子都是这个故事。但牧念念还是耐着性子做完当晚应该做的事。幸好第二天放假,看完书她一刻不停拖着牧俊彦磨曲子,磨了一晚上,终于将曲子雏形磨了出来。

第二天她将曲子交给牧俊彦继续打磨,自己开始琢磨这首歌的词。

既然是叙事,那么应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从什么时间开始呢?既然讲的是父亲,是否从孩子出生开始?她打开电影大纲,用红笔描画出几个时间重点。

还有一个重点,这个叙事的主角是谁呢?是父亲还是孩子?亦或是妻子?

妻子不行,牧念念摇摇头,将妻子划掉。自己这个年纪没有结过婚,写不出来妻子的感觉。这样说的话,父亲这个角色她也写不出来,只能以女儿的视角写了。

怎么开头呢?牧念念撑着头盯着房顶目光涣散,脑子里飞快思索着。也许,可能,或许可以从父亲的日记入手。

想到这里牧念念眼前一亮,这其实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将父亲和女儿做切换描写。但是大纲里没有细节的日记内容啊?嗯,问问师爷。

(想到我会引出哪首歌了吗?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