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朕,乃是大汉太后! > 第二百二十九章 边疆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孝武皇帝在世的时候,若是发生了这种事情,大汉会如何处理?

会干死北匈奴,千里万里也得追出去屠了他们!

别说半年没去救援了,半年的时间大汉的兵马都能够打穿一遍西域了!

当然,孝武皇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这个机会,只是如果说孝武皇帝有当年明章二帝时候的大汉底蕴的话。

那西域现在就不叫西域诸国了,而是西域诸郡了....

汉武帝干得出来,或者说那个时候的大汉干得出来....

这并不是刘隆给孝武皇帝脸上贴金,或者说刘隆非常非常喜欢孝武皇帝。

而是因为这当真有过这种事情的。

建昭三年,那个时候先汉都已经进入末期了已经。

但是大汉在如此颓势的情况下,仍然造出来了一代传奇。

建昭三年陈汤和甘延寿出使西域,看着西域诸国对西域如何如何的服从,对他们大汉的使者多有不尊敬的地方。

甚至可以说,还有些许杀戮之事....

看到了这一切之后,两个人便觉得心中有些赌气。

尤其是陈汤更是直接矫诏出兵,汉兵、属国兵合起来共四万多人差点直接打穿了整个西域。

从此在西域大汉开始正式取代匈奴人的地位,将这匈奴人最后一点希望也慢慢掐灭了。

虽然说当年陈汤干得这事儿有些功过难评,但是没人会觉得这事儿不痛快。

“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当年这句话,不知道支持了多少边疆的大汉儿郎们。

所以说,如果说是当年的大汉,这西域敢和匈奴联合,敢围剿大汉的驻扎兵马...

都别说什么国丧了,就算是朝廷不同意,边军也可以当天集结,然后屠了对方再说!

这就是大汉边军,也是他们的骨气!

可是如此大汉,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耿恭当年之所以会十三壮士归玉门,之所以会如此的悲壮,不仅仅是因为遇到了国丧,大汉来不及出兵。

更是有边军的不作为!

他们对于西域的乱象连看都不看,或者说他们压根就不想知道这件事情。

装傻充愣,坐看西域乱成了一团。

甚至在得到了朝廷的旨意之后,他们也没有出兵救援,最后还是他们自救成功了。

要知道在建初元年正月的时候,那朝廷的兵马秦彭等人率军在柳中集结,进击车师,攻打交河城等地。

最后大胜一场,逼得这北匈奴狼狈逃窜,逼得车师再次投降了。

可是接下来的两个月,他们非但没有继续进攻去解救自己人,而是在王蒙等人的带领下,准备直接回军洛阳....

他们不想继续给自己找麻烦!

最后还是耿恭的一位军吏范羌当时正在王蒙军中,苦苦哀求之后却没有一个人敢跟着他过去。

还是那主帅看不下去了,意思意思调兵两千给他,算是将这件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两千兵马,带着二十六个残兵败将,一路撤退一路打,就这么生生打成了十三壮士归玉门!

说句难听的,如果是当年的边军,如果是当年的将领,都不需要是卫青霍去病这等名将。

哪怕是当年的陈汤,他就敢带着大军直接在西域杀一个来回,到时候就不是十三壮士归玉门了。

而是十三壮士破西域了!

那将是何等的霸气?

可是现在....大汉留下的只有悲壮,而且那耿恭的结局还非常不好。

之前这些只是让刘隆心中有所感触罢了,但是当这个话题放到今天之后,刘隆终于明白了这边军的问题。

没有了当年的胆魄,没有了当年的精锐,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他们都已经没有了大汉的精髓。

至于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原因应该有很多很多吧。

大汉这些年重内不重外,重文而轻武,甚至还有世家子弟的加入,那些乌桓和鲜卑人的加入等等等等。

梁慬似乎也是彻底放开了一样。

他趁着这个机会仔细分析了如今大汉边军的情况,而一旁的军司马刘祉似乎也看出来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如果抓住了,自己甚至可以扶摇直上。、

所以有很多底层将士们的想法和属于他们的秘密,这刘祉也是毫不顾忌的全都说了出来。

一来二去的,刘隆对于这边疆之事也是有了许多的了解。

简单来说,大汉因为经历了诸多的内乱,虽然有世祖光武帝中兴大汉,但这毕竟是将天下重新打了一遍又。

即便是世祖光武帝有如神助一般,非常快速的就打下来了江山,重现了大汉光芒。

可在这个过程之中,不仅仅是乱世到平定那么简单。

这是一个从安宁到乱世,然后从乱世到群雄割据,最后到天下一统的故事。

用刘隆自己的理解,简单来说,王莽篡汉代表着大汉的基本盘已经崩掉了已经。

然后王莽掌权到篡汉这也不是一个很好的过程,最起码对于大汉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好很幸福的过程。

虽然说王莽在刘隆这里可能有很多的身份,还有许多的可能。

但说到底,那不过就是笑话罢了。

真的将这层笑话扒开呢?

那是血淋淋的事实!

托古改制,下令变法,土地改为“王田”,限制数量,奴婢改称“私属”,均禁止买卖!

各家超出土地规定的,要把地分给九族或邻里;无田的人家按照一夫百亩的标准受田;违抗不遵者流放远裔。

推行五均六筦,以控制甚至是垄断某些行业,从而大增税收。

由大汉朝廷来经营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等五业,不许私人经营等等等等。

这些东西是好是坏,刘隆并不想要去争论什么。

但是有一件事情刘隆是清除的。

这些东西太超前了,超前到了什么地步?

你让一个玩刀子的去点燃蘑菇弹,这本身就和胡扯淡没有任何的区别。

就比如刘隆现在不纳妃子一般,他这个岁数....他能生孩子么?

这不是纯粹的害他么!

同理,大汉本就是已经崩盘了,让王莽那么一折腾,就彻底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