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浮光三千里 > 第202章 二百零二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鸡鸣三晓,星月斜堆。

胥姜、柳眉、还有单管家,在楼宅众人的相送中,登车驶向安化门。

城门还未开,有四人提着风灯、扯着驴马守在城楼下,正是汪掌柜、胡煦、宋樆和曾追。

胥姜让护卫勒马,随即下车与四人相会。

她笑道:“竟比我还早。”随后对曾追道:“问峰也来了。”

曾追坦然道:“我来送一场,回去好邀功。”向谁邀功,显而易见。

除不知情的宋樆外,几人听了都忍不住发笑。

汪掌柜自车斗里拿出一瓮米酒和几只陶碗,先倒了一碗给胥姜,又陆续分给众人,连管家、柳眉和护卫们也没落下。

最后才给自己倒了一碗,走到胥姜面前敬道:“别的都不说了,祝我妹子此去一路顺风,万事顺意。”

胥姜捧着酒碗同他碰了碰,“多谢兄长。”

胡煦道抬手,“山水迢迢,万望保重。”

胥姜也同他碰了碰,“会的。”

曾追挤进二人中间,先在胥姜碗上撞了撞,说道:“书塾有我看着,别担心林夫子和小锄头,不过别让咱们太挂念,早去早回。”

这一撞也撞散离愁,胥姜朗声道:“知道了,你也是,别让夫子太操心。”

曾追长叹,“我倒是想让他饶了我,可天不遂人愿啊。”

众人又是一笑。

胥姜想了想说道:“充州离涪州不远,待我返程之时,顺道去探望杜先生,你可有话要我捎带?”

曾追捶胸顿足,将一碗酒晃来荡去,洒了近一半,“哎呀呀!你不早说!早说我昨夜就该写封长信叫你给他带去。”

“我就是长信,定将你的斑斑劣迹,一字不漏的告诉他。”

“可别,我倒是不怕骂,反正也听不见,莫将他白气一场,气坏了就不好了。”曾追讨好道:“你若替我美言几句,待你归来,我亲自下厨,做一桌好菜给你接风。”

胥姜不逗他了,“放心吧,我会替你问候他的,也让他给你回信。”想必杜先生也是时常挂念着这个不省心的徒儿的。

最后是宋樆,她被挡在曾追后头,胡煦见状压着曾追的后颈,将他拨到自己身侧。曾追回头,见自己将人挡了,忙赔罪让道。

宋樆冲他欠了欠身,随后上前朝胥姜敬酒,说道:“希望你能早日和伯母团聚,也希望你安然归来。”

胥姜听她对母亲的称呼,心头不禁一热,遂与她碰了碰,“谢谢。”随后又笑道:“那忍冬茶可得给我留着。”

宋樆也露出笑容,“好。”

天边滚白,城楼上响起钟声,城门要开了。

胥姜举起酒,对众人道:“诸位,就此别过,佳期再会。”

众人捧酒同饮。

单管家收了酒碗交还给汪掌柜,汪掌柜按着他的手道:“这一路就劳您多费心了。”

“掌柜客气了,都是应该的。”

两队守城卫有序从城楼下来,沉重的城门被推开,门外已等着不少人,多是进城做买卖的货商、小贩,也有跋涉而来的旅人,远游归来的游子。

胥姜登车,朝众人挥手逆着人群而去。

“等我回来。”

等我回来,长安。

山水同一天,来日必相逢,胥姜追逐晨曦而去,很快便消失在长路尽头。

“我也该去送粮了。”汪掌柜收起寥落之色,坐上驴车,问道:“你们呢?”

曾追道:“我回书塾。”

胡煦看了眼宋樆,“我先送你回去吧。”

宋樆正要拒绝,就听汪掌柜接口道:“好,好,这天还没大亮,姑娘家一个人走,咱们也不放心,有你送正好。”

曾追本想说天子脚下有何不放心的,却见汪掌柜朝他挤眉弄眼,顿时领会了,“老汪说得对,是该送送。”

胡煦朝二人拱了拱手,对宋樆道:“走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宋樆也不好拒绝,随即朝汪掌柜和曾追告辞,同胡煦一起走了。

曾追盯着两人的背影,问道:“这是我想的那个意思?”

汪掌柜笑得见牙不见眼,“就是那个意思。”

曾追摸着下巴,“可这娘子瞧着不像有那个意思。”

汪掌柜笃定道:“迟早会有那个意思的。”

曾追疑惑,“你什么意思?”

“哎呀,就是那个意思嘛。”

“哪个意思?”

绕来绕去,汪掌柜也绕晕了,岔开话头道:“你不是要回书塾么?”

曾追点头,“对呀,你不是要送粮么?”

两人互瞪半晌,各自分边走了。

曾追坐在驴背上琢磨,“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汪掌柜回头望向城门外,微微叹气,随后驾车将粮食送往烟火之处。

胡煦将宋樆送到家门前,看她进门后,回自己家收拾了一番,准备去上值,却不想出门又碰见宋樆,她瞧着也是要外出的模样。

“你……这是要去哪儿?”

宋樆叹气,“出城,去山里。”方才在城门前她就想说,可是没有机会。

四目相对,一时无语。

胡煦半晌才找回语言,“不如我送你?”

说完又懊悔,方才也要送,结果人家要出城,硬生生又给拐回来了,眼下又如此说,听起来就不大可靠。

宋樆却笑了,“不用,也不同路。”

他愣了愣神,也笑了,“那一起走吧。”

宋樆点头,随即去锁门。

胡煦等在几步之外,等她追上来之后,两人一起朝外街走去。

————空巢猫猫分界线————

楼云春的使臣仪仗队,经日以继夜地赶路,在五日后抵达北庭都护府之所在——庭州。

庭州因都督府建立后,便效仿京城建内外二城。都督府便落座于内城,以其为中心,修建住房、集市,开垦田地,修建城墙,供百姓们居住、互市、农耕、防守,是庭州最繁华之地。

而外城主防御,拓校场,筑城墙,城墙几千丈,围守内城,城墙上设有马面、敌台、角楼和城门,随时有重兵把守。

外城另设有瓮城,呈半圆形,与城墙相接,瓮城上设有箭楼、门闸、雉堞,以防御敌袭。

庭州之防御,除内外城墙、瓮城外,还引天山水挖护城河,将其围了个严实。

俨然一个防守森严的都城,而北庭便是这座都城所统领的小国。

老段坐在马背上眺望,随后对轺车里的楼云春低声道:“好家伙,瞧这里三层外三层,裹得跟他娘的粽子似的,守得比京城还严,这郭元振只怕是早起了歪心。”

楼云春撩开车帘抬望而去,见其防卫坚固、把守森严,心头略有些发沉,这郭元振只怕是个不好对付的。又见其门闸、城门皆紧闭,城墙上还站了一排士兵,便知这郭元振是想给自己来一个下马威。

自入北庭境内,通层层关口,他来访北庭之事应早已传入郭元振耳中。京中来使,各地官员本该按规矩,出城亲迎王杖栉节,可眼下却并不见郭元振的人影。

不见人便罢,连城门也不开,如此无视规矩礼仪,便是未将天子放在眼中,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老段又问:“大人,要我去叫门么?”

楼云春摇头,“不用废嗓,他就是想晾着我们。”且他们代表的是天子,叫门有失体面,他想了想说道:“让乐工齐奏王乐,声势要大。”

仪仗队中,有十二名乐工,专司王乐,以彰盛朝之势,天子之威。

老段掉头回去,让乐工们奏乐,“奏乐,奏得越响亮越好!”

锣车上的锣官抡臂敲响一面巨锣,将人和马都惊了一跳,好在边关士兵都是骑射好手,很快便稳住了队伍。

老段只觉脑子嗡嗡直响,随后又是一阵震天鼓,他赶紧策马向前,然后就看见楼云春将两团棉花,慢吞吞地塞进耳朵。

他哪儿来的棉花?

在仔细一找,原来是他座下的坐垫里抠的。

他抓了抓耳朵,随即朝楼云春伸出了手。

队伍伴着王乐压行,来至护城河前面停住,守城卫本做好准备应答,却只闻王乐,不见人上前叫门,也没人下车、下马,只有王乐奏个不停。

那守城校尉见状,忙差人去都督府禀报,随后朝楼下故意喊道:“来者何人!”

可楼下并没人出来应答,他又喊了两声,回答他的是更响亮的乐声。

楼云春等人倒不是不想回答,而是根本没听见。

反正楼云春下的令是不开城门王乐便不停,所以众人连看都没往城楼上看一眼,只顾着抠棉花堵耳。

王乐奏了近一个时辰,乐工们停下来歇息,也让随行众人清清耳朵。

老段摘下耳朵里的棉花,对楼云春问道:“他们方才在喊,咱们要不要出去应话?”

楼云春也摘了棉花,揉了揉耳朵,摇头道:“不用。等乐工们歇好了,再继续。”

老段嘴上应‘是’,心头却哀叫:还要继续?有棉花也不好使,他耳朵都快聋了。

城楼上,守城校尉派去的人来回话了,说是让他将人阻个两三日,再放人进来。

副贰过来低声与校尉商议,“这会不会不太好?毕竟是京城来使。”

守城校尉心头虽也不赞同,可郭元振既已下令,他们也不得不遵从,“先拖一拖吧,反正在咱们的地盘,吵是吵了些,也就一百来号人,翻不起什么浪。”

况且,他们也早已拿东城门要接待使臣为由,安排别的城门供百姓、商旅进出,拦一拦,也没甚妨碍。

副贰不禁暗自叹气。

这些年郭元振打的什么主意,他们底下也心知肚明,眼下竟不惧天威,做出怠慢来使之举,想来是按捺不住,要有所动作了。

忽地,城楼下的王乐停了,二人往城楼下望去,依旧没有人来叫门。

校尉心道:倒是稳得住。若换做他人,早上前叫门或叱责了。

副贰道:“咱们要再叫一叫吗?”

校尉摇头,“不用,一对上话反倒不好找理由,等他们叫门后再说。”

副贰应道:“是。”

随即,过去安排士兵换岗。

等他们换完岗,楼下的乐工也歇息好了,吃饱喝足,有的是力气。

只听得一阵刺耳锣鸣猛地炸起,新换防的士兵毫无防备,被吓得差点扔掉手中长矛。

老段此次率先塞了棉花,才没被震出魂儿来。

仪仗队的王乐奏到日头西斜,城门依旧没开,更无人前来询问,瞧着是和他们杠上了。

眼见就要立秋,天山下来的风吹得人发冷,这些日子老段已领略了塞北的气候,白日太阳炙热,晚上却冷得人打颤,这郭元振该不会想让他们在城外过夜吧?

这城外荒芜,难保会有野兽,他们虽人多不惧,却也毕竟是代表皇庭威仪,若被野兽围攻,只怕会显得狼狈,失了朝廷脸面。

他正想要与楼云春询问对策,楼云春却先抬手,叫停了乐工。

老段问道:“大人,天将要黑了,他们还是不开门,咱们怎么办?”

楼云春自轺车上出来,站在车头,望向城楼。

城楼副贰见王乐停下了,便往雉堞来查看,见轺车里有人出来,赶忙向校尉禀报。

“校尉,轺车里的使臣出来了。”

校尉闻言,赶紧上前,他低头看去,正好同楼云春对上目光。

他远远将楼云春打量一番,说道:“使臣竟这般年轻。”

“听闻是京中大理寺少卿。”副贰也有些惊讶,他本以为京中来使,再如何也应当是位有名望的老臣,竟不想是一个白皮粉面愣头青。

楼云春对老段吩咐道:“传令,架坛,开仪。”

老段一愣,随即露出一副看好戏的表情,扯马转身,气沉丹田地对身后的仪仗队喝道:“架坛,开仪——!”

校尉对副贰问道:“那人刚才吼的什么?”

副贰迟疑道:“好像是……架坛,开仪。”随即也不禁纳闷儿,这是什么意思?

“架坛,开仪,架坛,开仪……”

那校尉一边琢磨,一边死盯着城楼下的仪仗队,见其已利索熟练地用马凳开始架坛,又开始摆置礼器,脑子顿时开了光,心也通了窍。

随即失声吼道:“他要就地宣旨!快!赶快去通知大都护!让他立马出城来迎!”

副贰忙道:“属下亲自去!”

他骑术好,跑得快。

可再快也快不过仪仗队,一刻不到,一个简易的祭坛便搭建好了。

楼云春先奏礼乐,向天地祭拜告罪,随后自老段手中接过圣旨,面向城门高举,长喝道:“罪臣郭元振,上前接旨——!”

他一喊,众副使也跟着助声,齐齐高喊道:“罪臣郭元振,上前接旨——!”

喊到第三声之时,城门开了,门闸也放过河了,只见校尉领着人屁滚尿流地从城门内冲出来,扑到祭台前,气喘吁吁道:“大、大、大都护,马上就到!”

楼云春垂眸,“没人能让圣上等,你既出面,便代他接吧。”

校尉骇然大呼:“末将不敢!”

这烧烫手的铁饼,谁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