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剪秋摇摇头,示意自己并不知道。

宜修正打算让小侍女去找她,就见染冬自己回来了。

宜修见染冬皱着眉头,脸上透着深深的担忧,问道:“怎么了,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回侧福晋,大事不好了!”

宜修掌管府里的庶务,有半年之久,在王府里也安插了许多自己的心腹。

瑶华院里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宜修皱眉问道:“怎么了,你快说!”

“奴婢听闻,王爷名下的马林庄出了时疫,皇上雷霆震怒,王爷已经去马林庄处理时疫的事情,福晋今儿个还进了一趟宫里。”

染冬心里有些担忧胤禛,他是王府的主心骨,要是他出了什么事情,那么她们这些后院里的女人也不会好过。

小主子又还这么小!

宜修嘴角微勾,果然如她所料,她这个好姐姐果然出了纰漏。

只是她没想到竟然是惹出时疫这样的大事情。

如今还连累了王爷,惹得皇上生气。

不过王爷对她这个好姐姐当真是宠得没话说,姐姐掌管府里庶务出了这么大的纰漏,竟然什么事情也没有,连责骂都没有一句,可见他对柔则的爱重!

“你可有打听到福晋进宫是为了什么?”

“奴婢听韶华院的说,是福晋主动去德妃娘娘那里,说要用自己的嫁妆钱开粥棚施粥布恩。”

宜修了然,这是柔则想要找补,平息皇上的怒气。

江南水患出来以后,各地粮价上涨,京城的粮价翻了三倍不止。

其中还有她在不断放出粮食,稳定京城粮价的缘故。

此次从江南一带陆陆续续涌进京城的流民有数万之多,即便是施粥,一天要消耗的粮食也是不小的。

且这王府的储粮并不是很多,要开粥棚就必须要去买粮食。

宜修在心里忍不住暗笑,如今京城的粮铺除了她手里的铺子,就只有两家了。

柔则这回犯在她手上了,开粥棚施粥,她这个姐姐未免也想得太简单了些。

如今粮价这么贵,就算她有万贯的嫁妆,也不足以填这个坑。

到时候她倒要看看,她这个好姐姐怎么收场,王爷又会不会一而再而三的护着她!一如既往的爱着她!

“染冬,你去外边传个话,就说粮铺的粮食吃紧,粮价涨了一倍。”

“主子,这边粮价一涨,京城其他粮铺肯定会跟着涨,到时候福晋买粮恐怕是要肉痛了。”剪秋笑着道。

“福晋是镇国公府的嫡女,又是雍亲王府的嫡福晋,哪里会出不起这点小钱。”说完,染冬和剪秋相视一笑。

自小以来,柔则小姐那里奇珍异宝无数,吃穿用度无一不是最好的。

“快去吧!”宜修催促道。

“是!”染冬行了一礼,出了韶华院。

宜修望着染冬离去的身影,嘴角泛起笑容,柔则的荷包大出血是肯定的了,她等着就好好看。

……

韶华院

侍书查看了王府的储粮,也就八百多担,以现在吃用的水平,能撑到今年年底。

可是江南水患出来后,农田被淹没,大清朝产粮减少一半,秋收以后未必能分到多少粮食。

王府现有的粮食多少要省些出来,才能安然挨到明年秋收。

王府里没有多余的粮食用于施粥,就只能从外边采买粮食。

邢嬷嬷接到采买奴才给的消息,立马进了里屋回柔则。

“福晋,如今京城的粮食紧缺,粮食已经翻了五倍,如今一斗米要一两银子,福晋可还要买粮食吗?”

这样的粮价太贵了,流民又有数万之多,就算每天只施一次粥,都需要四五百担粮食,按照这样的粮价施粥一个月,是不是要把福晋的嫁妆钱都用光了!

柔则细眉微皱,坚定的说道:“我竟然已经在额娘面前应承了此事,是一定要做到的,且皇阿玛那里,还要消气,这施粥势在必行,事到如今也顾不得的那么多了。”

“可是这花销太大了,福晋就不为孩子着想,给他留一些钱财吗?”

“不了,如今和王爷一同过了这关是最要紧的,只要这钱花出去了,能平息皇阿玛的怒气,能散去王爷心中不愉,这钱就花得值当。”

钱财本就是身外之物,柔则自出身后,钱财这类,就从来没有缺少过,对钱也不是很敏感。

听柔则这么说,邢嬷嬷也知道,皇上能够平息怒火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钱财,只要福晋生下嫡子,王爷能够登上那个位置。

这点钱财又算得了什么!

“那就听福晋的。”

“嬷嬷,你去派人将粮铺的粮食都买下来,看同老板商议一下,能便宜一二也是好的。”

“是。”邢嬷嬷行了一礼,出了韶华院。

侍书顾念着柔则肚子里的孩子,扶着柔则坐下,又给她倒了了一杯水喝。

“福晋要多休息一些,不要累着了,这些事情就交给奴才们办就好了。”

柔则叹了口气,摸了摸肚子,淡淡点了点头。

到了晚间,邢嬷嬷回了韶华院。

柔则问道:“怎么样了,粮食可都买回来了?”

邢嬷嬷行了一礼道:“回福晋,京城里的粮铺见粮食紧缺,都限量销售,四家粮铺总共买得一百担粮食,花了一万多两银子。”

柔则点头:“一百担粮食可能有些不够,不过聊胜于无,将这些粮食搬到粮库里,你派人好好盯着这些粮食,万不要出了什么纰漏。”

“是!”邢嬷嬷道。

翌日。

天还未亮,邢嬷嬷就带着人,将粮食运到了东郊区的流民安置所,开设粥棚施粥。

流民们见有免费的粥,大伙都蜂拥而上。

好在有官府巡逻的官兵,维持秩序,没出什么大乱子。

邢嬷嬷为了将利益实现最大化,在暗中派了人宣传雍亲王府的嫡福晋开设粥棚施粥一月,为柔则搏一个良善的美名。

这些饿了许久的流民得一顿饱饭,又听邢嬷嬷说命题还有,无一不对柔则感恩戴德的。

都夸赞雍亲王府嫡福晋柔则,是天上的九天神女,下凡普度众生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