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恶梦求生:从小木屋开始建设 > 第1080章 黄粱一梦(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仁王仁德啊,不然我们这几个残废,饿不死就是好事,哪有机会凑出这么一桌?”

“是啊,是啊,这一碗,先敬仁王!”

“对,敬仁王!”

几个汉子举起装满酒水的大碗,向齐水城的中心位置遥敬,然后仰脖干掉,之后纷纷打了个酒嗝,陈易在一旁抱起酒坛,给几个叔叔重新满上。

“小易,别忙了,去你师父那里吧。”

“多跟军师大人学点本事,以后好帮仁王当上皇帝,到那时,咱们就有好日子过哩!”

一条腿的老三催促道,他如今成为了一名伙夫长,虽然残废,但吃喝不愁,比三年前要壮了不少。

“三叔,怎么样算是好日子?”陈易倒着酒,突然好奇地询问道。

“好日子啊,就是世道太平,有房有田,饿了有粮吃,冷了有衣穿,逢年过节能吃顿肉,若是还有余钱能给你们这些娃儿做身新衣服,那就再好不过哩!”

老三抿着碗里的酒水,双眼憧憬地说道,这是一个小民,最朴素的愿望。

“哈哈哈,你六叔我就贪心一点,还希望村子里能有座学堂,有先生可以教你们这些娃儿识文断字,个个都成为有学问的人,那才美哩!”

“哈,老六你这就醉了?”

“咋地?四哥,想想都不成?”

“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老六不服气地反驳道。

“你还真别说,等仁王当了皇帝,天下太平,咱们重建了陈家村,请小易教教孩子们,难道还不成?”老三在一旁帮腔。

“就是,就是,小易,六叔这碗跟你喝!”老六带着伤疤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向陈易举了举手里的酒碗,然后仰脖干了。

“行了,小易,快去你师父那里吧,我们这里没你在,聊起来更痛快!”老三半真半假地说道,催促起陈易。

......

“这样便算是好日子了吗?”陈易离开五个叔叔那里,向师父家走去,路上,他有些迷茫,因为他莫名觉得,叔叔们口中的“好日子”,似乎不过如此。

他到了师父家,又向师父问了这个问题,师父的答案更加理想一些,比如人人知书达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明君当政,轻徭薄赋,国强军盛,蛮夷不敢犯边。

陈易觉得师父所说“好日子”,已经很理想了,但内心总有一种感觉,还不够!

但他也没敢多说,怕被师父责骂好高骛远。

一年复一年。

陈易成长为了一名十八岁的青年,相貌俊逸,乌黑长发披在身后,身着白色儒袍,虽带有一身书卷气息,却又身姿挺拔,好似文武双全。

事实上也是如此,陈易这些年读书习武,皆有不凡成就。

民政精通,多有利国利民之良策,颇受百姓爱戴,于军中出谋划策,奇正相合,有“鬼才”之称,且披甲上马,手中一杆长枪已不知挑落多少悍将。

他年纪虽轻,但这几年却帮助仁王百战百胜,闯下了好大名声。

大景十三州,仁王此时占据了三州之地,成为大景朝廷以外最大的一股势力,且广积钱粮,秣马厉兵,大有鲸吞天下之势。

然而。

这些都是外人所看到的景象,其实仁王义军内部,此时已经有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仁王本人,早就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

占据三州之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土皇帝,修宫殿,纳妃嫔,声色犬马,好不快活。

不过到底是爱惜自己多年的名声,税收要比大景朝廷少一些,加上军力强大,境内还算太平,百姓们的日子倒也还过得去。

那些当年的英雄豪杰们,也多似仁王一般,好像已经功成圆满,开始安于享乐。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陈易的师父,当年的军师老秀才,多次劝诫仁王无果,借年老体衰之由乞骸骨,满心失望地回到家乡,当起了教书先生。

临走前,暗中叮嘱自己的弟子,小心功高盖主,若事不可为,则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陈易记在心里,可军中那些将领这些年一个个安于享乐,打仗的本事都丢的差不多了,他不忍百姓再受兵灾,忍不住频频出手。

好大的名声,好大的累赘!

军中将领嫉妒,仁王的那些子嗣视他为眼中钉,对陈易以“子侄”相称的仁王本人,虽表面不露声色,但暗里也是小心提防。

万不得已需要陈易领军带兵,也是安插大量心腹,在其得胜而归后,便立即收回兵权。

陈易哪里看不出这是在提防他,不过也不在意,因为他本就没什么野心,若说有,也只是想实现叔叔们以及师父口中的“好日子”,让百姓们能稍微喘口气。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一名大景朝廷使者的到来,打破了陈易与仁王一方的脆弱平衡。

齐水城新修建的皇宫内,仁王与一众文臣武将聚在内阁商议着事情,若是平时,必不会少了陈易这个年轻的身影,可这次却独独将其避开。

“大景朝廷派来了使者,那新登基的小皇帝说百姓苦楚,想结束这乱世,愿奉我为皇叔,封靠山王,诸位也会被封为世袭公侯,光宗耀祖。”

“此事,你们有何想法?”

仁王如今已经五十出头,再加上这些年声色犬马,早就不复年轻之时的英姿,头生白发,面有褶皱,身体不说肥胖,却也有了显眼的肚腩。

他坐于内阁首端的金丝楠木座椅上,眼睛扫向一众同样苍老了的文臣将领们,询问着他们的想法。

仁王提防陈易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都老了,而陈易还年轻,而且还很年轻。

他们辛苦一辈子为了什么?

年轻时的志向真实不虚,但过了年纪,没了那腔热血,也没了精力,便逐渐安于享受。

除了自己享受以外,他们也会为子孙后代们着想。

陈易没有野心,他们看得出,但此时没有野心,不代表以后没有野心,他们的子孙后代加一起也不是陈易的对手,这让他们怎么安心?

他们之所以一直没对陈易下手,一是因为陈易有用,能保这三州之地太平,二是因为陈易的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在百姓和军中的声望却很高,他们也不敢轻易动手。

此时,却一把锋利的刀,递到了他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