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妖孽的小王爷 > 第108章 无兵可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宁道:“做水利一定要稳固,否则就不是利,而是害了。谢谢大家提供的信息。”

李宁在佃农热情地挽留下,吃过晚饭,才回到广陵城。

李宁制定了统一的修渠方案后,把文件下发到郑明等人手中。江南渠的修建便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刚好今年冬季大旱,渠道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修好了。

李宁视查以后,发现没有问题,就打开山阳渎的匣门,滚滚的河水,顺着刚修的渠道,顺流而下,直达杭州出海口,至此涿州至杭州的运河全线贯流。

涿杭大运河的贯通,极大地促进了,大郑南北两地的商品流通。带动了运河两岸,由农业向手工业的转化。对大郑南北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李宁是这次修渠的主官,负责最后的查账,对账的后续工作。

渠修完后,郑明,卢亮,崔峰赶到广陵。把各种手续和李宁一一交接,由于已近年关,三人便提前返回了京城。

本来李宁让陈师师一家,随同郑明三人一起回京城,但陈师师偏要和李宁在一起。

这时上京又热闹了,李宁去年,甚本上兵不血刃的解决了,东突厥这个北方大敌,再加上,经商让大郑很赚了一笔钱,虽然普及县下教育,花去一部分钱,可随着商队的回归,大郑的国库又充盈起来。

由于今年干旱,吐蕃基本上绝收,梅岭干布,便把目光转向了东边的大郑,梅岭干布派相国论子布,率领四十万大军,抢劫大郑的边境。

赵坡还没有从,打败东突厥的胜利中走出来。

现在一听,势力不如东突厥的吐蕃来犯,忙召集大臣商量对策。

朝中现在士气高涨,清一色地主张攻打吐蕃。

甚至几个文臣也要带兵,攻打吐蕃。

本来赵坡想让李泰统兵打吐蕃,但李泰刚刚和狐独伽罗大婚,正在休假。

这时,江东郡王赵伟说道:“皇上,臣愿率八千猛虎军为先锋,统兵二十万,征讨吐蕃。”

江东郡王赵伟,赵坡的亲二叔,素有武艺,一杯梅花点钢枪,舞的风雨不透,有万夫不挡之勇。

赵坡心想,去年李宁仅仅率领四千猛虎军,便在突厥草原来去自如,生擒吉利,现在猛虎军多了一倍,二叔的武艺也非李宁可比。况且又装备了,三万铁甲兵,骑兵六万,十多万步兵。再加上安西都护的军队,数量上和吐蕃不相上下,。

去年突厥的百万雄师,都败了,现在应该不要紧。

便准了赵伟。

快出兵时,李泰听说让赵伟带兵,急忙上殿奏道:“皇上,不可也。帅为军之大脑,江东郡王虽然武艺高强,带几千人,冲锋陷阵,可也。若让江东郡王为帅,臣深忧之呀。”

赵坡看了眼李泰,说道:“汉阳郡王,临行换将,军之大忌,况且一个吐蕃远不及突厥,还不是手到擒来。郡王勿忧之。”

李泰大急道:“圣上,临阵轻敌,古之大忌也,望深思之。”

赵坡说:“现在,我们兵精粮足,况且是正义之师,出师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全占。老郡王但请放心,此去必旗开得胜。郡王请安心度假吧。”

李泰见赵坡这么说,无奈地摇了摇头,下殿去了。

壬子月,癸丑日,甲辰时,黄道,百事大吉。

江东郡王赵伟,督帅二十万大军,雄纠纠地出了上京西城门。

围观的人群里,一个白胡子老人说:“大郑军此行不妙呀!”

一个少年问道:“爷爷,为什么不妙?我观大郑军威武雄壮,此去一定得胜。”

白胡子老人摇了摇头道:“出征之时脸上带霜,此不祥之一也。头微上扬,一身傲气,此不祥之二也。队伍虽整齐,帅旗却反卷,此不祥之三也。但愿老天保佑,大郑旗开得胜吧。唉,如重要的事,怎不让汉阳小王爷做呢?”

李泰回到府上便唉声叹气,孤独伽罗问道:“夫君,何事发愁?”

“自从去年打败了突厥,朝廷上下,便骄气日盛,仿佛天下第一,两军交战,军队强盛固然重要,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统帅。如今西征吐蕃,连个监军都没有,更是让一个不懂谋略的粗人,统帅三军,大郑此战必败。唉,皇上怎么不等宁儿回来再打呢?”

孤独伽罗微笑着说道:“功高震主呀,宁儿无论在军队,还是民望上威望都太高了。皇上如今急于摆脱,宁儿的.阴影。反而着了相了。”

“自古忠臣没有好下场,宁儿,也应该见好就收了。”

癸丑月初,江东郡王赵伟,兵进天水,得到马文军的积极响应,一时收复天水,鄯州,武威郡大片土地。

上京城,赵坡看着战报,心里一阵舒坦。

癸丑月中,赵伟中了论子布的诱兵之计,二十万大军,被围于大非川,后军的粮草辎重,全部被论子布截获。

赵伟率领的二十万大军,除了猛虎军逃出三千人外,余皆战死。

论子布趁势侵入大郑,直逼上京城。

上京一片哗然,大明宫,赵坡垂头丧气地坐在龙椅上。

李泰一抖朝服跪倒在朝堂。

“皇上,臣愿领兵,阻击突厥兵,望皇上恩准。”

众朝臣议论纷纷,乱成了一锅粥。

赵坡强打起精神,望了兵部尚书杜库一眼。

“杜尚书,京城还有多少兵马?”

杜库眉头一皱道:“回皇上,城外四门驻军已不足八万。”

赵坡问道:“汉阳郡王,你自认率兵八万,可以破吐蕃四十万大军吗?”

李泰深思了下说道:“回皇上,臣不能。”

兵部右侍郎李化,和李泰都是本家,同枝连脉,生怕李泰有失。

连忙出班奏道:“皇上,现在京城兵力单薄,不宜冒险出击。臣建议,撤四门军入城,让汉阳郡王固守京都,上京城城墙高厚,吐蕃军急切难下。上京城粮草充足,坚守一,二年毫无问题。若此时出兵进击吐蕃,实仍以卵去石。若这八万将士再损失,那时上京便无兵可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