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村长找到沈清月,想问问县里还有没有啥忙的。

沈清月道:“现在……还真有一个事儿。”

村长一听,立刻来了精神。

沈清月把钢铁厂要建设家属楼,建设广场和美食街的事儿说了。

村长一听,心中一喜:“多亏你在县里,不然我们在村里根本听不到这种消息。”

村长也被县里一出手一百栋楼的大工程给弄的有些震撼。

以前也听说过钢铁厂有钱,但是没当一会儿事儿,现在才知道钢铁厂是真的有钱!

沈清月道:“一次建一百栋,肯定得需要不少人。”现在又是农闲的时候。做不了技术工种,普通的力工也得要不少。

村长顿时喜上眉梢:“就是这个理儿!”

县里的人大部分都要花钱找关系弄个铁饭碗,再加上现在做美食摆小摊的人也兴起了,真正的闲人并不多,还得是招人。

沈清月跟村长聊天,很多人都竖着耳朵听呢。

一听到又要招人,一下子热闹了,争先恐后的。都来找沈清月,就想让她帮忙牵个线。

村里的人干别的不成,一膀子力气还是有的!

村长直接把这些人给赶走了:“行了,都别麻烦人,这事儿村里有计划。”

不然左一个右一个缠的沈清月脱不开身,反倒是不好。

周金宝跟沈清月是旧相识,这会儿又给贺政晨盖房子。

是正儿八经的花园小洋房,现在已经快要到收尾的工程了。冷不丁听见钢铁厂要建房,让他兴奋起来了。

村里的房子,大部分人都能盖,呼呼啦啦的叫上几个人供几顿饭,就行。

只有那些村里人盖不了的房子,才会花钱请人盖。

就像沈清月这样豪华大厨房,光处理烟道就废了牛劲儿了。

再比如贺政晨的二层洋房,也就他这种有师承的人能接,寻常人见都没见过。

他这种包活儿的人饥一顿饱一顿的。

贺政晨这个洋房盖完,又不知道啥时候有活了,更何况跟着他干活的人都是发小,师弟什么的。

一个个都是大小伙子。忙起来还好,闲着在家真的会被人看不起。

就在这个时候,听沈清月说县里要盖三层小楼,他激动了。

三层钢筋结构的小楼,他可以盖啊!不说一百栋都包给他,只要给一点点就够他们吃的了!

来找沈清月的时候周金宝说话声都在颤抖:“沈姑娘,这个活儿能不能分给我们两栋,我们一定保质保量,我师父以前是在上海盖大房子的。这些我们都是从小学过,绝对出不了岔子。”

要是能接到这样的单子,他预感从此就不一样了。

可以走向城市,不用天天在村里晃荡了。

但是钢铁厂对普通老百姓而言,门槛太高,哪怕是想毛遂自荐也找不到门路。他就只认识沈清月!

沈清月道:“这个事儿,我可以给你引见,不过成或者不成,不是我说的算的。盖楼这事儿太大了。请的都是省城的施工团队。”

周金宝听到沈清月说这话,眼眶都湿润了:“多谢你。要是真能成,我也不为挣钱,就是想扬名。我可以不要利润。”

沈清月忍不住赞叹,怪不得日后成为地产大亨,在某些程度上,确实有种狠劲儿。

他也知道跟省城的施工团队相比,他们籍籍无名,就只能用价格战。

房子这种事儿,质量好不好是用时间来考验的。

周金宝在乡下名气再大都没有用。大家对他的出身有怀疑,低价是他的一个策略。

钢铁厂那边缺钱,说不定真能打动厂区的人。

俩人正聊着的。

村支书一溜小跑,离老远就开始喊:“沈清月,贺政晨,钢铁厂来电话了,让你们去开会。”

村支书话音一落。

唰……好多人,都看向沈清月。

贺政晨从那边走过来,道:“咱走吧!”

周金宝也想跟着去。但是又怕太冒昧,只好眼巴巴的看着沈清月去。

俩人开车到钢铁厂不到二十分钟。门卫都翘首以望的:“沈姑娘,贺同志你们可算来了,快快快。”

钢铁厂建房这个事儿,厂里员工都知道了。兹事体大,厂长直接把老厂长返聘回来专门负责建房的事儿。

厂里都兴奋了一天了,说什么的都有。

厂里一半以上都没分房呢。

以前分的,都有些后悔:“听说要盖小楼了。那咱以前不要房好了。”以前的都是平房。

平房哪儿有楼房住的香啊?

县里就几个办公是小楼,里头办公的人都像高人一等似的,这要是住了进去可是头一份啊。

那些没分到房的人,都兴奋的跟什么似的,恨不得尽快开工。

门卫的大哥也是其中一份子。

听说现在开会就等沈清月跟贺政晨。那望眼欲穿,可算盼到俩人到来,二话不说,赶紧给俩人往里头赶。

这次去的是大会议室。一进去,四十多个人满满当当的。不但有银行的,还有县政府的,还有县里各个机关部门的。

沈清月他们刚到,后勤主任就让出两个位置来,跟大家介绍道:“这是我们的特殊顾问。”

沈清月虽然年轻,但两次烧烤节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贺政晨是个生面孔,但在场的领导可都听县里一把手表扬过。

这种高材生,又在省城报社当过主编的人,要是走体制内,进来最低是个秘书起,如今居然愿意屈尊挂靠钢铁厂,拿个顾问的名头!

县里一把手忍不住道:“这俩人,随便一个都能抵十个用,你们这还有俩?人比人气死人啊!”

跟他们相比,县里的年轻一辈都有些不够看了。

县一把手几次都想把人要过来,但钢铁厂厂长看的跟眼珠子似的,根本开不了口。

沈清月来之前,钢铁厂已经签了合同,把地皮作价三十万买来了。

按道理来说,县政府的领导事情办完了,应该走了,但每一个人都稳坐泰山,硬是留下了,都好奇,县里盖楼他们有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