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是李普西计划的第三部电影。
他精力无限,每天只需要睡一个小时,把多余的时间分配在了筛选版权库上。
弄清了哪些是李大才子的才华。
例如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改编权还没卖。
那没的说,买版权项目上马。
选这个,除了能推进‘北美私人监狱’计划,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易冲奖bUFF,把逼格刷的高高的。
《肖申克的救赎》在奥斯卡失败?
这不是电影本身的问题。
每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不一定就是真正所谓最优秀的影片。
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因素有很多。
受到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票房、制片公司的宣传力度、导演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
这类批判现实,揭露社会阴暗面的题材,这年头的奥斯卡是比较钟爱的。
《肖申克的救赎》失败因素很多。
第一是对手厉害。
《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狮子王》、《低俗小说》、《燃情岁月》、《真实的谎言》、《夜访吸血鬼》、《艾德-伍德》、《天生杀人狂》、《生死时速》、《变相怪杰》、《燃眉追击》......
完全就是神仙打架。
那一届奥斯卡,有两个进入了Imdb最佳250部电影前5名。
剩下的也都是经典佳作。
《肖申克的救赎》冤屈,同样在Imdb最佳榜上第4名的《低俗小说》就不冤么?
不是我安迪不努力,实在是阿甘他开高达啊!
第二是《肖申克的救赎》选错了时候。
就如同第一印象法则和易冲奖bUFF计划。
评委也是人。
评选过程很多时候也都是主观的。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艺术评价过程本身就难以避免的具有一定主观性,很难衡量出个第一来。
评委们的口味也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变化是和当时的时代氛围,也跟前后几年得奖影片的类型有关。
《肖申克的救赎》是1995年的奥斯卡。
跟去年也就是1994年的最佳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上有些相近。
连续选同一个题材?
要是舆论传出去了,都会说学院派太僵硬。
这是很多评委都会下意识回避的事情。
进入克林顿时代,零售业开始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整体上都是昂扬向上、老子就是全球第一的心气。
这点体现最好的就是美剧。
90年代中期,正是电视喜剧的黄金年代。
当年奥斯卡的五个提名中,有三部电影都是具有喜剧色彩。
后一年的提名中甚至出现了《小猪宝贝》这样一部完全喜剧化的卡通电影。
相对这些喜剧来说,阿甘直接开起了高达。
《阿甘正传》表达的价值观太正确了!
哪怕你是个弱智,但只要你足够努力,你也能成就自己。
因为这里是伟大的美利坚!
在我大美利坚,就是可以成就这样的传奇!
敢于梦想者就能实现美利坚梦,这样完美迎合时代情绪的电影,这价值观实在太对了!
对当时来说就是超级武器啊!
你个臭越狱的,还想跟碰价值观?
所以《阿甘正传》更容易赢得了评委们的情绪,就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相较而言,前几年的提名大多都是相对沉重的故事。
而在《阿甘正传》之前,上一个获得最佳影片的喜剧电影,还需要追溯到82年《母女情深》
82年又正好对应里根时代开始经济复苏的年景。
大环境变化对评委和奥斯卡的影响可见一斑。
这也是一种借势。
所以那种无视时代背景,文抄了一部获奖电影,就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可以秒杀一切的,放在现实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电影想要获奖,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抛开时代背景谈电影奖就是在耍流氓。
《肖申克的救赎》所谓的影史第一,也是顺应了时代。
为什么口碑越来越好,Imdb上排名如此之高?
因为过去了十年,观看人群变了。
只要想想,会去Imdb投票的人的年龄结构,以及他们相应的生活经历就知道了。
这就像玩小破站和抖手的群体不同一个道理。
《肖申克的救赎》讲了什么?
黑暗和不公正的体制,吞没了很多有正义感和良知,有才华而向往自由的人,被打压的永远边缘化,但只要你有足够坚定的意志、过人的智慧以及对自由的渴望,你就可以打破强加于你的不公正,打破边缘化的枷锁找到属于自己翱翔的桃源......
“似乎有点既视感?”
李普西愣了下,赶紧掐灭一些念头。
总之,电影有社会因素,也强调个人奋斗的因素。
压抑近2个小时的情感,在最后的雨中越狱,得到极大情感宣泄的结局,这正好对了新生代的观众胃口。
所谓时尚是圈。
影迷们观看口味也是一场又一场周而复始的轮回。
对90年代中期,那些克林顿时代、自信过剩、美利坚梦功法大成的影迷们。
《肖申克的救赎》很不对胃口。
票房\/奖项双失败。
但对1989年。
对刚刚经历了储贷危机、银行大破产、黎明前最黑暗的80年代末的影迷们。
《肖申克的救赎》就刚刚好。
刚好安迪也是银行家。
都对上了!
李普西拿着手机,听着话筒对面的哈维.韦恩斯坦安排《杀手悲歌》宣发的事情。
他心想:“就用《肖申克的救赎》让LSp公司更上一层楼。”
这也契合了《肖申克的救赎》最后的问题:宣发。
《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城堡石娱乐公司制作。
名称来自于史蒂芬·金的小说死亡禁地的一个虚构滨海小镇。
由此可见为什么在原来世界能拿到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改编版权。
城堡石娱乐公司最初是个独立营运,没有发行渠道的公司。
跟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深度合作发行业务。
《肖申克的救赎》的发行公司就是哥伦比亚(索尼)
拍完开始宣发了,撞上了辛普森杀妻案。
辛普森是一个处于人生巅峰的成功人士,但却被警方指控杀死了自己的前妻和前妻的男性友人,并且被怀疑为唯一真凶。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也是一个处于人生巅峰的成功人士,并且也被警方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最后被判无期。
——但他是被冤枉的。
惊人的巧合性。
上一个电影和现实这么巧合的,引起了1992年的洛杉矶大骚乱。
巧合不怕,就怕被人刻意引导。
臭外地的哥伦比亚(索尼)能怎么做?都投入那么多了,只能先硬着头皮试一试。
然后果不其然的,被好莱坞其他巨头联合北美院线联盟给针对了。
在33家影院开画,收获了103万美刀票房,平均单馆3.1万美刀。
不如那些单馆10万+的猛片,但也算比较优秀的数据。
但第三周扩大上映规模,居然只排了328家影院。
最大规模也仅仅才972家影院,单馆票房3542美刀。
同年的《狮子王》和《阿甘正传》可都是有两千多家影院!
如果按单馆票房来算,成绩就算没办法破亿,也能在北美票房2824万美刀的基础上,再多增加个一两千万。
被这么冷落也证明了友商下手。
项目巨额亏损,城堡石娱乐倒了血霉。
城堡石娱乐原本在1993年12月22日被‘大腿’特纳广播公司收购。
有了爸爸,城堡石娱乐高兴!
1994年积极开拓海外业务,搞了城堡石国际,计划在1998年与哥伦比亚公司的发行合同到期后,自己搞自己的发行网络,每年制作12-15部电影。
做大做强,赶超六大!
六大:嗯?
计划很宏伟。
可惜‘金主爸爸’特纳广播公司在1996年就被时代华纳给吞了。
城堡石娱乐伤心了1秒,就只剩下高兴。
新义父更牛逼啊!
城堡石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时代华纳:he~tui!
嫌弃的要把城堡石娱乐剥离。
在试图剥离失败后,索性直接并入。
做大做强的计划也没了,消减开支,制作计划削减到每年5部电影。
发行网也没了,到了1997年6月27日,城堡石的员工减少到60人,城堡石国际也被并入华纳兄弟。
最后在2002年4月,被华纳兄弟给完全吸收。
一直到十几年之后才重新启动,但已经物是人非。
六大:有请下一位挑战者!
被收拾的还有梦工厂、新线、狮门等。
所谓的好莱坞二线排行榜就是六大的杀猪榜。
真正逆袭的只有奈飞。
玩的是弯道超车、降维打击等新版本战术。
事实也证明了,想干翻六大只有这么做。
哥伦比亚(索尼)作为发行商也倒霉。
1994年遭受了巨大损失,当年就注销了27亿美元。
后来贯彻本土化管理,霍华德-斯特林格上任,索尼才能够止住血,甚至创下了票房纪录。
总之组《肖申克的救赎》的各方都走了霉运。
宣发的失败,是给《肖申克的救赎》最后一击。
可提前放到1989年,就不会有这么倒霉的巧合。
时代背景对上,质量过人,再补上宣发短板......
李普西笑着说:“哈维,你的宣发计划太棒了,不愧是好莱坞的公关大师,等我在德州的事情办完了就会立刻飞过来配合你的计划。”
话筒对面的哈维.韦恩斯坦憨厚一笑。
李普西放下手机,看着得克萨斯州开阔的绿茵大牧场。
只觉得整个心胸都开郎了起来。
“《肖申克的救赎》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