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孑孓不独行 > 第3章 卖地学手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晚上,在陈家碾坊吃完晚饭。大秤砣捏在手里,用麻袋背着十几斤的麦子跟在前面扛着大秤杆的弟弟身后。二强子开心的时不时回头向哥哥展示手里的一块银元,吹一口气放在耳边,好像怎么都听不够银元清脆悦耳的响声。

一个夏粮季,兄弟俩一共挣了四块多银元,还有一百多斤小麦。

农忙时节还是挺短、挺赶时间的,也被人称呼为杨大的小强子跟着村民一起播种,施肥,除草,家里剩余的六亩水田也侍弄的不错。

平时摸鱼捞虾,隔几天就能换三两个铜板。小强子努力的想让家里没有大人的日子能继续过下去,让自己有一天能毫无顾忌的吃一顿饱饭。

老单头是陈庄大集上开面坊的,村子里单姓就这他么一家。

单家面坊早上卖油条、锅盔、麻团,平时卖馓子、麻花,逢年过节还帮村民代炸馓子,果子。

小强子每次卖鱼都会去老单头那棚子下坐会,和老单头聊天,走的时候买一把馓子或者几根麻花。老单女儿嫁在隔壁村,老婆子走了好几年了。这个老倌也是个闷葫芦性子,平时除了卖东西就没看见过他和别人闲聊。

老单头,你这手艺好啊,陈庄逢大集最多的时候有好几个面点摊子,就你这里生意最好,忙不停歇。你这手艺不传给你女婿或者外孙子啊?

小强子跟这个老单头从陌生到熟悉也是花费挺长时间,还不时帮他扛一袋小麦,搬动那口巨缸,现在两人说话倒也随便许多。

哼,那个懒货,每次来赶集看我忙前忙后的,你见他伸手过一次吗?闺女之前还来帮着忙忙,这几年也来得少了。怕他家有话说,我闺女给我帮忙,每回我都会给点钱,回家的时候还得弄上一大包吃的让她带回去。不是他不让,我闺女能不来帮忙?我手艺断了也不传他,到时候受累的还不是我女儿。

老单头在陈庄大集上算得上殷实人家,就是女婿不咋的,这个老头发起狠来总想把女儿带回来,不让她伺候婆家那一大家子。

在一次帮老单头挑了一石小麦去碾坊回来后,老单头开口了:杨大,你最近一直在我这里转悠,是不是想学我手艺?丑话说前头,不能吃苦不能干我们这行,一年到头起五更睡半夜没有一天得空闲,面坊手艺学到手后着实能养活一家子人吃喝不愁,但这确是个苦伙计。还有,我这手艺是一门活命本事,学手艺没钱我是不教的,庄上也有好几家的孩子想学,但是他们家交不起拜师费,也都不了了之。

多少钱?

小强子没有犹豫,只关心这拜师费是多少。

二十块大洋,吃住在我家半年,没工钱,学手艺半年后再给我这面坊当一年半伙计,当伙计这段时间每个月有四十五个铜板。两年以后就可以从我这里出师了,嗯,小强子,你学吗?

老单头报出的拜师费的确不便宜,即使这个村子比周围几个村子富裕不少,但周围几个庄子里都是种田人家,哪家能拿得出这么大一笔钱给孩子学手艺。

好,二十块大洋就二十块大洋,说定了,学。老单头,跟你学手艺的不是我,是我弟,二强子,杨如贤!

哦?不是你想学啊!二强子那孩子不是接你爸杨大的开行手艺了吗?

老单头,开行这门丢不掉,但是面坊手艺是真能活命的本事。

小强子很坚定的要让弟弟跟老头学手艺,老单头心里其实还挺高兴,说让自己的手艺没传人那真的是气话,但是二十块大洋的拜师费的确有点多,老单头也知道。

好吧,你把那孩子带过来我看看。小强子,我跟你要这么多钱,不是老头子心黑,这面坊手艺教给你弟弟,两年后我这摊子就停了,往后陈庄老单家面坊就要变成杨家面坊的。

老了,干不动了。我女婿那个玩意靠不住,往后养老肯定指望不上,我也不想让我闺女难做。

老单头看着摊位上那些陪伴自己大半辈子的老伙计们,笑起来一点也不好看。

二强子没有意外的通过了老单头的考验,回家收拾几件换洗衣服就搬进了老单头家。

三亩地,三十一个大洋。

陈管事说了:你家地里的稻子长势还不错,还有一个多月就收了,多给三个大洋算是买稻子的钱。

小强子没有推辞,三亩地的稻子怎么都卖不到三块大洋,家里正要用钱的时候,这是人情,得记上。

多出来的十个大洋,埋进父母房间的屋角里,这是要留给二强子出师后开摊的本钱,置办一套面点坊用具:锅、炉、桌椅、阁架都是要花钱的。至于面点坊的铺面倒不用操心,摆在自己家棚子里就行,本来就挨着陈庄大街。

小强子成了败家子,父母刚走就把家里的地产卖了个七七八八,每天无所事事,四处转悠。还把弟弟送去学手艺,估计是想霸占剩下的地产。

入夏后,杨大的堂兄弟们一拨接一拨的来找过小强子:小强子啊,我是你爸兄弟,亲兄弟,从小一起在沙井里洗澡长大的。你爸妈是苦命啊,年纪轻轻的就走了,留下你们兄弟俩。家里困难和叔叔说啊,能帮的怎么能不帮!对吧!毕竟我们是一家人。你看你们兄弟俩都小,家那几亩地叔叔帮你们种啊,每年给你们粮食就好,肯定不能让你俩受饿,对吧!放心啊,叔叔就是帮忙,等过几年你们长大了就拿回去自己种,叔叔也就对得起跟你爸兄弟一场了。

在知道小强子又卖了三亩地给陈家后,几个堂叔一起找上门来了。他们骂小强子不孝,变卖祖产,还找来了一个爷爷辈的老头子当证人。几个人在小强子家的棚子里坐下来,商量着要剥夺小强子的祖产继承权,免得姓杨的祖产都被小强子败光了。几个叔叔还让小强子交出变卖地产的七十块大洋。

杨大啊,听你二爷爷的,你们兄弟都还小,农活干不来。我没记错你到九月才十四,二强子腊月才满十三岁,对吧?你们太小了,这三亩地让你叔叔们帮着种了,顺带手的事。放心,二爷爷帮你们看着。每年让他们给你们三百斤稻谷,一百斤麦子,等你们兄弟俩都满十六岁了,有二爷爷做主肯定把这三亩地交还到你们兄弟手上。那卖地的钱你不用全都拿出来,只要五十个大洋就行,另外那二十个你留着,算是你们兄弟俩的生活开销。

二爷爷拿着烟锅子,嘴里往外喷着烟雾,脸上堆着慈祥的笑容。

小强子拿起扁担,要把几个街溜子叔叔和为老不尊的二爷爷赶出家去。

不识好歹的玩意,杨大和杨刘氏怎么就生出你这东西,你们几个把他手里的扁担下了。给我好好地教训他一顿,算是替他爹妈教训一顿这个不孝的玩意。

二爷爷拿着烟锅指着小强子,气的口沫横飞。

几个叔叔围上来,七手八脚推搡小强子,扇他耳光,骂骂咧咧。

哥,你们走开,呜呜……一个黑瘦的小孩跑过来扒弄围着哥哥的叔叔们。

却被后面站着的二爷爷抓住衣领一把甩开,丢到棚子外面。

吵闹声引起邻居们的好奇,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

有爹生没娘养的玩意,一个个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给我狠狠的打。

二爷爷烟锅也不抽了,手背到身后,安稳的坐在一条长凳上,作为长辈是要拿出一份当长辈的威严,指挥几个侄儿好好教训这两个不知好歹的家族晚辈。

陈庄大集就几里路长,晚上这一闹,声音能传好远。吃过晚饭的周围乡民都跑过来看热闹,指指点点。

原本在老单家干活的二强子是看街上人往自己家方向去看热闹,打听了竟然是自己家里在闹事,放下手里的活计跑回家去。

小强子看被摔在棚子外面哭的弟弟,眼睛红了。暴怒还击,一巴掌甩飞一个堂叔,两手一手抓一个丢到一丈开外。

棚子外面看热闹的乡民被吓退一片,摔倒好几个人。小强子走过去拉起弟弟,将那还端坐在自己家棚子二爷爷连人带凳子丢出棚子,一口吐沫吐在老头脸上。

你算什么爷爷,哪家的爷爷?我老子生病吃药你怎么没出来帮衬,我爹妈下葬你们几个玩意谁出面帮忙了?我家的地产是我老子二十来年积攒的,没有一分地是祖产!卖地的钱给我爸妈生病抓药和安排后事花销了,怎么了。我和我弟这么多年喝过你们家一口水还是吃过一口饭?我老子、娘死的早,我想让我弟弟学一门手艺怎么了?不然是去你们家吃,还是去你们家喝?哼,我小强子还丢不起那个人。

暴怒的小强子怒吼着喊出了之前闷着不想说的话,周围围观的村民、邻居对躺在地上的几人指指点点。

滚,你们几个玩意再出现在老子面前,再敢惦念我家那点东西,老子弄死你们全家。

小强子说完就把一根老扁担干脆的掰断了。

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杨大这两膀子力气怎么这么大啊!

今年陈家收粮,杨大去扛包,听说挣了五块大洋呢!

一边知道杨大扛包的邻居对周围悄声说。

五个大洋,这是扛了几十万斤的大包?

几个叔叔带着那个二爷爷连滚带爬的走了,周围看热闹的也都散去。

小强子稍微地收拾了一下棚子里的桌凳,将二强子带进屋里告诉他埋钱的地方,才把他送回老单头那里。

五更天,陈庄大街上只有几家掌灯,都是一些豆腐铺,早餐铺的人家,都是赚的辛苦钱。

二强子已经适应了老单头的作息,早上天没亮,就起来烧火,打扫店铺,跟着师傅学和面,过油,都是些师徒口传的窍门。

外面忽然下起大雨,昨天哥哥才告诉他家里的稻谷明天再晒一天就差不多可以收仓了。这雨来的急,稻谷现在肯定堆在外面,不知道有没有盖上稻草。

跟师傅打个招呼,二强子披上蓑衣回家看看,喊哥哥起来盖稻草。

几个黑影拿着麻袋在自家场院里正在装稻谷,二强子捂着嘴不敢发出声音。可是眼看着家里今年收的几百斤稻谷堆越来越小,这可是哥哥一年的口粮。

哥…哥……!二强子拼命大喊,又冲上去推开那几个人。

几个人也没料到现在怎么出现一个小孩喊破他们的事。

着急慌忙的,向捂着嘴,没想到这个小孩挣扎的厉害,一个黑影拿着木掀就要往小孩头上打去。

哪个!一声怒吼从门内传出。

几个黑影一哆嗦,丢掉麻袋、木掀,撒腿就跑。

天亮了,兄弟两个看着被雨水泡开四散的稻谷,麻袋,木掀散落四周。

让弟弟回师傅那边去,小强子把所有被水泡过的稻谷都弄进棚子里摊开晾。

拿起夜里那几个人丢下的麻袋,看了看上面的记号,果然是自己的几个好叔叔。

小强子拿着几个麻袋,一家接着一家去敲几个叔叔家门,果然几个叔叔都不在家,都是婶子开门,问杨大这大早上的有啥事啊!

婶婶,没事,我在我家场院子上捡到了几个麻袋还有木掀,你看看有没有你们家的东西,果然婶婶们都拿回了自己家的东西。

哦,对了,婶婶,我家今年三亩地收了九百斤稻谷呢,收成还不错呢。就是我家这稻种用了好几年了,想换种,等叔叔起来,你帮着问问,我想换稻种,这样明年说不定收成会更好。

我早上就在家等着叔叔回信呐。

四个叔叔各自担着两麻包稻谷来找杨大,遇见熟人都说是大侄儿自己种地不容易啊,做叔叔的得帮衬一下,帮着换换稻种。

一会儿几个人开心的挑着更重的两麻包稻种回家去了。

陈管事在陈家粮库开仓收粮两天前就派人喊杨大过去了,陈管家要去忙着调度运粮船,让杨大帮着张罗开仓准备事宜,说好了帮忙而已,没钱赚,想赚钱的话扛大包还是两个给一文钱。

采买肉、菜,碾坊日夜碾面,准备锅碗瓢盆,约定好帮忙的婆娘,街上的茶水炭火,开行的称口,外地来扛包的伙计,杨大第一次经手这么多大事情。也没觉得太难,毕竟这些事情都是陈管家每年都要安排两次的事情,杨大不过就是重复再做一次。

小伙子在扛包的力工里年岁最小,但是活计没比这些爷们少干一点,钱更没少赚,来扛大包的力工也都服气这高大少年的安排。

至于给送粮队和力工烧茶做饭这些事情更是容易些,毕竟是陈管家每年都会安排的熟事,帮忙办事的也都是同村的乡邻,小强子只要挨家挨户的上门,腿勤快点嘴甜点,所有事情办得的都很妥帖。

这季陈家收秋粮,杨大挣到六个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