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七零年代,乡下妇的美好人生 > 第441章 有钱大家一起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后来徐晓霜听说他们这次野餐,其实也算很成功的,只有几个家庭没有煮好饭,因为他们实在弄不好那个火坑。

有的孩子走的时候身上有几个荷包就装了几盒包的鹅卵石,全是他们在那河岸上捡的一些他们认为是五彩石的鹅卵石。

有的孩子搞得一身不是沙就是水。

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大人们也觉得这一次的聚会搞得很不错,帮徐晓霜办个产权证的那位大姐她来跟徐晓霜说起,想买徐晓霜的小兔子的事儿。

徐晓霜顺便就问了一下,如果买那个小别墅房子可不可以?那种房子过户的话需要一些什么手续?

徐晓霜只是提了一下,她马上就知道是哪里的房子,在县城里能称得上小别墅的也就那一条街的房子。

“可以肯定是可以的,现在那些房子都已经是办理成了私产了,私产可以买卖,这要是回到几年前,那肯定是不可以的。只是好像那里的房子比较贵一些。”

她这么说徐晓霜也就心里有数了。从恢复高考以后很多东西都在变化了,这以后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房产可以买卖了,那她准备买进一批房产。

好歹自己也是几十年后过来的人,有些东西提前做些准备,为孩子们着想总是好的。

只是目前最担心的就是这一季的蚕不好养,最后的结果不知道会怎么样。

倒是在县城里做家具的程志新和他的兄弟伙们倒是成了县里的名人!

因为他们做的家具都很新颖。而且他们为人很实在。徐晓霜提前给他们做好的计划,现在就体现出效果来了,其实徐晓霜知道就是城里那些当官的互相之间他们都有各种办法打听一些消息,所以徐晓霜叮嘱了程志新,不管帮谁家做,价格绝对不会优惠哪一家。

你要赚钱你就每家的都赚,那别人看来你就很公平,而且还会认为你很诚实,如果你优惠了这一家而没优惠,那一家别人的官位不一样,他就会认为你看不起他。

明明你只是一个小农民,有什么看不起别人的,反正我自己是凭劳动力赚钱,凭啥不收他们有钱才会请你做事,这是徐晓霜教程志新的。

虽然他们赚钱的速度没有徐晓霜养蚕的收入高。但他们现在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了。

程志新回来跟徐晓霜说起这事儿,他考虑再请两个人去。木工方面的一些事,他已经带着田老大做的比较熟了,有些小的东西可以交给田老大做,那田老大手下也可以再带一个人。

程建设主要带着田老二在帮别人挖坑。他们俩开始走上了泥水匠的道路。

而他们手上也可以再加两个人,主要是他们接的单现在比较多了,活是有,只要大家肯干。

经过铁花婶和程母他们共同认定,又在队里叫了个人去帮他们的忙。

其实要是说的话,整个队里的人都是勤劳的。但徐晓霜更偏重于选择听话的,老实的。

他们这次接的单大部分都是城里一些做官的,遇上一些心思花的人,相反以后对徐晓霜和程志新他们的事不利。

在所有的蚕进入第4次休眠的时候,徐晓霜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基本上能够确定这一批蚕损失可能有20%,他只能收获80%的茧。

可能对于其他的养蚕妇来说,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但对徐晓霜来说这个损失有点大。

在蚕上茧的时候,市里的同志也来了。

按市里的同志的预算,他们以为能保到60%都已经是很不错了,但他们来看到有80%的成活率,这已经是很高的了。

徐晓霜这才知道,在本市一共有三家和她一起养这个实验蚕的。

一家的蚕在进入第二次休眠时候就全部死掉了。据说是他们家老人担心蚊子咬了蚕,所以点了一个蚊香,结果第二天所有的蚕全部死了。

虽说她没有养殖成功,市里还是给了她一定的补偿。

本来养殖这种实验的品种,就是要担一定的风险。老人的操作虽然是错的,但同时也提醒了他们,这些蚕有什么不能接触到的东西。

另一户养殖和徐晓霜的刚好相反,他们家的成活率有20%多一点。

所以在市里的同志看来徐晓霜还是很成功的。

收检的时候,省里的同志,市里的同志以及私厂的同志全都来了。

当然少不了报社的同志,报社的同志非要让徐晓霜他们和三个姑娘与他们养出来的这些五彩蚕茧一起拍照。

他说为了拍出效果,这次他特意从省里带来了彩色照相机。

上一次的实验蚕太少,还看不出那种震撼的效果,这一次的数量大,看着一筐一筐五颜六色的蚕茧抬出来。大家都觉得好稀奇。

而徐晓霜和三个姑娘一人手上捧着一个颜色的茧。站在一堆蚕茧中间这照片后来就成了省报的头版头条。

五彩蚕的收价肯定要比普通蚕更高。所以这一级虽然养殖不是很成功,只收获了80%,但徐晓霜收到的钱却比前面两级都高。

徐晓霜盘算了一下手里的钱买那个小别墅的,钱完全够了。同时他给三个姑娘还有钱三嫂、谷青雨,每人都给的一百五十块。

张梅就曾经笑话过:

“看来我教书还不如帮你养蚕帮你养蚕,我一年的收入还会更高一些,我教书一年都没有两百块。”

徐晓霜却认真的说:

“我们也就这两年,而你却是干一辈子,你以后退休了你都还有钱,可我们呢?”

谷青雨还是第一次,听说养蚕不能养一辈子的,她很惊讶的问道:

“二嫂,明年你就不养蚕了吗?”

“明年还要养,今年的实验蚕,不知道他们明年又怎么搞。我告诉你,现在我们养点蚕有点收入,但这真的不是长久的,以后养蚕这种事儿,他们肯定会集中化的养,不会让我们一家一家的这样养呢。”

这种话谷青雨就听不懂了。但现在跟着徐晓霜养蚕,她倒是每年成了家里收入最高的那个人了。

特别是铁花婶又不要他交出来的钱,只叫他自己好好收,好说以后他们小家庭可以用。

徐晓霜就觉得铁花婶特别会,当婆婆,别人家有个媳妇的话,婆婆难免有偏颇,但铁花婶总是为两个媳妇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