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坐下来吃饭,也讲一下排位顺序。

程四叔是长辈,当仁不让的坐上位,然后就把谷青雨的弟弟谷高山推上去坐上位。

他不肯,但被程四叔拉住:

“舅子坐上位,这是正理!”

谷青雨的娘也是在拉扯后同意让儿子坐上位。这是对谷青雨娘家的尊重。

然后就是程三哥和程慧慧的男人胡正才坐下位。就是正对着上位的那一边。

乡下吃饭的桌子是四方形的。放在堂屋里,正对着大门的那边就是上位。背对着大门的就是下位。然后两边的就算是小辈或是陪客坐的。

程建设和程志新一个带着大勇,一个带着胡正才的儿子胡狗蛋坐一边。

这就算是男人坐的一桌。

女人这边,拉拉扯扯下,谷青雨的娘和程母坐在上位。谷青香和钱三嫂被请来坐在下位。兰兰靠着阿婆的旁边位坐,兰兰会给阿婆夹菜。

钱三嫂说自己要带娃,就让铁花婶坐在这里。程慧慧带着小的孩子和兰兰坐了一边,钱三嫂带自己家小的两个坐了另一边。

剩下的就只有徐晓霜和谷青雨,带着亮亮和笑笑坐到了另一张小桌子上。

(写这一段,非喜勿喷,那个年代吃饭就是这样坐,小媳妇儿给有一张桌子坐都不错了。有的人家小媳妇儿还不上桌不说,连正堂屋都不进去。这里这样写,并不是说铁花婶家不疼徐晓霜和谷青雨。)

徐晓霜也乐得不与他们一起坐,上次和他们一起坐着吃饭特别的尴尬。

徐晓霜差点儿就让人笑话了。

虽说吃饭吃自己的,但这个年代吃酒席是有一定的规矩的。

比如,如果上位的长辈的没有动的菜,那就不要动。

上位的长辈动了,你才可以夹,当然,吃相不能太难看。

还有如果有喝酒的话,不是每个人一个杯子。

是全桌就只有一个小酒杯的。倒上酒后,长辈的先尝了一口,就沿着自己的右手往下传。

一般来说,是酒传了一圈后,长辈的才抬起筷子招呼大家吃菜。然后从中间的凉拌菜开始。长辈动哪个菜,就可以夹哪个菜。

如果后面上了新的菜来,也是只能长辈动了,小辈的才动。不然,就会说你爹娘没把你教好。

徐晓霜第一回吃酒,就是程建设结婚,好在她还是在最后与主家一桌,吃东西时还没那么死板的要求。

但吃饭间,就能听到别人在议论,谁家的孩子,上桌子就抢着吃,像是饿死投的胎一样。

各种的议论声才让徐晓霜总结出来吃酒该怎么吃。

回头也得教孩子们,不然,别人会骂自己没把孩子教好。

回首想想,上辈子进那啥星级餐厅,虽说有那什么用餐礼仪,但也没有这样的讲究。

在这个桌子上的尊老爱幼这种行为,体现得十分明显。

只是在他们刚举杯开席时,门口进来一个人,身穿一身绿色的军装,背着一个行李包:

“爹,娘!我回来了!”

屋子里的人一惊,程四叔站起来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铁花婶站起来回过头,看到门口站着一个当兵的人。

“我的儿啊!”

铁花婶哇的一声就哭了,跑过来抱住站在门口的当兵的人。

徐晓霜和谷青雨带着孩子坐在一边小桌子上吃饭,也吃惊的看过来。然后对看了一眼。都明白,这就是程建设的大哥程卫国。

听说程卫国十六岁那年,就被叫去了公社,然后就说是送去当兵去了。然后就只每年县武装部的人会送来一份军属的慰问品,及家里的人会得到军属一样的照顾。

但是,程四叔和铁花婶他们一直都没有得到儿子的消息,不知道儿子是在哪里当兵,不知道儿子做的是什么兵。

这突然出现的儿子,让他们感觉很是惊喜!

所有吃饭的人都站了起来。

激动得不得了。

这个儿子一去就是十一年。今年都二十七岁的程卫国回来了。

程三哥在一边都嘿嘿的笑着说:

“我们都没得到消息呢。”

十一年了,铁花婶有时都在想,自己拿的那军属慰问,不会是……

但,谁又能想儿子的不好呢?

铁花婶这看到儿子,可不就哭上了。

劝了好久,这才把铁花婶给劝平复下来。程志新去拿了新的碗筷过来:

“卫国哥,你也走了这么远,先坐下来吃了饭再说,今天你们家的拜年酒。我们大家都在这里吃饭。”

钱三嫂主动把自己儿子牵过来,然后把儿子的碗筷拿走。

程四叔也高兴得说不出话来,铁花婶一边擦眼泪,一边拉着大儿子的右手:

“把包放下来,先吃饭。娘带你……”

铁花婶一边说,一边伸手帮儿子取包下来,可是伸出的手碰到儿子的左胳膊:

“手呢?儿子,你的手呢?”

大家这才看到,他一直垂下来的左手,没有手,只有上前截的胳膊。

“儿子!”

铁花婶重重的叫了一声,然后更是抱住儿子又哭了起来。

十一年没见,一回来发现少了一只手。

想想儿子离家才十六岁,一去就不知道是去了哪里了。

程卫国也伸手搂了一下娘亲,安慰道:

“娘,没事了,伤都好了。我还有右手呢。”

程建设也心情很复杂的上前,他跟这个哥的关系还没有和程志新好。程志新和他年龄差不多。

程卫国和程三哥还有程志新大哥三个的年龄差不多。

更何况他才懂事时,大哥就被公社的人带走就当兵去了。

这些年下来,他都习惯家里没有大哥了。

现在大哥回来了,胳膊还残了。程建设看着长得很不错的大哥,心里不知道该说话,默默的上前轻轻挽一下大哥的左袖,被程卫国轻轻避开:

“你是建设吧。都长这么高了,和哥差不多高了。”

当年他走的时候,建设才读小学三年级。

铁花婶拉过小儿子:

“建设,这是你大哥,还是小时候的样子。卫国。建设都长大了,看看这屋子里的人。来,娘跟你介绍一下。”

铁花婶直接叫道:

“青雨,过来见一下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