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钢铁厂的人来到特色窗口的时候,发现麻辣烫回归了。

这下,大伙儿可激动了。

虽然是麻辣烫生包,但是做起来也不麻烦,就用热水煮一下菜和面,捞起来直接拌上料就行!

跟方便面一样的简单,味道却好吃很多。

沈清月一不干,大伙儿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麻辣烫。

国营厂的人都顾不上问内部烧烤节的事儿,咔咔买麻辣烫生包。

“给我来三包。”

“我要五包。”

英嫂子在里面耐心道:“麻辣烫只有一天的保鲜期,别买这么多。”

大伙儿一劝,就更想买:“这你不用管,我给别人捎点。”

自从麻辣烫火了之后,什么亲朋邻居好友发小的,一个个都奔着麻辣烫使劲儿。

跟钢铁厂的人说过好多次了让代买,以前一直没有机会。

但现在,见沈清月卖了。

大伙儿激动了,复购率杠杠的。

要不是这边写着限量十包,估计百十来个人就能把钢铁厂这边的存量给买空。

英嫂子道:“不用担心,以后天天有,而且以后卖店啥的,也开始铺货了。”不用非得在钢铁厂买。

“真的?”大伙儿将信将疑。买的稍微收敛了点。

之前是十包十包买,现在变成三包五包的买了。

不过,这边只放了一万包。没等到午休结束呢,这些就被卖空了,没买到的人,只好跟认识的人匀一点!

还有的去特色窗口给人施加压力。

“你们怎么不多弄一点呢,真的是,还嫌钱咬手啊?”

“可不,我跟家里都说了,特色窗口的东西好吃是好吃,就是货太少了。”

英嫂子跟春杏姐只好擦了擦汗道:“这个我们以后注意!”

这话重复了一中午。

等大伙儿都买上之后,英嫂子才跟春杏姐道:“明儿跟沈清月说一说,钢铁厂就是再加五千包也能卖的完!”

“可不。”蒋玉回来了,正好听到这么一句。

连她都自留了十包,晚上带回家去分。就这都不够。

家里那些堂哥表哥什么的知道她在钢铁厂上班, 提过好几次麻辣烫这个事儿!

大伙儿把关注从麻辣烫上挪开来才注意到。

今儿食堂的饭菜整个一个大变样,吃的都不是以前的菜色,难道是换厨师了。

一想到这个,大伙儿心里都苦闷了许多。

极有可能。

现在沈清月多忙啊?

换厨师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儿。

吃惯了沈清月做的可口的饭菜,一般的美食都入不了他们的口。

尤其是特色窗口没开那几天,天天吃后厨的大锅饭,吃的都想骂人了。

有食客试探性的舀了一勺小鸡炖土豆。拌上米饭往嘴里一送……

瞬间紧皱的眉头就松开了。

他是常吃特色窗口的老顾客,一尝就知道这个不是沈清月做的。

但是也好吃。

不输当年国营饭店炖小鸡的味道。

这个合格,再尝尝清炒笋丝,鲜甜脆,极好的还原了笋子本身的味道。

然后再来一口红烧肉,居然一点都不腥腻,反倒是糯叽叽的解馋。

盒饭只能点三个菜,这几个菜都好吃。

整个紧张的情绪都松懈了下来。

跟同桌的人吹牛逼侃大山:“我就知道,就算沈清月不主厨了。也能给咱们找一个好吃的厨子,沈姑娘人品好。”

“幸亏咱有个特色窗口,这几天吃饭,吃的我都厌食了,今天才知道我不是厌食,我是挑食!”

“这几个菜都太好吃了,我才点了四两米饭,要少了。我感觉六两正好。”

“那你还不快去排队,你看打米饭的窗口又开始排长队,肯定都是你这样的,打四两米饭不够吃的。”

“那我得赶紧排队,这菜太香了,还剩几口,不就这米饭都可惜了。”

这人走后。其他人跟同桌的说:“我感觉最好吃的还是这个酸甜萝卜片。现在爱上这口了,不管吃啥,要是没有这个萝卜片就觉得不得劲儿。”

“我也是。”

“我上次买了一块钱的,一点都不抗吃。两天吃完了!配粥,夹饼,配饭菜都好吃。”

万万没想到,一个小咸菜,还成了心中的白月光了。

就是每次打饭的时候送三片太少,要是送四片就好了。

……

沈清月回到家里。

厨房里有小胖子陈怀做饭,她这新盖的房子厨房超级大。陈怀一来就爱上了。

今儿做的这八个菜都很好吃,不愧是陈老的高徒。

外头有贺政晨组织大家做麻辣烫生包,收购小菜,多次清洗,配货。还是原来那五十多个人!

沈清月家里现在满满当当的,亏得之前房子盖的大。

今儿一共做出了三万包,给钢铁厂留了一万。

剩下沈清月出去送货,给卖店送两千包,按照四毛钱一包给的批发价。卖店净赚一毛,虽然薄利,但是两千包也能赚两百呢。

这是钢铁厂的麻辣烫,以前可都是找黄牛加价卖的。

最凶的时候五毛钱的麻辣烫加到一块钱一包还买不到。

一见沈清月送麻辣烫生包,还想多留,但沈清月已经不肯多给了。就给两千包。

跑了大半个县城,基本上一些大的店都给铺上了。

沈清月回来喝了一口水。

有人帮忙确实好。

要是搁在以前,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

瞧着新来的厨师陈怀,出来找了一把蒲扇在这扇风。

沈清月道:“怎么样,来这边还适应么?”

陈怀道:“当然适应。”

虽然累一点,但沈清月给他配了四个切墩的大姐。就做些饭菜,还行。

说这话,陈怀眼睛直往沈清月从车里卸下来的半框大虾上瞟。

他可瞧着了,每一个大虾都有巴掌大。

这种大虾肉厚肥美,拿来白灼实在是暴殄天物:“最适合红烧。”陈怀一说完,堵住嘴巴。一不小心把心里话说出来。

沈清月笑了:“成,你看着做吧!”

陈怀现在不光是食堂伙食,还承包晚上一顿家宴小炒。这个就是沈清月给他寻来的!

陈怀一听让他做,一乐,拎着筐回去自己处理了,虾头熬虾酱,虾肉开背去虾线,这是精细活,别人干他可不放心。

一个虾就让他想到了多种吃法。

沈清月也看出来,陈怀是纯吃货。

只要看见好菜眼睛都直放光。如此也好,沈清月现在也算有点小钱了,在吃上也该对自己好点。

沈清月到贺政晨的身边,问问他适应的怎么样。

得出结论就是:“今儿是磨合,出货不快。等明儿每天出货至少在六万包以上。”他对这个很有自信。

“行。”沈清月道:“现在就是菜量不够。”

沈清月现在去很多村里收菜,但是各家的叶菜都是种来自己吃的,种的并不多。

现在十里八村的菜还够使。但要是每天这么出货,要不了多久,就不够了。

贺政晨道:“要不去外乡订购吧。先把产量跟上。后面,其实可以在村里搞一个种植基地。”

这事儿他以前做跑记者的时候做过调研。

接触过一些农学领域的专家,说起话来还是很有底气的。

果然被他这么一说,沈清月眼睛都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