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我在各个朝代辅佐昏君 > 第10章 执掌锦衣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提到钱,崇祯就感觉气都短了一截。

都说一文钱憋倒英雄汉,这话要是放到崇祯身上,那何止是憋呀,都快得肾结石了!

天启皇帝显然不会给他留多少财产,不管是国库还是内库,都是干净的底儿掉。

崇祯觉得都多余用那么大的库房……

国库结余四百万两,内库才二十万两。

居然那里头还有天启皇帝做木器卖的一万两,古往今来的皇帝里头,亲手创收的恐怕还真就只有他一个。

大明目前的岁入萎缩到了一千万两左右,剩四百万听起来不少,但实际上不抗用。

单单是辽东的军饷,每年就要高达四百万两。

所以听到傅斯年提钱,崇祯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刚才的欢喜劲儿全没了。

幽怨地看了傅斯年一眼,叹道:“你可真会劝人……”

说完转身就往殿里走。

穷,心塞!只有工作才能暂时麻痹他受伤的心灵。

“你等会儿啊陛下,我提钱不是故意刺激你,我是想帮你找来钱的道儿!”傅斯年追着他说。

“啊?是吗?哈哈,我就说还是你有办法!走,屋里说去。”崇祯立即换了副笑脸。

傅斯年摇头失笑:“嗨呀……面对凶恶的阉党勇往直前,却终究还是被金钱打趴下了!”

“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别说趴下呀,你要真能弄到足够解决问题的银子,让我打滚都行!”崇祯看来是真上火了。

进屋关好门,让太监在外候着,崇祯迫不及待地催着傅斯年快说。

傅斯年组织好语言,先告罪道:

“陛下,我后面的话,有些可能不那么中听,请恕罪。”

崇祯急道:“你快说,别卖关子!”

傅斯年清了下嗓子,开始了分析:“要说咱大明为何穷,还得从太祖朝说起。”

“太祖爱民如子,定下了极低的税赋,并且为了保护农家的地位,施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在大明的初期,是很有效的手段。”

“但是时移世易,到了隆庆年间,这套办法很明显已经不符合国情了,所以才有隆庆开海。也因此,我大明的岁入剧增。”

“农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而工商业才是致富的手段。咱不能总觉得经商是低买高卖,盘剥劳动价值。反而是商业促进了商品流通,让许多货物可以远销外地,创造更多价值。”

崇祯皱着眉,看来并不完全认同。

那毕竟是洪武大帝定下的调子,子孙后代早就形成了固定的认知。

但出于对傅斯年的信任,崇祯示意他继续说。

傅斯年知道要改变人的观念非常难,也没指望立即扭转崇祯的看法,先着眼当下吧。

“当然,想改变经济结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先说眼前。朝廷没钱,是因为征税的主体不对。我查过近几年的岁入统计,农税占据了七成以上。”

“缴农税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那只能是农民,因为官绅不纳粮!说白了,朝廷主要是从穷人身上收税,富人的税却是基本收不上来!”

“陛下,你不觉得这么收不对吗?明明应该是富的多缴,穷的少缴,现在却变成了官绅不缴、全让穷人缴,这能不激起民变吗?朝廷能不受穷吗?”

“大兄,我也知道这些,但问题是,古往今来,哪个王朝要是跟这些有资格不纳粮的人较劲,下场往往都不会好。”看来傅斯年这几年的教导成效显着,崇祯已经认识到士绅阶级的本质。

“这就是我今天要跟你说的,阉党可以惩治,但不能根除!阉党没了,东林党毕竟卷土重来,弄他们所谓的‘众正盈朝’。于朝廷、于陛下,没有任何益处!”

傅斯年的这番论调,真让崇祯摸不清头脑了,不禁问:“阉党不处理,难道继续任由他们祸乱朝纲?”

“那不能够!一方面,让他们继续挡住东林党;另一方面,犯了那么多罪,不得交罚款抵罪啊?最重要的是,咱们要利用他们,把士绅们的油水刮出来,这样陛下就有钱了!”傅斯年终于说出了他的办法。

崇祯大喜:“哦~~我明白了!这叫恶人自有恶人磨!我算看出来了,对朝廷,那些士绅可有办法了!可是对阉党,他们恨不得将头都扎进土里!”

至于怎么降服阉党成员,又怎么利用他们刮油水,这事自然交给傅斯年来负责,崇祯就等着在家数钱了。

接下来几天,弹劾阉党的奏折越来越多,大面积、无差别的攻击,使阉党在朝堂上的主要成员一个都没跑了。

崇祯大手一挥:都回家等信儿吧!谁有罪谁没罪,朕自会定夺!

因为田尔耕也被参了,所以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空了出来,崇祯立即委任傅斯年接手。

这个位置是傅斯年主动要求的。

用他的话说,皇帝住在深宫,听到的和看到的,都是大臣们想让他听到和看到的。

而锦衣卫本应该是皇帝的耳目,是用来监察天下。

他傅斯年愿意当皇帝的千里眼、顺风耳,也要做皇帝手里的刀,刀锋所指、一往无前!

锦衣卫太重要了,崇祯确实挑不出比傅斯年还合适的人选。

考虑到历任锦衣卫指挥使的结局,崇祯还表示了担忧:

坐在那个职位上,少有善终者。

傅斯年一点没在乎,说不是还有个陆炳是例外吗?

下场如何,要看有没有私心。

锦衣卫指挥使这个职位,只对皇帝一人负责。

……

任命一下,傅斯年先到北镇抚司选人。

他自己也带了一批人手,都是过去在信王府时的手下。

挑选了精明能干者,陪他一起进驻锦衣卫。

当上锦衣卫指挥使,可不代表锦衣卫就被他掌控了。

若是操作不当,很可能是个空架子。

别的不说,若是底下的人不认可,傅斯年连哪些人是锦衣卫都无法知道。

明面上的这些人,只是锦衣卫的一小部分。

更多的暗桩都是隐藏在大明的各个角落,若没有直属上司证明,可能总部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人。

意思就是:许多卧底都没有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