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开元帝师 > 第83章 二圣临朝惹訾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神龙元年十一月初二,武三思带领群臣为李哲上尊号“应天皇帝”,也为皇后韦晚香加了尊号“顺天皇后”。

像过去一样,众臣依然合称他们为“二圣”。

每逢临朝议事,李哲都会带上韦晚香,让她坐在帷幔之后听政。

落魄天涯的时候,唯有韦晚香陪在身边,对他不离不弃,共历糟糠。

韦氏家族因他的垮台死伤一片;一位女儿在房陵病死,回到洛阳,一子一女被母亲逼死。

所以,李哲始终对她怀有补偿心理。无论大事小事,必先听取她的意见,才会做最后的论断。

大唐王朝刚刚复立,一切百废待兴。

新都、宜城、定安、长宁、安乐等几位郡主,都升级为公主,和太平公主一起,外出开府置官。

各位公主忙着卖官鬻爵,大肆敛财,韦晚香却视若无睹,不去管教。她更热衷于坐在前朝,与皇帝一起指点江山。

经历重重痛苦,她决意不做躲在深宫碌碌无为,等着被别人主宰命运的柔弱女子。

她想权倾四海,主宰天下人的命运,像则天大圣皇帝那样活得潇洒,活得肆意,活成传奇。

这天晚上,李哲处理完国事,带着韦晚香和武三思回到紫微城徽猷殿。

大殿内灯烛辉煌,笑语喧阗。

武三思的妃子刘氏站在大殿门口,看见他们进来,福身一拜,道:“亲家呀,你们今日真是忙,妾在徽猷殿等你们等了一个多时辰了!”

两位宫婢迎上来,脱去他们身上的冕旒和襢衣。

韦晚香看见她,疲意顿消,含笑道:“今日,大臣们奏事多,所以出来迟了,叫姐姐久等了。楸枰、杯、矢、五木之类的,可都准备好了?”

“都摆好了,就等着二圣来了!”刘氏笑意盈盈。

李哲拉着武三思,道:“表兄,那赶紧进去,今日,我们玩个大的!”

“陛下这边请!”

一众人相互簇拥着,进殿去了。

刚刚坐下不久,高延福公公前来禀报:“陛下,张柬之、崔玄暐和桓彦范等五位郡公正在殿外,有事求见!”

“今日在朝堂上,他们五人因为一些小事,与朕舌战了半天,还没说够呢?”李哲手中拿着一把木筹,皱眉道,“下朝了,还不让朕安心玩一把,就让他们在门外等着吧,晾他们一下!”

高延福公公只好出来回话,让他们在同心阁外等候。

“徽猷殿内热闹的很,不知陛下在忙什么?”敬晖远远望着通天宫莲花攒尖顶上的火珠,嘴里咕哝了一句。

入夜了,紫微城里寒气逼人。

张柬之把双手插入澜袍的袖筒里,抖了一下身子,道:“还能忙什么!听那声音,就知道他们和武三思夫妇扔五木、打双陆呢!”

袁恕己道:“听说,武三思的妃子刘氏和韦后结成了闺中密友,经常聚在一起打双陆、饮酒作诗、谈佛论道。陛下常常为他们点筹,充当裁判!”

崔玄暐浅叹一声,忧心道:“张阁老,当初,我们真不应该不听薛季昶和刘幽求的建议,不及时除去武氏余孽,将来,我们几个或许真的会死无葬身之地!”

张柬之抬起头,一缕花白的须发,被寒风撩起,微微颤动着。

刘幽求在神龙之夜对他说的一番话,还在他耳边回荡着

他的意思是说,武三思势力尚存,实为祸患。若不早作图谋,终将大祸临头,恐怕你们几个,将来,必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当时,张柬之不以为然。等他醒悟过来的时候,似乎为时已晚。

武氏一族并没有因为大周王朝的落幕,而退出朝廷。在女皇的力保下,武氏子弟得以生存下来,继续活跃在朝堂上。

张柬之多次上奏李哲,劝他诛灭武氏诸王。

而李哲,丝毫没有与武氏子弟划清界限的意思,反而与他们越走越近。甚至不惜尊严,在他们玩双陆时,自居一旁为他们点筹。

“神龙之变似乎成功了,但该清算的没有清算,留下一大败笔!”张柬之沉声道,“现在想想,不杀他们的想法,的确太天真了!给敌人留下生路,实则是断了自己的生路!”

“则天大圣皇帝退下尊位,虎老余威尚在。薛季昶和刘幽求说得对!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也!”袁恕己无奈地说道。

敬晖道:“你们没有察觉吗?武三思亲近陛下,只是为了保全武氏家族;而陛下亲近武三思,却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

崔玄暐冻得瑟瑟发抖,只好来回走着取暖。

“神龙之变让则天大圣皇帝遭受了重大打击,陛下不想在此时清除武氏诸王,让她的心雪上添霜。要知道,武三思不仅是他的表兄,也是安乐公主的家翁!”

张柬之心中烦闷,也跟着来回不停地走着。

“则天大圣皇帝这一步棋,巧妙地化解了李武两族的仇恨!把朝廷的矛盾,转嫁到了我们五人身上!”

袁恕己顿了顿,道:“陛下不想与武氏家族划清界限,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众人追着他问道:“还有什么原因?”

“他远离朝廷十四载,在朝中孤立无援。一上台,面临的是一个空前复杂的局面。此时,拉拢武氏家族,不仅能巩固自己的帝位,也算是履行了对母亲的许诺吧!”

众人想想,的确如此。

拥立李哲复位,安国相王府出人出力最多,太平公主也曾倾心卖命。他们的势力如日中天,拥趸者众多。

而李哲深深觉得,他的江山,不能依靠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

虽说兄妹情深,他们势力过于庞大,会给自己的统治带来潜在威胁。

他也不能依靠五位有拥立之功的郡公,自古以来,皇帝与功臣的相处,就是一个棘手问题,深不得也浅不得。

唯有发展自己的势力,这股势力,大到足以制衡其他两方,才是上上之策。

所以,李哲全然不顾五位郡公和其他大臣的呼吁,对武三思的过去种种,渐渐忘之脑后。

洛阳武氏太庙的神主西迁长安时,甚至下了一道“武氏三代以下,奏事者皆不可犯其名讳”的敕旨,极力保全武氏子弟。

李哲与武三思越走越近,将其视为心腹,引为知己,常常找他商议政事。

女皇退位后,武三思不仅没有失势,反而更加得宠了。

在这场复辟斗争中,真正牺牲的,不过是张易之、张昌宗这两位不起眼的角色罢了。

袁恕己又道:“从表面上看,武三思坚定地拥护陛下和韦后,实则是利用他们与相王、太平公主的猜忌和矛盾,继续换取武氏家族的利益罢了!”

一直没有出声的桓彦范,突然说道:“张阁老,诛灭武氏诸王的奏书,我们还是要继续上。不然,他们就要开始请杀我们了!”

武氏诸王对五位郡公逼女皇退位一事,痛恨于心,恨不得将他们寝皮食肉,两派渐呈水火不容之势。

彼此之间,不是争长竞短的角逐,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既然发起斗争了,那就斗到底吧!”张柬之喃喃道。

五人一直等到亥时,高延福公公才出来,请他们入了徽猷殿。

“这么晚了,你们有何事?”看见他们,李哲脸上起了艴色。

几案上,杯盘狼藉,楸枰、杯、矢、五木等玩物铺了一地。武三思和刘氏刚刚离去,喝过的那几盏茶水还冒着丝丝热气。

崔玄暐叉手道:“陛下,徐州刺史上报,在铜山附近发现一处铸造恶钱的窝点,查处的劣币数量有二十万缗之多。盗铸者已经逃之夭夭,臣等请求发兵捉拿,争取打掉这个恶钱窝点!”

李哲一听,噗地笑出声来。

“朕还以为什么大事呢,值得你们在寒风中等了一个多时辰!”

张柬之道:“陛下,这批劣币,多是用铅、铁、泥等铸成,数量惊人,大肆掠夺了天下人的财富。百姓之所以称之为恶钱,要明白其恶,一是导致物价上涨,二是导致民心不稳和百业萧条,不可忽视!”

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人正要发话,皇后韦晚香走了过来。

“早在高宗天皇大帝和则天大圣皇帝时期,市面上就出现了私铸盗铸的恶钱。二圣多次下令禁止,都没有收到效果。你们操什么心呢?”

崔玄暐争辩道:“这些盗铸者,平时隐藏于深山老林,或人迹罕至之处,各地州县都寻不到源头,屡禁不止。既然发现了窝点,就该出手严查!”

韦晚香打了一夜的双陆,精神明显乏了。

见他们都没有走人的意思,毫不客气地说道:“今夜迟了,卿等先回去吧,什么事情都等到明日再说。陛下累了一天,也该就寝了!”

张柬之急得花白的胡子都翘起来了。

“皇后殿下,朝廷如果对此事不闻不问,那些盗铸者等到风声过去,悄悄潜回来,这个恶钱窝点又会死灰复燃了!”

李哲挥挥手,道:“什么也别说了,张卿一把年纪了,回去好好歇着吧!恶钱的事,你们就别管了!”

高延福公公将五位郡公请出了徽猷殿。

在寒风站了一个多时辰,等来的居然是这样的结果!五人沉默着,失落地离去了。

途中,桓彦范冷不丁地说了一句:“这一幕,何其熟悉啊!”

张柬之忍不住叹道:“是啊!老臣仿佛又看到当年二圣共临天下的情景!百官早就厌倦了女主乱政,去了一个武后,又来一个韦后。大唐朝廷,何时才能真正平静下来?”

一行人心事重重地走到乾元门,五辆马车正在等着他们。

崔玄暐掀起车帷,略顿须臾,回头道:“诸位阁老,作为宰相,我们有义务上书亟谏,提醒陛下要预防后宫干政!”

众人心领神会,叉手告别。

第二天,李哲收到了五封奏书,内容大致相同。

“陛下临朝视政,皇后必施帷殿上,预闻政事。臣听说,古时王者谋及妇人,皆破国亡身,倾辀继路。以阴乘阳,违天也;以妇凌夫,违人也。违天不祥,违人不义。故《书》曰: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这帮老家伙,每天以功臣自居,目空一切,最爱口出狂言!总有一天,朕会收拾你们的!”李哲阖上奏书,恨恨地说道。

五封奏书随即就被扔到角落里,吃灰去了。

这天午后,他没有率领百官,只带了高延福公公和十来位千骑禁军,去上阳宫拜见母亲。

到了观风殿,女皇正在昏睡中。

他无聊地立在窗前,看到上阳宫里披红挂绿,装饰得喜气洋洋,才猛然记起,母亲为他御点的喜日只剩下半个月不到了。

上官婉儿奉了一盏卯山仙茶上来。

“陛下来得不巧,吾皇睡得正香。相王殿下和太平公主服侍她吃了汤药,等她入睡后,刚刚离去。”

见她有些羞怯,李哲接了茶盏,说话也不自觉地口吃起来。

“真,真不巧,朕也许久没有见到相王和公主了!”

上官婉儿道:“相王殿下辞去一身职位,躲清闲去了,幸好有德静郡王等人,成为您的左臂右膀,帮您处理政权过渡时期的各种杂事!”

李哲想起五位郡公诛杀武氏诸王的奏请,心里有些不安。

“婉儿,你在母亲身边多年,见多识广。朕想问你,朝中很多老臣对武氏子弟的篡国行为恨之入骨,请杀的奏书源源不断。你说,朕该不该杀了他们?”

上官婉儿回头望了一下内殿,低声道:“陛下不仅不该杀,反而要重用他们!”

“为何要重用他们?”

“大唐王朝复辟,如果武氏子弟就此退出政坛,那么,朝廷上只剩下李氏和韦氏两派……”

“没错!武氏子弟霸占大唐江山十五年,也该还政我们了!”

“若以政治平衡为策略,就该以武氏势力,来平衡李韦之间的差异,朝廷,才能继续保持大周时期的稳定局面!”

李哲眸中一亮,饶有兴趣地道:“愿听婉儿详解!”

“帝王制衡之术,无非就是识人、用人、驭人。用人之道,首在鉴人,次在用人,终在聚人。陛下知人善用,赏罚分明,制衡有道,天下人,皆可为您所用!”

上官婉儿的话,让他忽然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

不愧是母亲一手培养出来的巾帼宰相!言谈举止中,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制衡谋略。

李哲朝她投去了敬佩外加爱慕的目光。

“的确!不能让某一派独撑朝政,否则,朕的皇权极有可能被日渐削弱。朕既要限制党争造成的消耗,又要设法维持他们之间的势均力敌!”

“陛下圣明!”

此时此刻,李哲才深深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

她把大唐江山交给他的同时,也把一个聪明伶俐、多谋善断的得力助手一并许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