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魁这才点头,示意她们坐下详谈。教主和副教主落座后,教主再次表达歉意。吴魁摆了摆手,说道:“道歉的话就不必再提了,你刚才已经道过歉。我想知道,除了道歉,你们是否还有其他想法?不妨直言。”
国王顿时紧张起来,回想起西奈子此前提到的三个条件,生怕教主当着大宋的面提出来,若大宋不愿再提供帮助,那可就麻烦了。他紧张地望向恒子教主。
恒子当即说道:“此前我们曾提出三条建议,但遗憾的是,未得到国王的回应,随后便爆发了意料之外的战争。如今旧事重提,不知国王和吴将军意下如何?”
吴魁笑了笑,问道:“什么建议?”
其实,国王早已将大致情况告知吴魁,包括对方提出的三个条件,而吴魁却故意装作不知情。这让国王心头一紧,担忧大宋是否会装聋作哑,不再提供保护。
教主却显得颇为高兴,以为吴魁的话意味着大宋不会插手此事,便说道:“我们的三个条件其实并不过分:一是要求牛峰山及周边五百里范围内的土地归我们三元道支配;二是让高丽提供十万女子作为教众,以补充新鲜血液;三是希望国王和朝廷文武大臣加入三元道,他们将成为教会中的高级神职人员,得到我的重用。”
对国王,我打算任命他为我的另一位副教主,与西奈子一同担任我的左右副手。在整个教中,除了我,就数他们两位地位最高。
然而,我不明白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似乎国王对我的三个要求并不感兴趣。当然,若大宋的将领,包括那位赵公子,愿意加入我们三元道,我们将热烈欢迎。
同样,赵公子也可以成为我的另一位副教主。这样一来,我们三元道将有三位副教主,共同携手,将三元道发扬光大。”吴魁用探寻的目光望向国王。
国王急忙回应道:“这样的条件太过苛刻,我绝不会答应。”
吴魁当即冷笑道:“看来你们的建议缺乏吸引力,我们宋军,包括赵公子,对此也毫无兴趣。实际上,你们在牛峰山暗中传教,已违反了高丽的王法。你们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并与高丽王朝对抗,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你们鸠占鹊巢,不仅不以为意,反而变本加厉,这实在过分。当然,这件事如何处理,还需看高丽国王与你们之间的谈判结果。我们宋军不会插手,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
但如果你们执意找麻烦,我们也不介意像之前那样,给你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我相信,这次教训足以让你们铭记该记住的事情。”
教主连忙点头说道:“大宋不插手我们与高丽之间的谈判,对此我深表感激。我们也在深刻反省之前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来得莫名其妙,绝非我们双方所愿。作为教主,我真诚地表示忏悔,希望宋军和国王殿下能够接受我的歉意。”
听到对方服软,国王心中稍感安心。然而,他内心却暗自发誓,这次的奇耻大辱绝不会轻易放过。待回京重整旗鼓,定要让牛峰山血流成河,三元道尸横遍野,以泄心头之恨。
但目前还不能表露心迹,他身边已无可用之兵,必须回去组建军队。
于是,他故作大度地摆了摆手,对教主说道:“罢了,这件事就让它过去。你们需要地盘传道,我可以考虑将牛峰山划给你们。但需待我们返回开京后,你们派人前来谈判,商议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至于十万女子,很抱歉,你们的三元道推广计划损害了我国与大宋的利益,我们绝不会同意,也不会将十万女子交给你们去信奉三元道。
至于入教,就更不必提了,我毫无兴趣,相信我的大臣们也是如此。不知我的回答是否令你满意?”
教主并不感到意外,她说道:“国王殿下之所以不愿加入我们三元道,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殿下并不了解三元道的奥妙所在。
无知者无畏,你们不知三元道的好处,自然缺乏加入的信心和动力。若能随我们前往牛峰山,见识一下我们的镇教之宝,并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展示三元道的强大法能,届时你们恐怕会争先恐后地求着加入。我敢打包票。”
国王一听到“牛峰山”,心中顿时一震。在那里,他曾损兵折将,颜面尽失。如今教主竟要邀请他们重返牛峰山,他无论如何也不愿再去。
他立刻回应道:“不必了,无论你的镇教之宝多么神奇,我都没有兴趣跟你回去。你还是自己带人回去,然后再派人来,我们再重新谈判。”
教主却毫不急躁,取出了一封书信,递给吴魁,说道:“这是我写给赵公子的一封信,请立刻派人送去。
如果赵公子阅后仍不愿前往牛峰山,那我从此绝不再提此事。但如果赵公子决定同行,我希望国王殿下也能陪同前往。当然,在牛峰山的安全,我敢拍胸脯保证,绝无问题。但赵公子身份尊崇,国王殿下想必也希望贴身护卫,这才是关键。”
国王听后,顿时沉默了。没错,只要赵桓前往,他也必须同行。他此前已欠赵桓人情,此次更视其为救命恩人,无论从何角度,他都不能缺席。于是,他开口道:“当然,只要赵公子前往,我自然也会同行。”
“那就请做好准备吧,我相信赵公子一定会来的。”教主又对吴魁说道,“请将军即刻送信,我们在此等候。”
吴魁望向国王,见其已表态,不便反悔,便说道:“我们也多停留几天,让将士们休整,同时看看赵公子的态度。”
吴魁点头应道:“好,我这就派人送信。”
随即,三方军队在这片山谷前的原野上扎营。三元道的兵马虽损失上万,仍有四万之众,营地最为庞大。其次是宋军兵营,约有一万人。
国王的兵营紧挨宋军,带着文武百官驻扎于此,规模最小,总兵力仅剩七八千。
他们未等来赵桓的回信,却迎来了赵公子本人。赵公子阅信后,果然带着护卫前来。
教主在大帐中见到赵公子,不由得露出几分得意之色,冲国王和吴魁笑了笑,仿佛在说:“怎么样?我就说赵公子会同意前往牛峰山,见识我们的镇教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