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清月把买的这些东西倒腾到了小屋,小屋里很快就满了。

大花婶子赶紧进来问:“怎么买这么多东西?”尤其是米面油调料什么的:“这些家里都有。”

沈清月兴奋跟大花婶子道:“我找到活儿了!”

大花婶子惊喜道:“真的。”

沈清月才出去多久,就找到工作了?她顿时来了兴趣道:“你快跟婶子说一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沈清月道:“我租了个地方摆摊卖盒饭,正好大姐还能帮我。”她就卖中午这一下。下午可以歇一歇。

大花婶子一听是这个工作,道:“你做饭这手艺还真行,可是县里的人万一要是不买咋办?”

现在不像过去管理的那么严了,普通人也可以出去摆摊做买卖了。但很少人会这么干。

一是性子保守,不好意思抛头露面。

二是怕赔钱,谁家有什么,就比如沈清月要卖盒饭,万一要是没卖出去,肯定就得赔。

沈清月道:“我想试试。”

大花婶子道:“我娘家妹妹在县里国营厂当面点师傅。要不我去帮你问问那要不要学徒,好歹是一份正经工作。”

大花婶子相处这么多天,真是把她们姐妹当自家孩子一样。求一份工作哪儿那么容易。

大花婶子道:“你这手艺在国营饭店当主厨都够了,但是那地方是按资排辈的地方,要是能进去先慢慢熬着,好歹能混口饭吃。”

沈清月知道这国营饭店也是秋后的蚂蚱了。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私人饭馆开的多了。已经把国营饭店的江湖地位给冲撞的不轻,他们饭店自己的厨师,还闲着半个身子呢,又怎么会招人进去?

沈清月知道大花婶子对她好,道:“好婶子,你就让我试试吧!”

大花婶子见惯了沈清月很有主意的样子,冷不丁看见她撒娇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好。你呀,可真是个孩子。”

大花婶子道:“这些调料家里都有,还花钱干什么。你们那点钱还是要省一省。”怎么都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我们既然做这个生意,真的不能占你们便宜。这些我们用的多,还是买吧。”

沈清月又道:“婶子,我想求你个事儿。这个屋后院的小厨房我们能用么。”

之前搭炕的时候顺便砌了炉子,是个标准的小厨房,闲置了很久,周围的灰尘都有一个铜钱厚!

大花婶子道:“行,这个你们随便用。我去给你们收拾去。”

沈梅是干活的好手,大花婶子借给她们厨房已经很感激了。怎么还能让她帮忙。赶紧起身道:“婶子,我来!”

沈清月道:“大姐,你先去收拾,我采买点东西啊。”

沈梅知道她心里有成算道:“行。”

沈清月出去,跟村里的豆腐坊明天五点订了一板豆腐,又去李老太太家。

李老太太看见沈清月道:“咋样,你那个不着调的奶奶没再为难你吧。”

沈清月道:“奶奶没有为难我,我今天是来找庄子叔的。”

庄子叔是李老太太的大儿子,今年也快五十岁了。是村子里第一个养牛的。

李老太太没想到这小丫头竟不是来找她的,心里有几分好奇,赶紧叫了大儿子过来。

庄子叔长得老实巴交的,道:“你找我干啥?”

“庄子叔,你那个牛车能不能接活?”沈清月说着。

庄子叔一听这话可就来劲了:“有活儿?接啊,接。”还没等沈清月说事儿呢,他就连声答应,就生怕这事儿跑了似的。

老李太太在旁边道:“你倒问问什么活儿啊,怎么还没有小丫头稳重。”

庄子叔挠了挠脑袋,道:“啥活儿啊?”当初他爹就想买牛,总念叨,牛可是大牲口。好养活又能干活是村里汉子的好帮手。

庄子叔从小听到大,有了钱第一时间没有盖房子反倒是养了牛。本想干农活外加租借拉人什么似的!

现在改革开放今非昔比了。

有了公路汽车可以载人,比牛车可快多了。没成想费尽力气养的牛,倒成了他一厢情愿。

沈清月道:“是这样的,我跟大姐在县里租了一块地方摆摊卖盒饭。有些坛坛罐罐的,还有饭菜,外加我跟大姐两个人,没办法弄,你能不能九点把我们拉到那,下午再把我们拉回来大概需要多少钱。我们先试一个月。”

沈清月这话让庄子叔犯了难,知道这俩小丫头刚分家出来。都在一个村里住着,不好意思谈钱!

李老太太也有些惊讶:“能行吗?”

沈清月道:“差不多。”最开始不做太多,看看能不能打出名声。

李老太太见他儿子又想接活又不好意思谈价的样子,越发的无语,还不如女孩子胆大心细,道:“要不这样吧,你想多少钱租车?”

沈清月道:“一个月十二块钱?”

庄子叔道:“行。”

这个价,给的合理,一个月十二块钱也能填补一些养牛的饲料钱。

庄子叔道:“几点?”

沈清月道:“明天就开始,早点九点来村长家借我们。”

沈清月说完就要从兜里掏钱,倒把庄子叔弄不好意思了。道:“等满一个月一起给吧。”

“行。”

沈清月除此之外,还找李老太太买了点土豆。

现在地里的头茬土豆还没丰收,这些土豆都是去年冬天前存的。李老太太家里有地窖,土豆存的多,沈清月买了足足一百斤。

村里的菜,不值什么,李老太太非不要钱。最后推不过,半卖半送的,叫庄子叔扛着给沈清月送过去!

李老太太道:“我这土豆还多着呢,你要是用随时过来。”

沈清月重重的点了点头。

沈清月不单买了土豆,还去村里那些种菜好手家里买了各样的菜。

村里都有菜园子,菜一茬一茬的长根本吃不完。

想去县里卖掉,又要掏路费不划算,现在沈清月要,村里人也厚道,价格压的很低,就像白捡的似的,没一会儿沈清月就满载而归!

村里那些妇女虽然不知道沈清月要干什么。瞧着她风风火火的,都招呼她:“你要用啥菜,我家也有。”

沈清月道:“行。这次只是买一天的,肯定还买呢。”

大伙儿一听她这么说,看着沈清月的眼睛越发的热情了。

像沈清月这样的分家后没有娘家仰仗的,村里的人都在观望。

村里有村里人的淳朴,也有村里人的算计,现在沈清月用利益把大家联系在一起,让她的风评和口碑又好了不少。

村里人听说沈清月去县里做买卖,一个个都有点好奇,也不知道她那买卖能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