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徐晓霜相对于去年的蚕来说,终于理解了两张纸的蚕种有多少的量,看着那小小的却装了两个簸箕的样子的小蚕子。

那是真的小,要是一不小心你还没发现到它们。

徐晓霜养得很小心,这两天她都没有认真的绣鞋垫了。

程娟儿他们还是在第二天才知道蚕种都拿下来了,后来才知道是只有徐晓霜的拿下来了,

程娟儿家没有订这一季的蚕,田连英家的订了一些,但很少。只有两厘。

程娟儿她们在蚕种下来的第二天来时,就看到徐晓霜在认真的一片一片的渣上找蚕子的样子。

那小蚕子还小,有的和他们拉出来的屎在一起你还看不出来哪是屎的样子。

所以,想要换掉他们的吃剩下的叶子,就得认真仔细的挑出来,一次一次的挑。

挑着挑着,蚕子才会慢慢的长大了。

等队里的蚕种拿下来的时候,徐晓霜这边的蚕种都出完了开始长个子了。

各家都开始养起了蚕子。而铁花婶现在是有点后悔了,

去年兴致勃勃的跟着徐晓霜订两张蚕种,他们家就说准备养一张。

结果,现在蚕种下来了,他们家谷青雨怀上孩子了。

还要处理一些张敏这边的事。铁花婶在拿到种的那天就开始后悔。

不过还是把蚕子养了起来,因为谷青雨说的,这一季养了,今年后面的就暂时不要订了,明年孩子出生了后,再来养。

铁花婶想了想,也就一个月多点儿,想想应该还是可以的。

程卫国自从和张梅确定了关系后,每周休息都回来了的。

他每次回来,就会去张梅那边,把张梅给叫着过来耍,有时,张母也会跟着过来,就如今天,说徐晓霜这边的蚕子都分到了满满的一架子了。

于是,张母没养过蚕的人,就想来看看这蚕子是什么样子的。

就跟着张敏过来了。

顾红旗没来,倒是林四婆带着孩子过来住了几天才回学校去的。

因为顾红旗进城去了,说是要学习。

她一走了,张梅就累了。

张梅过来玩都说不想说话,因为一个人天天在学校和学生们说话,觉得自己的嘴都有些痛了。

徐晓霜每天都仔细的观察着这种蚕子的长相和一些情况,也真的认真的写了下来。

程志新对徐晓霜会写字这事,先是有点惊讶,后来就不好奇了。

问过,徐晓霜说是顾红旗教的她。

果然,不到十天,许站长和黄技术员又来了,看到了徐晓霜这里的蚕子的生长情况,也查看了徐晓霜写东西。

谷青雨虽说反应很大,鱼不能吃,不能闻,后来连鸡蛋也不吃了。

还有,一闻到油味,她就吐。

倒是徐晓霜还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每天还会去摘一些桑叶回来,程娟儿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徐晓霜养的蚕会那么好的收成了。

因为她是真的用了心在养。

她每一次换簸箕时,都是一根一根的挑。

终于,她的蚕子分成了两间屋来养了。但要的桑叶就多了起来。

程娟儿再来就没有带绣活来了,直接问徐晓霜可不可以让她进蚕房,她想帮着徐晓霜做事。

其实,从队里发了蚕种后,不只是他们队的人,还有三队的,也有来徐晓霜这里想来学养蚕的。

来的运气好的,看到她正在分蚕时,都觉得她做得太过仔细。她们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分蚕。

来的运气好的,看到她正在分蚕时,都觉得她做得太过仔细。她们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分蚕。

而大多数的人只来看了一下他们家的蚕房,就知难而退了。

谁家会拿得出这样两间明明亮亮的房子,专门来做养蚕的事?

不是每个人都敢像徐晓霜的胆子一样大,敢贷款来修房子的。

也不是每个人养蚕都那么有耐心的。

他们来,也就只听了徐晓霜传授一下经验,这点,徐晓霜是真的没有藏私,因为天天在这里的两个小丫头都可以作证。

她给每个人讲的,就是她每天在做的。

田连英白天在这边帮徐晓霜,吃饭时回家帮着自己家养的蚕。用上了徐晓霜的办法,果然,今年她们家的蚕也是长得很不错。

而徐晓霜只要有空,还会去帮一下铁花婶弄蚕。有了谷青雨在家,有时周末张梅也会过来。这样他们家倒是不会很忙。

而程志新就真的是忙开了。

有时地里出工都不去了,特别是在蚕子第三次脱衣后。开始了大量的吃桑叶。

程志新就开始每天不停的往家里背桑叶。

自己地里的和林四婆的,都摘了。程娟儿家的也让他们去摘。

都有点儿供应不上的感觉。

这让徐晓霜有点儿头皮发麻啊。

这要是四次脱皮后,那可怎么办?这蚕的食量真的是很大。

当然,再看看铁花婶家的,也是长得很好了,但整个蚕似乎小了一个号。徐晓霜总觉得自己家养的更长更大一些。

也许,这就是优良品种的原因吧。

但别的人来看到她的蚕,只以为是因为她养得好的原因。

许站长和黄技术员还真的是,说的是每半个月来看看,但后来是每周都来。

在看到蚕第四次休眠后再起来,那样子,许站长连声懊恼:

“我怎么不带一个相机下来,叫那照相馆的来帮我拍个照片啊。看看这些蚕长得多好!”

随后和他聊才知道,全县养这一批试验蚕的有四家,其他三家都只养了半张,不敢多养。想着是新品种。

而且半张他们养出来的结果都没有徐晓霜这里的好。许站长抓到蚕来量量大小,又量量长短。看看效果后说道:

“估计,再有两天,你这蚕就会开始做茧了。到时我们再来看看。”

黄技术员笑道:

“到时我们来的人可能有点多哟。都在关注着你这里的蚕。”

徐晓霜笑道:

“来多了我可不管饭,你们也是知道的,上茧的时候我会有多忙。”

养过蚕的人都知道,上茧的时候是最忙的,那个年代,还没有更便捷的养蚕办法,只能一只一只的捉。

一张蚕种就是两三万只蚕了。而且还要上架还要注意不要损耗。

许站长笑道;

“吃饭的事,我们自己解决。你这里要不要请人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