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怀的这些师兄弟都在厨房里忙活,处理食材。

外头村长跟大花婶子已经带头张罗起来了。就顺着门口,摆了大桌子。

现在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都种着菜。

大桌子摆在其中,四处都是翠绿翠绿的藤条枝干,有的都挂果了,颇有一份农家趣味。

村里四百多人。一个桌能坐十个人,摆四十桌就行了。

桌子凳子不够用,挨家去借。

好在沈清月就是干食堂的,家里的碗筷盘子什么的不缺。再多一倍都能拿出来。

村长怕不够用,又特意叫人把村委会的小库房打开了。

那里还有早先给知青他们用的桌椅板凳,吩咐大家只要没掉腿的都给带上来。

大花婶子在旁道:“整这么多?再摆都要摆到村委会前面去了。”

“多预备点,总没坏处。别看你现在给沈清月当管事儿的了,这种细节上的东西你且得学呢。”村长又回归往日那种骄傲了。

看的大花婶子直笑,现在最盼着沈清月好的,村长算一个。

他这个人当了半辈子村长了,闲不下来。

眼下包地到户,村长也只是挂个闲名,解决点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根本没事儿可干。

也就沈清月能忙起来,动不动就来个这么大的场面。

村长道:“哎,米饭什么的都蒸好了么?”

大花婶子道:“英子跟春杏带着几个人在咱家蒸呢,蒸一天了。”

在村里受条件限制,都是乡村的土灶台。没有食堂那种大的蒸箱,只能传统的一锅一锅的蒸。

熟了之后扣到饭盆里,腾出地儿来,再蒸新的米饭。

用的可全是大米,一点粗粮都没加,摆宴席这么阔气的,是头一人。

俩人正说话呢,远远的就看村里来人了。

村长赶紧上去迎。

一看,居然是附近的几个村长带着上次表演的民间搞笑艺人一块来了。

刚一到还没等村长说话呢。

对方就先抢白道:“好啊,这么大的事儿你也不告诉我们。”

“就是,考上高中多大的喜讯啊,我们也想沾沾喜气儿。”

村长道:“谁都没通知,你们咋来了?”

“去买肉的时候,听他们说了一嘴。今儿我不请自来,待会儿给你们表演一个。”说话的是那个民间搞笑艺人。

上次表演还拿了二十块钱的劳务费,都承沈清月这个人情。

在县里表演大获成功之后,现在隔三差五就有人找上来演出。日子比土里刨食儿的时候强!

民间艺人现在也算是小有人气了,就惦记着还沈清月的人情,对刘家村的事儿分外关心。

结果,就打听到沈清月的妹子考学要摆酒。

他顿时上了心,直接在附近几个村宣传了一下。

当时,受沈清月恩惠的民间艺人都团结起来,要给他撑场面了。

来者是客,况且他们都是拎着鸡鸭来的。这在村里是大礼啊。

村长道:“快请进,今天你可有口福了。来来来,里面坐。”

就这么的,外头来的人又坐满了两桌。

万事俱备,大伙儿陆陆续续落座了。反正现在还没上菜呢。有的人甚至不在座位上坐着,跑过来看沈清月和沈秀,沈梅她们。

今儿是沈秀的好日子,这姐仨都好好打扮了一下。

沈秀人如其名,清秀机灵再加上考上高中又给她增添了几分光环。

沈梅更是不用说,她温润美丽,当年也是村花的热门人选。要不是看护着娘家这两个妹妹,不肯结婚,这会儿说不定孩子都满地跑了。

以前沈梅面容枯槁,一脸苦相,现在好日子养人,反倒透着像珍珠一样的美。

但三姐妹中模样最出类拔萃的还属沈清月。

三姐妹各有各的美,但站在一块,最显眼的还是沈清月。

她一个乡村出身的丫头,硬生生的靠自己的双手又盖房又买车的。要不是亲眼看见,跟谁说,谁也不信啊?

就因为她,村里的女孩子们的日子都好过了。

以前村里那些重男轻女的人总把“女孩没用”这话挂在嘴边,现在谁还敢说,村里人都能把她怼死。

女孩没用,那沈清月怎么样?

村里男的加起来也比不上她的能耐!

就这么的,现在他们村子,甭管有心还是无意,都把女孩子送去上学。也不死命的催人结婚了。

毕竟人人都吸取了沈家老宅的教训。

当初要不是沈清月爷爷奶奶做的那么绝。现在也不至于一点光都沾不上,最后灰溜溜的举家搬迁。

可以说,沈清月是村里女孩子们的偶像和大救星啊。

这三姐妹一起出来。

外头叽叽喳喳等吃饭的人群都安静了下来。

“哎,沈清月,你说两句。”这是对她的肯定。

一般在开宴,都得家里最有能力的人主事儿。

她们来讲,必然是沈清月讲话啊。

毕竟人家可是跟县里领导开过会的人。

见村里人好意,沈清月道:“感谢今儿村里叔叔,阿姨,兄弟姐妹们来到我妹妹的升学宴,今天不收礼。大家拿东西的,回头都请拿回去吧。待会儿吃饭。晚上放电影,晚上再来一场烧烤。”

一听沈清月这话,都道:“哎呦,那可使不得啊,礼物是我们的心意啊。”

“就是,你办这些宴会,又是肉又是鱼的,得多少钱?我们随点礼,多少能补点。”

“真的不用。”

正说着呢,见英嫂子道:“哎,大家都坐好。要开饭了。”

一听说开饭,所有人立刻找地方坐下,随后就见十多个帮工在这忙活。端碗。发筷子。

后面的人开始送菜,第一道菜就是红烧鱼。单看那色泽就不是普通的乡间大掌勺能做出来的。

连汤汁都是浓稠的,那么大一条鱼,干炸之后红烧。外皮酥脆里面肥嫩。

第二道佛跳墙,嚯,这菜连陈怀都坐不住了。硬生生在后厨留了一盅。

四头溏心鲍鱼太贵重了,大厨到底没舍得放。

放了一点小干鲍,味道差不多,成本却能便宜不少。里面的花胶,笋干,火腿,每一样都是提鲜的好东西!

然后是拔丝白果。四喜丸子,何种寓意好的菜。

虽说这两道菜别的大厨都会做。但吃起来就知道差别了。

四喜丸子里可是增加了松子,既有特殊香味还能带了一点脆甜的口感,在肉糜里格外突出!

之后是红烧牛腩。乡村大铁锅是猛,牛肉炖一会儿会软烂,牛筋都变成透明的胶质。

干锅大虾,各个手掌大。

香酥豆腐,还配了个干碟。

芥末炒海鲜大杂烩,闻着鲜吃着呛口,但停不下来。

还有几道菜,加起来足足有十二道菜,热的,冷的,荤的素的。极其讲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上齐,可真是不容易。

上菜之前大家还唠嗑呢,等菜上来之后一个个都看直了。

全都是以前没吃过的东西!

沈清月现在今非昔比,说的严重点,村里家家户户都指她赚外快呢。来的时候都拎着重礼。

又是给鸡,又是给猪肉的。还有几家人合钱买的收音机和手表。来吃饭都是昂首挺胸的,但是菜一上来,就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这么多菜,得多少钱?

沈清月知道村里人吃饭,赶紧上大米饭,还搬了个桌子。放上一桶酒,是高粱散白,爱喝的可以自己去打,小孩子们也有酸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