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叶家的致富日常 > 第742章 栗子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年前的时候,唐肖景一共捉了9只大雁回来,其中6只是母的,3只是公的。

今天唐肖景在河边又抓了3只大雁,其中1只母的,2只公的。

现在家里已经有了12只大雁,有10只是成双对的,剩下多余的2只母大雁。

唐肖景早就在小河镇打听好了,5两银子一对大雁,5对就是25两银子。

想到这,唐肖景爽朗地笑道:“好家伙,25两银子呀,都赶上我两个月的进账了。”

不过现在小河镇冷冷清清的,怎么也要等元宵节过后才有客商过去。

唐肖景打算把这5对金光闪闪的大雁先养着。

而叶青青这几天都在忙着缝制皮衣,她从唐家给的聘礼里面挑了一匹柔软的棉布作为里衬。

然后一点点把小块的皮子给拼接好,再做成一件完整的皮衣。

叶青青手艺好,拼接的地方不上手摸,一点都看不出来,看着就像一张完整的皮子做成的。

唐肖景拿着叶青青刚做好的兔皮大衣,一顿猛夸,“凭娘子这番手艺,这兔皮大衣低于4两5钱我可不卖。”

第一件做好的兔皮大衣,只卖了3两8钱,唐肖景一直觉得卖得太便宜了,十分不甘心。

叶青青特意找常年卖皮子的叶父了解过,其实是他们卖皮子的时间不对。

“我问过我爹,皮衣大多都是北方那边需要的,北方的客商一般夏天的时候过来进货。”

“然后秋天变冷的时候在北方卖皮衣,我们卖皮衣的时候是年底了。买皮衣的客商早就已经回去北方了,所以我们的皮衣卖不上价。”

听叶青青这么一说,唐肖景也知道了,不是他们的皮衣不好,是他卖的时间没找对。

叶青青建议道:“我看这些皮子还不如先留着,等夏收之后再拿去小河镇那边卖,估计价格能高一些。”

唐肖景将皮衣折好,“我也是这样想的,反正皮衣耐放,这几件就先放着,晚些再拿到小河镇卖掉。”

过年的这段时间,不管是杂货铺还是叶父的小摊子,吃食和蜂蜜都卖得非常好。

也不是每天的生意都这么好的,王春雨想趁着现在过年大家手上有钱,赶紧多赚点钱。

刚好叶老爷子有空带小七玩,于是王春雨把烤鸭、烤鸡和糕点的数量也翻了一倍。

叶父和叶东林每天回来数银子都是乐呵呵的,不过最高兴的莫过于叶老太太了。

叶家的两座小山上面有不少栗子树,家里的板栗都堆成小山一样了。

叶西林每天煮猪食的时候,都会在炭火上烤一些栗子。

这天下午,王春雨和叶家姐弟一起在煮猪食的大锅前烤栗子吃。

忽然灵机一动,打算用这些栗子做糕点。

王春雨收拾了半背篓的栗子出来,然后将栗子清洗净,再用小刀在栗子的外皮上划一个十字。

这是叶西林找到的窍门,提前把栗子划破,煮出来的栗子很容易就可以剥掉外壳了。

王春雨把大铁锅洗干净,然后将处理好的栗子放进锅中,加入没过栗子的水将栗子煮熟。

栗子煮好后,王春雨把栗子拿到厅堂,叶青青和叶西林闻着香味赶紧过来帮忙了。

三人一边剥栗子一边偷吃,栗子剥好后,已经少了三分之一。

王春雨将剥好的栗子肉铺到案板上,然后用擀面杖将栗子肉压碎,用力压成粉末状态。

压碎的栗子还不能直接用,王春雨拿来一个滤网,把处理好的栗子粉末放到滤网上过滤。

过滤出来的栗子粉要更加细腻,口感也会更加松软好吃。

得到的栗子粉,王春雨分成了三份,一份在里面加了一点蜂蜜,一份加了一些少量的糖浆,最后一份什么都没有加。

然后王春雨拿了三个做月饼的模子出来,三个模子都是不一样的形状。

一个是圆形的,一个是方形的,还有一个是小花的形状。

王春雨将栗子粉装在模子里,然后用手压实,最后将圆形的栗子糕轻轻推出。

做好的栗子糕有三种口味,圆形的是加了糖的,小花形状的里面加了蜂蜜,而方形的是原味的。

三种栗子糕,最成功的是加了蜂蜜和糖浆的,两者要湿润一些,做出来的形状更加好看,也不容易散。

而原味的稍微一用力就碎成了几瓣,而且吃起来也很干,有点噎嗓子。

王春雨用碟子把三种栗子糕装好,然后拿到厅堂。

“奶奶、娘,栗子糕做好啦,你们快出来尝尝。”

“唉,来啦来啦。”

叶老太太屋里离厅堂最近,马上就过来了,叶母紧跟随后,两人前后脚过来的。

至于叶青青和叶西林这对贪吃的姐弟,自己闻着味道就跑过来了。

姐弟俩早就已经吃上了。

“好吃,加了蜂蜜的和加了糖浆的最好吃,原味的就差点意思。”

叶西林原本就喜欢吃栗子,这栗子糕深得他意,叶老太太过来的时候,第三块糕点都已经吃完了。

叶青青则是小口地品尝着,“我觉得加了蜂蜜的味道最好,加了糖浆的也还行,不过我觉得都有些太干了。”

说着叶青青又拿起了一块原味的,还没送进嘴里,糕点就在手上裂成了两瓣。

味道就是普通的栗子味,没有加了糖和蜂蜜的好吃,而且吃起来十分噎嗓子。

“嫂子,这个原味的不太行,不过另外两种我觉得不错,挺好吃的。”

叶老太太年轻时家境一般,小时候没少上山采板栗当饭吃,板栗早就吃腻了。

王春雨做的这个栗子糕,在她看来没什么特别的,不如其他的糕点好吃。

叶母原本就对糕点比较有研究,把三种口味的栗子糕都细细尝了一遍才出声。

“这个原味的不太行,还没用力就散了,要是在路上颠簸几下,去到杂货铺估计全都碎了。”

“加了蜂蜜的,吃起来有一股清香,我觉得是最好吃的。不过蜂蜜成本高,加了蜂蜜糕点的成本也会上涨。”

“糖浆要便宜一些,而且味道也不错,感觉更实惠一些。”

王春雨自己总结了一下,原味的基本上就淘汰了,至于加蜂蜜还是加糖,两个各有优缺点。

傍晚的时候,人都回来了,王春雨又把栗子糕拿了出来,让大家尝尝。

叶父觉得加蜂蜜的更加好吃,而且蜂蜜也是自家产的,成本其实不算什么。

叶东林则觉得,这栗子糕本来就是在特定的季节才能吃的时兴糕点,贵些也是可以的。

至于叶老爷子,只是拿了一块糕点,捏碎了专心喂小七吃,自己并没有发表意见。

王春雨见父子俩都觉得用蜂蜜更好,于是打算明天做一批蜂蜜栗子糕出来。

栗子糕所用的模具是月饼的模具,个头不大,不过里面要加上蜂蜜,加上剥壳也比较麻烦,因此价格并不便宜。

父子俩商量好了,在杂货铺,这个蜂蜜栗子糕就卖5文钱一块,而叶父在北街卖6文钱一块。

唐肖景知道叶家要做栗子糕的买卖,把家里堆小山一样的栗子都运了过来。

亲兄弟明算账,这么多的栗子,父子俩也不好意思白拿,于是按照正常的价格把唐家的栗子全都买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