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两天的农忙,程家的生活一直开得很好。

按徐晓霜的话说,干活的时候累是要累的,但生活总得补偿一些。平时活没那么累的时候,吃简单一些也行。

这两天确实忙,别人家的豇豆早就干枯罢果了,而他们家的地里的菜还长得很旺盛。

连钱三嫂都被徐晓霜叫到地里来摘她们家的菜吃。

现在他们家的菜地里,辣椒红了,茄子挂满枝,后来补种的几棵苦瓜和黄长是争着长,别人家的四季豆和豇豆都在收架子了,他们家的结果结得很欢实。

每天一大早,赶在出工之前,程志新在家做早餐和准备午饭要用的一些东西。

而徐晓霜就洗漱后背了个大背篓上地里。把成熟的菜不管是什么都先摘了下来。装了一筐后,等一下程志新来背回去。

然后倒在两个大簸箕里,等一下他们去出工了,兰兰就和阿婆一起把菜分类的摘好放好。

程母虽说眼瞎了,但晒干菜还是能做的。

茄子太多,一时吃不完,他们除了留下当天要吃的,大一些的程母就摸着切成大片,然后兰兰和亮亮就拿去摆在簸箕里晒起来。

这种菜先反复晒,晒干了后再密封装了起来。放到家里的一个大罐子里。这个大罐子的底下是装了几大块石灰块。干菜包起来放在里面,就不会返潮,也不会受潮。

徐晓霜也是真的受教了,以前读书倒是知道石灰也就是干燥剂的成份之一,但没想到在乡下,把这个这么一运用,还真的是为生活起到了作用。

他们家的大罐子里已放了好几把干豇豆了。

今年的豇豆结得特别的多。徐晓霜也是听着程母的指挥学着做的干豇豆。

把一些没有长虫,且根条很均匀的豇豆先摘掉两头的节,然后把豇豆洗干净后在烧开了的大锅水里煮几分钟就可以,煮到豇豆由嫩绿变成带水的深绿就好。

再把豇豆捞出水来,离水就会变得有点发黄,然后再一根一根的放在干净的簸箕里晒着,直接晒得干得发脆一样了,可以收回来,放一晚上有些回潮发软。

就把晒过的,一根一根的理直,再绑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放起来。包起来放到石灰罐里。

说是这样到冬天没有菜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泡发开,然后就可以用来炒着吃或是炖着吃都行。

这就是为冬天储备菜了。

今年的豇豆长得好,隔几天他们就可以煮一大锅,然后晒干了也就几把。

他们出工去了,程母就把茄子也切成片来晒了起来,苦瓜也可以晒。只是这些菜,真的晒到干的话,真没多少。

打谷子这事一干就是好几天,在田里做事的人都做完了,晒谷子的还得多干两天。

所以,程志新他们打完了就被程队长叫着去那个农场支援去了。而徐晓霜和铁花婶还得到保管室晒谷子。

只是这下没有人帮她们,最难的,就是每天从保管室的屋子里抬出来和晚上再收回去。

因为现在晒得差不多了,不敢晚上放在晒坝过夜,就怕一场大雨下来,会把谷子再打湿了。

这两天抬谷子这事,倒是真的让徐晓霜有些吃力。

主要是她个子瘦小。

但她还是坚持着。铁花婶很照顾着她,总是在起身时,悄悄把抬的箩筐的绳子往自己那边挪一些。

程志新不在,她还得赶着回家做饭这些,这两天也确实把人都给晒黑了又显得更瘦了一样。

终于多出三天的工,把所有的谷子都晒干了交给保管室里的保管员。然后他们又叫了几个男子来,把他们队应该交的公粮都给称了出来,只等着马帮来了就可以装上马帮驼到公社的粮站去交了。

剩下的,就等着队长和会计还有保管员一起来算个帐,按工分,按队里的各种要求给计算了出来,每个人今年该分多少,该进多少钱和补多少钱这些,都得有个说法。

农民一年干到底,等的就是这一天。

程志新他们去支援这种,要算工分,还要给一点补助的。累是累着了人,但有收入啊。

在程志新看来,他就是有一身的劳力,也就只能凭这劳力换点工分和钱了。

而他们支援了那边回来,队里又开始收土里种的东西了。

这回收玉米和高梁。还有几块地的花生也成熟了。

说起这花生,队里还专门让人守着,守着也让人偷了一些。

气得程三哥大骂,说是明年就不种花生了。

其实,也没谁真的去偷多少,就一些半大的孩子,半夜不睡跑出去扯起一株就跑。然后到哪个竹林子里去悄悄的摘下来吃掉。

反正这东西是可以吃生的。

程志新他们家也有花生,这是徐晓霜就在种冬瓜的那石子地周围种了二十来株,没想到还长得很好。

当时徐晓霜是想种到自留地里去的,但程母说:

“你要是种到那里去,怕会摔断别个的腿。”

意思是说会有人跑去偷的。

这东西虽说自己家就能种,但偷起来就可以吃。

种在自己家房子旁边。程母在知道花生熟了,就很少带孩子出去玩了,她虽说看不见,但孩子可以看见啊。倒是没有人来动程家的这点。

这花生的种子还是钱三嫂悄悄给徐晓霜的,说是让她种一点让孩子们尝尝新。

程志新回来看到徐晓霜又黑又瘦,心疼得不得了:

“霜啊,这收包谷你就不要出工了。再累一下,我怕你病倒了。你就在家里照顾一下孩子们就行,你不是做鞋垫子么,你就做那个,也赚得了钱。”

说实话,徐晓霜是真的觉得累,还真的不想去了,于是也点了点头:

“好,我真的怕会受不住。”

程母也说道:

“是,收麦子还好些,人出得了气,收包谷里,又热,背着背篓在包谷林子里,又热又割,感觉出不了气一样。”

收包谷的出工,大多都是青壮年和一些老年的男人了,好几家的妇女都没有去了。

徐晓霜正好觉得小肚子有些不舒服,这两天可能又要来月经了。

好在上次上街,就准备好了一些草纸了。这东西用起来比那灰带好用,只是这纸不结实,一吸水后就会烂,还得换得勤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