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开元帝师 > 第145章 佛光寺深夜探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叶法善师徒抵达东都洛阳,澄怀正在紫微城端门外等候他们。

从乌翎背上跳下,叶法善天师久久仰望着巍峨庄严的端门和阙楼。

城门上方,“紫微城”三个行楷清劲饱满,不知出于哪位名家之手,风吹雨打,斑斑驳驳,满是岁月沧桑的味道。

自从神龙二年离开此地,已经十年没有踏足过洛阳,再次立在端门前,不免感喟万千。

“师父,您看后面!”石清一声轻呼。

叶法善天师转过身来。

端门前,有三座御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

净澈见底的洛河,从上阳宫方向蜿蜒而来,流至端门外,分为三道,从三座御桥下穿过,又合为一道,汩汩东流而去。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原本立于端门和黄道桥之间,如今,这里已被夷为平地,铺上了平整的雕花方砖。

属于大周王朝的痕迹,正在一点一点地抹去。

除了紫微城里的通天宫、佛光寺、九州鼎、十二生肖神,还有遍布大唐的寺院、佛窟,你想深入探寻点什么,只能在史官的笔记中去寻找了。

“师父、师弟一路辛苦了!”澄怀激动地迎上来,施了一个叉手礼,“小病一场,师父越发清瘦了。”

石清道:“师父从来没胖过!”

澄怀头戴玉清莲花冠,身着一袭鸠灰色交襟宽袖道袍,依然是一副玄门弟子的装扮。

他上下打量着师弟,道:“石清,你不仅没照顾好师父,你看你,自己也消瘦了不少,是不是整日琢磨石头,忘记吃饭了?”

“师兄,师父每日坚持辟谷食气,绝粒养性,吃得很少,我不敢打扰师父清修啊!”石清一脸无辜的样子。

“离开长安前,我交代过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和师父的!”

叶法善天师担心他们斗起嘴来,赶紧道:“陛下选拔了二十多位饱学之士,与你一同来洛阳筹建乾元修书院,快带师父去看看你修书的地方。”

“东都乾元修书院,设在紫微城通天宫里。太常官认为圣帝天后所造的明堂有违典制,所以,陛下削明堂之号,复乾元之名,通天宫改为乾元殿。师父,师弟,你们跟我来!”

三人慢慢步入端门,沿着天街进入气势恢弘的应天门。

神龙元年,因避圣帝天后的名讳,紫微城的则天门改为应天门。

应天门后面,是一片开阔壮观的广场,神态各异的十二尊黑铜生肖神肃然而立,仿佛在迎接他们的到来。

广场尽头,就是金碧辉煌的乾元殿。

通天宫的匾额已经摘下,取而代之的是乾元殿的旧名。

踏入乾元殿,空阔恢弘的八边形大殿中央,九只大鼎依然摆放在巨木高台上。

在岁月的洗礼下,紫铜、锡、铅合金特有的吉金色慢慢褪去,长出了一层淡淡的青灰色铜绿。

沿着天井,摆放了数排书案,十余名学士端坐在案前,埋首誊抄书籍。

紧靠着墙壁,立了一座座高大的楠木书架。书架上,各种编撰成册的书籍,分类摆放,堆积如山。

澄怀一边引路,一边介绍。

“师父,这边是马怀素和褚无量在大明宫内库中整理出来的一批珍贵典籍;那边是我们在民间搜访到的一些残缺逸本,纠正错乱篇卷,重新补漏订讹,整理出来的一批典籍。”

叶法善天师道:“乾元殿里,书盈四壁,无处插足。看来,你们付出了很多心血!”

“目前,乾元修书院收藏了各类典籍有四万多卷,已经初具大型书院的规模。”

石清大赞道:“师兄,你们真是厉害!乾元殿一共三层,恐怕很快就不够你们放书了。”

“史上典籍,浩如烟海。整理出来的书籍会抄写正、副两份,分别在长安、洛阳两处修书院收藏。眼下,我们已经开始整编经、史、子、集四书,到时候,肯定要另觅他处,才能放得下那么多藏书。”

叶法善天师欣慰地颔首。

不时,有修书院的学士从身边经过,朝着他叉手行礼,道一声“越国公好”,便擦身离去。

“乾元殿二楼还有许多藏书,请师父、师弟移步观看。”

众人跟着澄怀来到乾元殿楼上。

叶法善天师扶栏远眺。

紫微城内,宫殿林立,金瓦朱檐,富丽之极。

不远处的佛光寺依然画栋飞甍,丹楹刻桷,只是,再也没有僧人进进出出。

昨日辉煌,过眼云烟,唯剩一个华丽精美的空壳。

“大唐皇帝西迁,朝廷各个部门也跟着迁到长安。紫微城里,除了一些寺人和金吾卫禁军,只有你们乾元修书院等少数几个机构在此办公。时过境迁,往事如梦,真是不堪回首啊!”

澄怀叹道:“睿宗皇帝驾崩,开元神武皇帝远离洛阳,紫微城的故事,还有几人能记得呢?过不了几年,一切往事都会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石清遥望着不远处的东宫,那连绵起伏的歇山重檐下,几只鸟雀在此筑了巢,不停地飞进飞出。

“睿宗皇帝为皇嗣时,居于这座东宫。高延福公公说,最后那天,昭成顺圣皇太后和肃明皇太后是被武承嗣带走的。他早就被挫骨扬灰,哪里还查得清楚?”

澄怀道:“这的确是一桩棘手的案子!事情过去二十三年,人证物证都难以寻找!”

叶法善天师眉头紧锁起来。

“她们失踪的嘉豫殿已被掘地三尺,未能发现遗骸。紫微城那么大,处处都可瘗玉埋香,也不排除武承嗣将她们埋到了荒郊野外。”

澄怀颔之。

“当初,司马承祯天师寻遍整个洛阳,也没找到两位皇太后的遗骸。最后,只能将她们的元神收集起来,安葬于惠陵和靖陵。”

石清道:“且不说遗骸不知瘗埋何处,即使找到,化为尘土,也难以辨别!”

“师父,我们只能尽力寻找。如果找不到遗骸,就上奏陛下,建议他再次招魂祔葬,将两位皇太后迁于桥陵。”

“这是最后无奈的选择!”叶法善天师轻叹一声,慢慢往殿内走去。

师徒三人在紫微城中搜寻了五六天,一无所获。

澄怀陪着师父在宫中四处飞符作法,找到几处遗骸,都不是昭成顺圣皇太后和肃明皇太后。

天气炎热,大家不免有些心灰意冷。

澄怀蓦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似乎想起了什么。

“对了,师父,弟子在东宫重光门外,经常见到一位年迈寺人……”

“他有何蹊跷?”

“盛夏烈日炎炎,人人都避之不及,唯有此人不怕曝晒,日日躺在那里晒太阳。宫中禁军见怪不怪,从来不去管他,或许此人知晓一点什么!”

石清道:“也许,他是东宫的旧人,不愿意离开此地罢了。”

“澄怀,你带师父过去看看。”石清的话,引起了叶法善天师的注意。

众人来到东宫重光门前。

果然如澄怀所说,一位衣衫褴褛,鹄面鸠形的年长寺人,坦胸露背,大字形躺在地上。

干瘦的身子,像一捆晒干了的枯柴。

经年累月地曝晒,肤色如酱园子里的豆瓣酱一样,呈现出黢黑油亮的酱黑色。

“福生无量天尊!”叶法善天师走过去,行了个叉手礼,“老人家,炎天暑月,酷热难耐,你为何要躺在地上?”

那位寺人双手支在脑后,微微睁开一条眼缝,打量了一下他,急忙把头转了过去,轻轻哼了一声。

“你这老道,看样子,比我年纪大多了,怎好意思叫我老人家?”

叶法善天师装模作样地围着他走了一圈。

“你衣衫虽破,但胸前绣有葵花团寿纹,腰间挂的是三足青鸟楠木腰牌。贫道知道,你是宫中从八品下的宫闱丞,入宫多年,装了一肚子的秘密,不经常晒晒,恐怕就要发霉了!”

“嘿!你这老道!眼神贼亮贼亮的!你想知道什么秘密,老奴是不会告诉你的!”

老寺人一骨碌爬起来,把衣襟阖上,正了正幞头,从腰间解下一只皮囊,咕咚咕咚地喝起水来。

“千金不换?”

“万金也不换!你们赶紧走,别耽误我晒太阳!”寺人语气坚定,扬了扬手,抹抹嘴角的水渍,又躺了下来。

“那好,贫道就不打扰您老人家了!澄怀、石清,我们走!”叶法善天师转身就走。

老寺人在身后气愤地嘟囔着:“再喊我老人家,老奴就将你们五花大绑,扔到佛光寺弥勒菩萨的迦罗奢如意瓶里。那如意瓶一到子时,便会吃人血肉,骨头渣子也不剩下!”

石清听了,想回头骂两句,被师父拉走了。

这天夜里,澄怀和石清在紫泽观里睡得正香,突然被人拍醒了。

迷迷糊糊地醒来,看见叶法善天师站在榻前,对他们说道:“澄怀,石清,我们走一趟佛光寺!”

澄怀被师父的一番话吓得睡意全无。

“师父,您去佛光寺干什么?那寺院白天看着富丽堂皇,晚上一个僧人也没有,阴气逼人,连金吾卫禁军也不敢踏进半步!”

“那老寺人约我们子时去佛光寺,必定有要事相告!”

澄怀和石清这才想起白天那寺人的一番话,细细回味,似乎是一个邀约的信号,只好起身穿衣。

众人口念轻云咒,隐去真身。穿过上林苑的宫墙,进入宫城,再穿过洛城殿、显福门、光范门,一路走到佛光寺。

紫微城里月黑风高,万籁无声。沿途没有见到金吾卫禁军,连一只夜莺也不曾碰到。

进入佛光寺,云迷雾锁,伸手不见五指,犹如乌云罩顶。

一阵夜风吹过,檐下遽然窜出一只蝙蝠,从澄怀和石清的头顶疾速掠过,吓得他们毛森骨立。

过了山门殿,便是天王殿,弥勒菩萨大多供于天王殿中。

叶法善天师伸手推开沉重的殿门,发出一声刺耳的声响。

借着昏暗的月色,眼前赫然看到一座三十多丈高的弥勒菩萨坐像。

菩萨右手指着脸颊,右脚搭在左膝上,左手自然下垂,放在右脚上,手中提着一只迦罗奢如意瓶。

那坐姿宁静安详,笑容清净法喜。

也许太过高大,令人产生了强烈的压迫感。

“越国公,老奴等您很久了!”黑暗中,乍然响起一个声音。

澄怀和石清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颤。

定睛一看,才发觉弥勒菩萨脚下,跏趺端坐着一位寺人。

说话的正是白天那位不修边幅的老寺人。

他从怀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只火折子,把大殿中的灯烛一一点亮。

灯火荧荧亮起,众人看见大殿内描金绘彩,十五根八椤柱承起飞檐。

弥勒菩萨垂眉深思,半跏坐在莲花须弥座上;韦陀菩萨头戴凤翅兜鍪盔,身披黄金锁子甲,双手合十,腕上托着一根金刚降魔宝杵;四大护法天王身穿七宝庄严甲胄,口似血盆,牙如利刃,手持各种法器,庄严威武。

六尊金身巨像,把天王殿挤得满满当当。

老寺人迎面走来。

他束发笼冠,面容黝黑而整洁。只是太过瘦骨嶙嶙,单薄的身子撑不起宽大的宫服,里面尽是空荡荡的。

“老奴姜姓,名唤景行,曾是紫微城迎仙宫的寺人,二十年前侍奉过圣帝天后,所以,认得越国公。”

叶法善天师道:“那时候,天后的尊号还是圣神皇帝,我常常入宫为其请脉。迎仙宫寺人太多,也许见过姜公公,但记不得你早年的样子。”

“大周王朝新立,武承嗣争当太子,当时还是皇嗣身份的睿宗皇帝,一次又一次受到武氏子弟的凌辱和打压。这些不堪往事,越国公也是亲身经历,老奴就不必细说了。”

叶法善天师喜出望外,言语也急促起来。

“姜公公,你一定知道两位皇太后的下落!你可知,睿宗皇帝的遗愿就是要找到她们的遗骸,陪葬在御榻旁!”

“她们的遗骸,早已灰飞烟灭,随着一场大火,化为灰烬了!”

话语未尽,两滴清泪已经从姜景行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澄怀扶着他坐到蒲团上。

“姜公公,您莫要悲伤,这些陈年旧事,恐怕只有您一人知晓了。睿宗皇帝带着遗憾驾崩,您把事情经过一一说出来,我们回去禀告陛下,让他少一些遗憾!”

“是啊,只有老奴一人知道,所以老奴不敢死,死了就再也无人知道了!”

众人围坐一团,听他娓娓道来。

姜景行眼神迷离,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日。

当年,他只是迎仙宫里的一名下等寺人,每日干些洒扫庭除、端茶送水的粗活,夜里还要值守宫门,十分辛苦。

稍不留意,就会受到内侍监、内常侍,甚至是圣神皇帝的责罚。

长寿元年那个冬日,让他永生难忘。

他在佛堂里除尘扫垢,失手打翻了佛龛里的和田羊脂玉弥勒菩萨坐像。

众所周知,这尊弥勒菩萨坐像,是女皇最钟爱的佛像。

年轻时开始供奉,一直到她登基为帝,日常香火,虔诚礼敬,从未落下一天。

当佛像从他手边滑落,跌在雕花琉璃方砖上,瞬间四分五裂,支离破碎,洁白的玉屑散落一地。

姜景行魂消魄夺,急忙伏地叩首,请求降罪。

所有人都觉得,姜景行这一次必死无疑,为他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