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到晚上,特意来吃烧烤的人就到位了。

买上一包怪味花生,酥酥脆脆的,来烧烤这边,烤上几把肋条和肉筋。跟三五个好朋友谈天说地。

聊的是十分尽兴,但也仅限于肉串上来之前。

等肉串上来,烤的滋滋冒油,焦香四溢,撒上了辣椒粉和孜然面,谁还能记得刚才的话题是什么,太香了。

这些小吃都很好吃,但烧烤的地位仍是不可撼动。

位置都满了。也有小情侣什么的不嫌,买上一把在这边吃完再去下一个摊位。

“快点走。”一个娇声的小姑娘揣着自己的发小一块来。就生怕来的晚了这边收摊了。

他们俩是青梅竹马。

后来发小搬家了,这次特意回来看她,小姑娘本还犹豫要带他去哪儿玩呢。

就听说钢铁厂有夜市儿,从火车站接到人,就坐车往这边赶。

离钢铁厂还有两百多米的时候,车子就开不动了,前后左右都是人。

没办法俩人下了车,怕走散了,只好拉着他的袖口。一路急行,等跑到的时候都快炸肺了。

俩人呼吸都带着丝丝拉拉的疼痛。

小青年道:“哎呀,你……歇一会儿啊。”这谁受得了。

进来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香味。

而且人虽多,但这边夜市儿足足十天。

所以很多人错峰,都知道第一天人是最多的。等着后面的时候来呢。

俩人在这边转悠了几圈,买了奶茶,运气还真不赖,天都擦黑了。他们买到了最后一份鸡爪子,又买了口味虾。

小青年也没想到才出去几年,县里发展的这么好。

像这很多吃的,他在市里都没吃过。

被自家小青梅给投喂了。一边脸红一边吃。

他俩今儿也不知怎么的,真的运气爆棚,刚去烧烤摊正好碰见前一桌刚走。他们赶紧坐上去占位。

小姑娘道:“来两把肉串,两把肉筋,一个烤茄子,一把烤菜卷。”

旁边的小青年道:“点这么多,能吃的完么?”刚才还买了不少其他摊位的吃的呢,再说他刚下火车还不怎么饿。

小姑娘道:“听我的。你现在是客人,我做东。”

引得周围前后左右的人都回头看,小青年以前怎么没发现自己这个小青梅这么霸道,不过他好喜欢啊。

随后吃起了怪味花生,口味虾更是一口一个。

每一样东西他都赞不绝口。

听的小姑娘都有些发愣:“这些东西市里没有么?”按照她的理解,县里有的,市里都有啊。

旁边桌的小姑娘忍不住道:“别说市里没有,就是省城也没有。我总外头出差学习。知道这些。”

旁边的小青年连连点头道:“没错。”他不住嘴的吃。

很快烤串上来了。

烤串没上来之前,觉得啥啥都好吃,等烤串一上来才发现这些东西都是弟弟。

“钢铁厂现在这么好吃。”

“那可不,不光如此,这边还有楼房呢。我妈说了,也打算给我买一个。”小姑娘喜滋滋的分享。

“那我也买,我要住你家隔壁。”俩人幼稚的说着。

说归说,一点都不耽误他干肉串。

吃起来速度很快,根本停不下来。

吃完,又赶紧点二十串。

大部分都落进了小青年的肚皮。

这边太好吃了。

都不想回家了怎么办。

到了八点,就开始收摊了。

通知大家后面还有九天有。五点开始,八点结束。希望大家选好来的时间。

收摊这边有人弄。因为明儿还得摆。所以就放在旁边就行。

沈清月跟贺政晨还得去回收站接货:“有鱿鱼么?”

副站长道:“我已经把附近的所有货都给调配来了,只有一千斤。一万斤那个是真的没办法。”

他们这是内陆地区,拿到的都是冷冻鱿鱼,都是饭店要的。寻常人买的少之又少。现在用的时候根本拿不出来。

都没准备那么多的货。

一千多斤在沈清月这就是一晚上的事儿。铁板鱿鱼才开始显露出它的威力就没货了可还行。

贺政晨道:“先装车,别的再说。”

除了鱿鱼还有牛肉,猪腰子之类的,鸡爪子什么的,装了满满一车。

等开车往村里走的时候,贺政晨道:“要不,我给你问问食品厂。如果食品厂没办法的话,我就去一趟省城拿货。”

他一个高材生,过去贺家的小公子,如今像个货郎似的,风里来雨里去的。他就是见不得沈清月着急。

“嗯。”沈清月看了他一眼,幸亏有她。

等沈清月赶到的时候,大家直接把东西先卸到冷库去,现在天热,不敢放在外头。

沈清月刚要回去数钱。村支书就赶过来道:“钢铁厂那边来电话说,明儿务必恢复午饭。”

厂里的这些人就爱吃沈清月家的特色窗口,一天不在还能忍,这要是连续十天不开,真的会想。

县里怕沈清月忘记,特意给她村里打了个电话。

就连沈清月也感受到了一些压力。现在不但要准备午饭,还要准备夜市的美食。

不过沈清月还是开心的,叫了大姐,贺政晨过来数钱。

数出来的数字都难以相信。居然一天毛的卖了三万五。照着这么下去,包山,买苗的钱都能出个七七八八。

这个数字像是给沈清月充电了似的,一下子疲惫一扫而空。

第二天早早的就起床了。

留了一些零钱, 各个摊位找零用。现在大家都是干熟了的,不用沈清月在旁边也照样有条理的干活。

沈清月专门找英嫂子:“晚上去钢铁厂摆个水果摊呗。”

英嫂子道:“那也行,不过你至少给我五十个西瓜。”她跟沈清月讨价还价。

五十个西瓜啊。饶是沈清月也有点肉疼。

英嫂子道:“我可不想出摊即收摊了。总得让我有点东西卖吧。”

沈清月一咬牙一跺脚:“五十个就五十个。反正山上种了很多,秋天还能收一茬。”唯一后悔的就是今年种的不多。那点西瓜,卖一个少一个。

英嫂子答应的痛快:“行。”

等沈清月走的时候才发现不对,最开始那三个大棚不是给自己种的么,为了实现水果自由,现在怎么自己没舍得吃几回,都拿去卖了。

要想实现真正的自由,还得等包山那一茬水果。

看来这山包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