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高原演义 > 第148章 敕封“一品夫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来一品夫人和将军是生死夫妻,恩重如山呀!”

云中天听到张富山讲到智取盛飞虎杀人宝剑,大为感叹。

“将军能娶到文武双全的格格,乃是上天赐予,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黄娜也感叹道,同时看了一眼云中天。

“表姐,看你幸福的样子,一定是有好知己了。”扬菲笑道。

“表妹,我希望张总和杨姐给我一品夫人的角色,能在电影里找到杨将军。”黄娜马上转移话题。

“黄娜,你是非常适合演一品夫人,只是一品将军还没有合适人选。”杨维恩笑道。

“我看云总很合适。”杨菲笑道。

“杨菲,别开玩笑,我是蒙古族,形象上与汉人有差异。”云中天马上辩解道。

“云总,你还别说,杨菲说得也有点道理,你魁梧高大,很有将军气派。”张富山高兴得站了起来,仔细瞧着云中天。

“我一介文人,没有将军的那种霸气。”云中天推辞道:“倒是我觉得杨菲非常适合演少年时的一品夫人。”

“我一见杨菲就像见到自家的小妹妹,莫非就是我们杨家的后代。”杨维恩笑道。

“是呀,我们本来就是一家嘛。”杨菲笑道:“我感觉云总和表姐天生适合演一品将军和一品夫人。”

“好的,我都赞成。”张富山看到大家都为电影《一品夫人传奇》献计献策,非常激动。

“张总,还请您和杨姐继续介绍一品夫人的故事,我们的创作团队还要加班加点工作。”云中天说道。

于是,张富山继续主讲,杨维恩附和。

1899年6月的伊犁河谷,百花飘香,万木葱郁,杨家将军府大院内一片生机。

喜庆的爆竹声,高声的祝福声,森林的呼啸声和鸣成巨大的交响乐,响彻门庭若市的杨府,与热闹非凡的将军宴席交相辉映。

这是杨府双喜临门的好日子,光绪皇帝敕封张福慧为“一品夫人”,又恰逢杨祥麟生日,各路官员、亲朋与湘兵都前来道贺,敬酒。

杨祥麟在宴席上跟大家敬上一杯酒后,又亲自在府院门口等候贵客。

突然,喧闹的声音一下静了下来,大家往府门外望去。

一顶大轿落下,一名太监手托圣旨而出,背后跟着几名小太监抬着一块匾额。

杨祥麟马上迎上前来:“李公公,您吉祥!”

旁边夫人张福慧带领女眷迎出,来到中堂,众人肃静,下跪。

李公公拿出圣旨,照本宣科:“圣谕:兹有蒙古格格杨氏福慧贤惠淑德,懿行有方,襄助建威大将军杨祥麟署理西北军务,功不可没,特按祖制,封杨氏福慧为一品诰命夫人,以为本朝女德之楷模,钦此。”

众人谢恩,升匾,上书光绪御笔:一品夫人。

张福慧招呼客人落座饮酒。

杨祥麟在一旁与李公公密语。

杨祥麟:“公公,祥麟夫妇蒙圣恩优渥,您此番回京,一定代我等向圣上谢恩。”

李公公:“将军和一品夫人忠诚赤胆,只可惜,哎!”

杨祥麟:“怎么,圣上他……”

李公公压低声音:“戊戌以后,圣上就一直住在瀛台,说是迁居,其实就是——哎,后国八国联军打到紫禁城,庚子年圣驾又在西北颠簸了一圈儿,回京以后,形销骨立的,眼神儿都是虚的,看得人哪,心疼!”

杨祥麟哀伤不已:“国家内忧外患,岂能再失天威浩荡,请公公一定回奏圣上,保重龙体,天下事,犹可为也!”

李公公抱拳:“如此时局,仍心忧圣主,将军忠义哪!”

深夜时分,在将军府小花厅里,刘先俊——一位年轻的留日士官生,革命党人,正在充满激情地向杨祥麟讲解他的政治主张。

杨祥麟一边扒饭,一边听着,但并不轻率地表露意见。

刘先俊劝道:“如今的满清王朝,早已是风雨飘摇,在外备受各国列强肆意凌辱,于内则遭遇风起浪涌的革命冲击,在国家面临生死抉择的关头,明公官拜新疆镇守使要职,晚生以为,为西北军民计,明公有上中下三策可选。”

杨祥麟听得紧张:“后生,你说了这么久,要不要先喝点水?来人哪,给这位——先生端茶。”

刘先俊饮了一口茶,叹道:“饮水尚要思源哪,明公。当年,明公是作为左宗棠左帅副将入疆,才有今日之显赫地位。左帅治疆,依晚生看,要旨就是一个‘识’字。识人,识势。今日之清廷,已绝非作左帅在时中兴有望之清廷,观今日天下之势,晚上给明公所献的上策,也就是八个字:西北独立,革故鼎新。只要你振臂一呼,仿效当年李鸿章张之洞东南互保之故事,将西北从满清异族统治独立出来,支持民主革命,以明公之能,何愁不能再造一个新西北?”

杨祥麟猛地咳嗽了一声:“王强,给这位先生上茶,你耳朵聋了啊!”

刘先俊继续讲道:“明公何苦装聋作哑!上策您不想为,那晚生还有中策可献:同情共和,要真立宪。清廷要预备立宪,革命党也要立宪,但清廷之立宪,是有君主无宪政之假立宪,革命党之立宪,是去君主要共和之真立宪。我听说,维新以来,明公暗自在西北推行了多项新政,还在迪化设简易师范班,成立省立中学,明公既有废旧立新之意,纵不取独立西北,响应革命的上策,只要秉持中立,同情革命党之共和主张,反对清廷之预备立宪,于西北军民,也是大功一件。明公以为如何?”

杨祥麟继续吃饭:“你继续说,我耳朵没聋,听着哪。”

刘先俊道:“哎,看来明公是执意要为下策了:反对革命,做满清王朝的殉葬者!”

杨祥麟霍地站了起来:“住口,住口,你住口!你个年纪轻轻的后生,左一个革命,右一个革命,你以为革命是好玩的?那是要杀头的!还说要为本将点拨生死,你可知道,只要此刻门外有人,将你刚才的一通言论上报,就能顷刻间先革了你的命!我杨家世代忠君,左帅在日,也不曾有丝毫悖君之意,如今的局面,变自然是要变的,但君不可废,天不能变!好了,你也饿了,吃顿便饭就走吧。”

刘先俊:“譬如一间风飘雨淋的破屋,明公何苦愚忠,要当那个裱糊匠呢?哎!”

说完,刘先俊离开杨府,临走时把一本邹容《革命军》的小册子留在了位子上。

待刘离开后,杨祥麟正欲收起小册,张福慧走进屋内。

张福慧:“怎么,他走了?”

杨祥麟:“书呆子,我看呐,这革命党就是群自以为是的书呆子。”

张福慧:“《革命军》?这本是什么书?”

杨祥麟:“这书可厉害呐,要革了咱们的命!赶紧把这书收起来!”

杨祥麟说完就离开房间。

张福慧坐下,好奇地翻开书册,发现字字珠玑: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

一组历史事件的画面在张福慧脑海里不断呈现。

画面1: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人登上武昌城头。

画面2:1911年12月28日,革命党人在新疆发动迪化(今乌鲁木齐)起义,刘先俊率哥老会成员与清军激战。同日,遭新疆巡抚袁大化镇压,刘先俊等革命党人被砍头的镜头、刘先俊等百余人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