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墨疆 > 第69章 夜雪楼舟入九州 听风楼下挤榜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9章 夜雪楼舟入九州 听风楼下挤榜首

残阳如血。

一艘由九匹力大无穷的龙马牵引的陆行楼舟,追风扬尘,疾驰在天山西麓。

楼舟下四对车轮,滚滚向前。

三层楼台形制,巧夺天工。

楼舟内,传出命令:“停!”

龙马嘶鸣,放慢步伐。

龙马的每次剧烈喘息,在夕阳的照射下,喷薄成一抹金黄色的柱状“焚焰”。

楼船中传出第二个命令:“我一人去听风楼,夜雪楼舟明日在灵犀洲等我!”

“是!”

车夫卸了一匹龙马留在原地,驾车转向,直奔灵犀洲。

夜雪楼舟中跃起一道人影,稳稳立在龙马后背,声音雄浑,平地雷啸,响彻旷野。

“驾!”

龙马扬首,一声嘶鸣,四蹄生风,与投在山梁徐徐向上移动的夕照形成的分割线平行,化作一道极速在隔壁滩涂裁剪风沙的锐利天剪。

这驾神秘的车辇,华丽的有些精彩,过分的有些高调。

夜雪楼舟和主人约好在灵犀洲汇合,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它又在何处?

楼舟的主人独自前往听风楼做什么,听风楼又在哪?

凉州青云郡之东,天河壶口东侧,牧云泽以北有一座头枕天山奇峰,脚踏天河,蕴养天下千灵万兽的福地,取意心有灵犀一点通,世称灵犀洲。

天山奇峰常年冰雪覆盖,阻拦了西来的寒流与风沙,灵犀洲西南与天河险堑相接,南临牧云泽,水草丰茂,静静的躺在这一处风雪不侵,四季温润的盆地。

进出灵犀洲,仅有星瀑惊崖下一条崎岖小路和天山奇峰山口两条路。

世间只知星瀑惊崖中藏着玄奥无比的天榜。

却不知道灵犀洲存在了许多年,早在九州之前,其实力与三尘之地不相上下,因少在修行世界走动,故不为外人所知。

天河壶口瀑布下,天榜观瀑最佳的位置,不知何年何月建起了一座五层铁楼,名听风楼。

听风楼历经风雨,这座铁楼记录的信息,也随之成为了解九州各大宗派修行实力的最原始档案。

楼主不知传了多少代,仅靠着誊抄在月圆之夜,星瀑惊崖照映在瀑布上的名字,将其编成名录出售,这一项主营业务,便挣出了一个偌大的宗门。

想来一月之中,仅有一天月圆,能看天榜。余下时光,实在是无聊透顶的缘故。

楼主这才顺便钻研修行之道,为宗派取了个与荒古剑阁齐名的“龙胆剑阁”。

二阁并称“狱西双阁,南琴北羌。”

臆想其得名由来;无外乎取仰望九州,龙胆铸心,无畏天冷,心暖苍生之意。

令人费解的是,龙胆剑阁竟出现过三位,九风云星狱外域,大名鼎鼎的剑修。

月明星稀,惊鹊南飞。

月正圆时,听风楼外,赶来一名风尘仆仆的男子,立于异兽之背。

一身褴褛的灰色粗布长衣,小麦色皮肤。

双眼处蒙着一条两指宽的黑色长带,在脑后随意挽成死结,迎风飞舞。

颧骨宽突,鼻梁高耸,嘴角坚毅,唇间两道褐红色伤疤如被血染透的獠齿,像极了从画中走出的魁梧魔神,把开门的小童吓的不敢正眼直视。

七分长的短裤勉强还算合身,又粗又壮的小腿肌肉像两块铁疙瘩,棱角分明的镶嵌在腿肚子上。

脚下拖着一双破烂的草鞋,韧草似乎经常被汗水浸泡,磨损严重,韧草框架上,显出黄褐色包浆。

数根素白长布编成绳索,十字索扣,纵横绕过前胸,绑着后背一把白色布条层层包裹的半人多高的兵刃。

看不出是刀是剑,或铁尺。

从他根本无法猜测曾遭受过何种磨难的脸上,更无法看出他的年纪。

根本不在意身外之物,不懂的珍视,世人争的头破血流的财宝。

价值连城的名贵灵兽——龙马,竟被随意丢在臭气熏天,乱哄哄的牲口和车马歇脚的破旧栅栏里,丝毫不担心,被谁家的马夫顺手牵走。

他目不斜视,双腿微曲,轻身纵起,落在听风楼第一层塔檐上,足下稍用力气,在第三层塔檐蜻蜓点水般借力一顿,直接落在楼顶。

月光如雪。

观榜崖下,人头攒动。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翘首以盼那行洁白的字样出现,缓缓投落在观榜崖壁。

——天榜第一,风不语,掘九丈灵泉,七星人境!

最深灵泉,天榜榜首易主!

这个叫风不语的家伙,初入修行之门,便以傲峙九州的绝世之才,登堂入室!

即便众人已经尽量克制了情绪,异口同声的惊叹声和纷至沓来的议论声,愈发激烈,汇聚成闹哄哄的嘈杂,喧天震响。

几乎所有人都在彼此打听,风不语是哪个宗派的弟子,不愿放过任何细节。

——天榜第二,谢灵舟,掘八丈灵泉,六合地境!

“谢灵舟独占榜首七年,谁认识风不语?他怎么敢比仙华琴箕还要多一丈灵泉!那是整整一丈呀!”

有人夸张的捶胸顿足,有人则冷眸嗤笑。

——天榜第三,宋元桥,掘七丈三尺灵泉,六合天境!

……

——天榜第九,项天锋,掘七丈灵泉,五行人镜!

……

——天榜第十九,羿青翎,掘六丈灵泉,筑基,无境!

榜上之人,均被风不语九丈灵泉齐刷刷的挤跌一个名次。

灵犀洲的神秘,很大程度与牧云泽有关。

牧云泽号称千里迷沼,毒障遍布、虫蛇成群,自成天然防护,便是经验丰富的探险者,入泽容易出泽难。

相传曾有一支驼队,翻越九风云星狱重重险关,不慎误入牧云泽,两百只骆驼,三百人的队伍,三天三夜,仅入泽五十里,便被泽中虫兽吞没,仅剩三人三驼存活,为惊醒后人,特在返程处,寻来老木,刻书“愁驼”二字,迷途而归,却无归处,最后全部淹没在这浩瀚的迷沼之中,成为一缕缕横死的无主亡魂。

建武二年,德鹰枪骑一旅奇兵之师,自星瀑惊崖小道入灵犀洲,直插牧云泽,不料,三千枪骑,有来无回。

自此,灵犀洲在通往牧云泽的小路上,竖起五百根路标,涂成鲜艳的大红色,警示路人及当地住民。

初来灵犀洲采买灵兽的客人,见路标猩红恐怖,却无任何标识字迹,赤柱如阵,不知其为何用,便称之为赤柱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