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程母来说,这眼睛能看到了,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对程志新来说,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娘一说磕头,老实的程志新的高个子一下子就矮了半截,直接就冲着王老咚咚的磕了三个响头。

王老是连忙伸手都没拦住。

把程志新扶了起来时,程志新都哽咽了:

“我娘早年间把眼睛都哭出血了。后来就看不到了。要不是遇你这位神医,我娘这辈子都不能看到她儿媳妇和孙子了。”

王老忙道:

“我是医生,救死护伤,是我的本职工作,你们来了,正好我能治,这不就治好了。大家都高兴的事,别磕头这些。我可受不起啊。”

说着回头看着程母道:

“你这眼睛现在看来是好了,我呢再给你开些药,回头就可以出院了。你媳妇是个懂事的,回头药怎么弄,我跟她说。”

说着,又回头对徐晓霜说道:

‘今天可以出院,但走出去之后,一周内都不能让老人看到很光亮的东西。她的眼睛还不能受强光的刺激。’

徐晓霜点点头,想了一下说道:

“你等一下,我去搞一个东西来。”

徐晓霜就冲出去,不一会儿跑了回来,手上多了一条黑色的布带子。然后轻轻给老娘的眼睛外绑了一个黑布带子:

“王老,这样行不?我们这些天就让老娘先这样看人,隔了一层黑布,有点光,看不刺眼。”

王老哈哈笑道:

“你这办法好。行,就这样绑着,回到家里晚上可以打开,乡下现在还没有电灯吧?”

“还没有,我们用煤油灯,”

“哦,那离油灯还是远一点儿,别让烟薰着了眼睛。暂时不能流泪。每天会用药水轻轻洗一下眼睛。”

交待清楚了,王老就叫上徐晓霜去开药。程志新和程卫国上前扶上程母,帮她把衣服穿好。再把东西都收拾好。准备着要出院了。

程母轻松多了,开心得很,现在能看到了,只是不能对着亮的地方看。一周后,她就可以看一些亮处了。

这时才想道:

“卫国你怎么来了?”

“我以为你们昨天就该回去的,还没回去,我就来看看,张梅也来了,在楼下看着孩子呢。”

徐晓霜从王老那边拿到开的出院的单子和药单,赶紧去办各种手续,交钱。

这个院住得,用了一百多块钱,还真的算是一笔大开支了。

徐晓霜楼上楼下跑了两三趟,然后才到病房来,笑着给赵大姐他们打招呼,然后又谢谢了人家护士姐姐,这才扶着程母下楼去。

下了楼,徐晓霜又赶紧跑到后院那边去退房,还清理了一下房间里洗过的孩子的尿布这些。叫服务员来检查后,退了房这才赶着出来。

程志新忙迎上去,老婆跑来跑去真的是辛苦了。

大冬天的,徐晓霜都跑出汗来了。程母已被扶进车里坐下了。看看时间,现在十点多一点。

程卫国说道:

“要不我们回县城去吃饭?”

因为现在吃太早了。

徐晓霜点点头道:

“行,不过车拐一下,我得去一下农业局,得去谢谢一下他们,人家还送了这么多东西来不说,王老原来是廖局长的岳父。”

徐晓霜医院的对面的一个小商店买了两包糖,然后把糖合在一起后提着去了农业局,给每一位的桌子上都放上一把糖。

廖局不在,黄同志在。徐晓霜连连谢谢,说出院了,这就回家了。

最后坐上车,有些挤,但也得挤着回去。

一路回到县里了,程卫国想带他们到食堂里去吃,但看看时间,都快一点了。

武装部的食堂是军事化管理的,时间一过,就没有了。

他们还是到外面去找了一个饭馆吃饭。

吃饭的时候,程卫国抢着付了钱。徐晓霜在一边喂孩子的奶呢,没跟他争,但吃饭时,徐晓霜拿出十张十元的交给程卫国:

“大哥,娘住院你给我的钱,没用上。这次用的钱都在我的计划内。咱没超支呢。”

“给你了,你们就收下。”

“哥,不能收这个钱,你们接下来也要办大事,你们好好把你们的婚事办好。我们都是自家人,如果我是没有钱了,我一定会找大哥,但我现在还能支付。所以,大哥放心,真的我们还行。”

徐晓霜坚决不收,程志新也说不收,程母也叫程卫国收起来。

最后程卫国还是收了起来,但吃了饭后叫他就带着徐晓霜他们去看院子了。

这个院子的位置还不错,算是在城中位置了。

这条巷子子看过去,都是住家户这样的,没有什么商店。

一进他们家的这个院子徐晓霜就喜欢。院子不大,其实就正房和右边有两间房,左边原本是一个花台的样子,里面还有一株黄桷兰花。

徐晓霜笑道:

“这花开了很香,看这树这么大了,这一定能结很多花。”

重点就是去看了那个要做化粪池的地方,这比程卫国说的还要宽一些。徐晓霜一边说一边拿一根枝条在地上画着样子说怎么做。

程卫国这次有了实物看着心里就有数了。

点了点头道;

“好,这个就听弟妹的,我们自己家建一个厕所和洗漱的地方。这样方便多了。”

上一位屋主留下的东西不多,一张桌书桌,都有条腿坏了。一张床,连褥子都没有,还有一个灶台。看样子也是烧过柴火的。

徐晓霜看了看道:

“这城里烧柴火,从哪里来柴呢?”

“买呀。”

张梅从小就在城里。自然知道。

“我们小时候也去周围的山上打柴,只是要被那周围的百姓骂。因为他们都是打柴来卖给我们,钱不多,一角钱五斤,干的柴还不少。”

说罢张梅笑道:

“在乡下,什么草什么的,都不稀奇,在这里,干草都会留下来,引火,孩子读书,读完了,书就烧完了,有的不重视的,就拿孩子的书和作业本来引火。旧报纸是最好的,又能糊墙还能引火。”

徐晓霜笑了:

“这引火柴在咱乡下是不稀奇的,你们以后打算烧柴火?”

程卫国皱眉道:

“都备一个柴火灶台吧,不过我知道城里有烧煤炭的。到时我问问,这个好买的话,就烧煤炭也行。还有就是我现在那边烧的是蜂窝煤,也可以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