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拿好单位开的介绍信,赵万胜拎着一个提包,骑着二八加重的永久牌自行车,风驰电掣的骑向国家图书馆。

图书馆的资料室,并不是对外自由开放的,需要相关单位的介绍信,所以借阅人员并不多。

在目录索引区,赵万胜检索了两本国外期刊,和国内科研机构发表的两篇科研报告,填好借阅单后递给了图书管理员。

管理员接过借阅单后,眉头一皱道:“真是太巧了······这四本书刚被人借走。”

这话说的,别大喘气呀!真是太巧了,我还以为这四本书都有呢?没想到是都没有!

“您说是,刚刚被借走?”

“对呀!就是那个穿蓝色连衣裙的姑娘。”图书管理员,指着一人的背影说道。

这几本书介绍的技术,正是针对轧钢厂技术攻关项目的,不借这几本资料相当于是白来一趟。

赵万胜三步并作两步,追了上去说道:“同志!同志!请等一下。”

走在前面穿着蓝色连衣裙的姑娘,停住脚步回头看向他,诧异的问道:“你在喊我吗?”

赵万胜,急忙回答道:“是这样的,我想借阅的四本资料正好被你借走了。”

随后,赵万胜将手中的借阅书单递给了姑娘。

姑娘低头看了看书单,震惊道:“还有这么巧的事,你想借的几样资料都被我借走了,这么说你对这项新技术也感兴趣?”

“当然感兴趣啦,这项新技术如果能得到有效应用,会极大提高我们工厂产品的良品率。”赵万胜,随手将红星轧钢厂的介绍信,让姑娘看了看。

“你是红星轧钢厂的?”

“你知道我们工厂?”赵万胜,疑惑道。

“当然知道了,冶金部直属的工厂嘛!”姑娘,淡定的回答道:“对了,你叫住我有什么事吗?”

“你借了好几本资料,一下子也看不完,要不先借我两本,等看完后再换另两本。”赵万胜,建议道。

姑娘低头,思索片刻道:“你看这样好吗?我们在图书馆的阅览室一起看这几本资料,利用休息时间,还可以交流心得和对这项新技术的认识。”

“对了,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方翠萍,是‘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想写一篇关于这项新技术的毕业论文。”方翠萍,自我介绍道。

我靠!这不是我的母校吗?

这位原来是我的学妹!

不对,我在这个时代没上过大学,这位应该算是我的学姐。也不对,眼前这位和我的前世身,相差60多岁应该称呼他“学奶奶”才对?

赵万胜,一脸纠结不知道怎么论啦?

“你怎么称呼?”

方翠萍的问话,打断了赵万胜的纠结。

“我叫赵万胜,是红星轧钢厂的技术员。”赵万胜,郑重的说道。

“很特别的名字吗?就是说你能胜利一万次后,才会失败。”方翠萍,露出甜甜的微笑调侃道。

“没有那么多次,我计算过了,动能只能让我胜利九千多次。”赵万胜,一脸严肃的调侃道。

两人哈哈大笑,彼此的关系瞬间融洽起来。

经过询问,赵万胜了解到方翠萍的专业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和赵万胜前身所学的专业差不多。

两人在阅览室里面对而座,默默的一边看资料一边做记录,很快到了吃饭时间。

赵万胜拍了拍方翠萍的胳膊,做了个吃饭的动作,示意两人去吃饭。

图书馆里没有饭店,两人在附近的小吃店,每人吃了一碗炸酱面,一瓶北冰洋汽水,共花了八毛钱,一斤二两粮票。

当然是赵万胜付的账,方翠萍想付账他没让。

吃完饭,两人并没有急着回图书馆,而是聊起了这项新技术和相关的专业知识。

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方翠萍彻底被震撼到了,没想到赵万胜的专业知识,这么丰富而且十分超前。

他只是高中毕业的技术员,为什么比我的专业知识都丰富?方翠萍,对赵万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看着一脸震惊的方翠萍,赵万胜在心里嘀咕道:“这点专业知识算什么?这还是我,挑最基础的知识和技术说的,不是因为自己多么好学,而是时代的进步,在前身的那个时代各种技术和理论,层出不穷,日新月异。”

回到图书馆,两人继续学习资料和记笔记。

下午,三点多钟。

赵万胜,拍了拍方翠萍的胳膊,小声说道:“我还得回工厂报到我就先回去了,你明天还来吗?”

方翠萍想了想,回答道:“我明天一早就来图书馆,一起走吧,我还有几个问题和你一起探讨。”

走出图书馆,方翠萍问道:“你是怎么来的,是骑车来的?还是坐公交来的?”

“我骑车来的。”

“正好,我们边骑车边聊!”

“你去哪里?我们同路吗?”赵万胜,疑惑地问道。

“当然同路啦!我家就在你们工厂附近的部队大院里。”方翠萍,回答道。

怪不得方翠萍气质不凡,说话直截了当,给人一种雷厉风行的感觉,原来是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呀!

详细询问她父母的官职,更是不得了,妥妥的就是高干子弟。

当时四九城,有很多政府机关的大院,其中建有独立的医院,食堂,学校,幼儿园,供销商店等配套设施,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小世界,与外界接触的并不多。

对于社会上的孩子们来说,普遍认为各种大院,特别是部队大院的孩子们都特别能打,而且心很齐,所以部队大院里出现了很多,闻名四九城的顽主。

当时四九城的顽主们,解决争端的方式是“茬架”也就是打群架,这里面有很多说道和规矩,不是光靠武力就行的。

当然了,5,60年代的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大型的“茬架”事件并不多,最顶峰的时候是在70年代,那时社会比较动荡,80年代经过几次严打后,“茬架”事件几乎就消失啦。

pS:方翠萍,是原着没有的人物,是主角未来商战的主要对手,改革开放以后故事的场景不仅局限四合院,不能老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斗来斗去,还要上升到商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