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们入街的路,只是街道的一条小巷子。

只是这巷子真小,还只是人家一户人家的屋檐。过了这家的房子,就进入了街道。

街道上的人也不少,这是徐晓霜来到这世后,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人,不由把兰兰牵在手上,怕走丢了。

兰兰其实是来过这里的,以前徐晓霜没来程家前,程母要是上街,很多时候都是要牵着两个背着一个。

那时,眼睛还是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影子。

街上的店铺很小,要放到现代去看,这就都是一条古建筑的街道。

现在这里叫街,但说实话,徐晓霜以为这是条巷子。

因为这条街的两边的人,要是伸手握手都能做到。

狭窄的街道两边的铺子都是有个柜台高的台子。

东西摆在里面的货架上。你要看货物,还得叫人拿出来才能看到。

最热闹的,自然就得数供销社了。

供销社里摆着几个玻璃的柜台,有几个守柜台的人站在柜台的后面。

兰兰窜得快,徐晓霜自然就跟着进了一个供销社的店。

这店里卖的是一些日杂用品。锅碗瓢盆都有,另一边的柜台就是卖的洗涤用品,兰兰一眼就看到了昨天用来洗过手的那种香皂,忙示意徐晓霜看。

她的手隔着玻璃指着香皂叫道:

“二婶,你看,这里有。”

柜台里的一个店员正在对着摆在那里的一个镜子上照着自己的头发。看样子,她是才去剪了个学生头,正在看剪得好不好吧。

一听到兰兰叫,还以为是有人要买东西,转头看着是一个穿着补丁又牵着一个穿着粗布衣服还明显一看就不合身的衣服的人看。

“去,去,去,一边儿玩去,这是你买得起的吗?别把玻璃给我抹花了,我懒得擦!”

呵!

徐晓霜伸手牵了一下兰兰:

“兰兰,那是香皂,这几种都是香皂。这种是肥皂,是用来洗衣服的。这边这种是洗衣粉,是用来洗衣服的。”

“都是香的么?”

“都有一些味道,但不一定是香的。”

孩子不懂,可以教,徐晓霜就带着兰兰一边看一边介绍。

那店员听着徐晓霜的介绍,扯了扯嘴角。这些乡巴佬,最是看不惯了。

徐晓霜看到了,也听到了那店员的讥笑声,却是脸色平静的带着孩子去看另一个柜台,对兰兰来说,这些东西就是跟着阿婆来也没见过。

因为阿婆只带着她去换东西,然后就回家了,她们从来没来过这里面。

那这顾红旗看上了一块布,想买扯点布做一件夏天的衣服。

她想着到夏天时,自己可能肚子就会更大了。到时自己原来的衣服就穿不了了,正好看到一个碎花布还不错。

她正与那卖布的交谈,自己想扯多大,又做什么的。只要一说,那售货员一听就知道了:

“这样的话,你扯上五尺就可以了。你个子偏高,就算以后长胖也穿得了。”

“好,那就给我扯五尺嘛。”

售货员正在量,徐晓霜正好过来,伸手摸了一下布料:

“红旗,这布料还挺好,是棉的,你可以多买点点做小孩子穿的都可以。”

顾红旗这才想到,自己还要计划着做孩子的衣服。马上又问给小孩子做要多少布料这些,然后就又加了一尺五。

售货员是个胖脸的大姐,量好了尺寸后一剪刀 ,然后就撕着布,就把折好了交给顾红旗,顾红旗给她布票和三块零八分钱。

售货员收钱后小声说道:

“你会不会做衣服嘛?要是不会做衣服,要不要做衣服?出了这条街有个酿酒的,那个巷子里有个裁缝铺子,里面的那个李姐做的衣服又合身又会省布料,你这布料要是交给她给你做,能做出一件大人的,两件小人的,还能用碎布料给你拼出一顶小人帽子来。她收费也不高,所有给你做好也用不了一块五。你看看要不要去找她?”

顾红旗转头问徐晓霜会不会做衣服。徐晓霜真不敢接这个活。要说只是缝缝补补还行,让自己裁衣服这些,还真的不懂。

倒是后面挤过来的钱三嫂笑道:

“做衣服啊,其实晓霜她婆婆眼睛好的时候很会裁衣服。”

然后小声在她们耳边说道:

“听说,她年轻时还给地主婆裁过衣服呢,那时他们家是长工。”

但现在程母眼睛不好了呀。

顾红旗道:

“那我们往他说的那边去看看。”

徐晓霜这一趟上街,是真的只是来看看。见识一下这个年代的商业。

其实真的看到了才知道,难怪大家那么穷啊,要说卖东西的,也就只有那供销社才有,私人摆推的几乎没有。在街道两边倒是有些奇奇怪怪的人,他们就是在路上碰到的背着背篓或是提着竹篮子的人。

他们的东西都是盖着,就站在街道的两边,有人上前问,然后悄悄揭开布看看里面的东西。然后就到另一边的巷子里做下了买卖。

徐晓霜觉得很奇怪,小声问道:

“三嫂,他们悄悄的卖的是啥子?”

“米,或是鸡蛋这些。反正乡下能出什么?”

徐晓霜皱眉说道:

“这些也要藏着卖?”

钱三嫂有些奇怪的看着徐晓霜。顾红旗却是直接的说道:

“你没赶过集么?那些东西是不准自己买的。要交给粮站卖的,不过这两年卖的人多了,倒是没什么人管了。”

钱三嫂也笑道:

“其实,也不存在什么买,你看,这个是拿的鸡蛋,来换了米回去。”

钱三嫂用下巴指了一下那边屋檐下的两个交易成功的人,然后两人又各自走一方走了。

徐晓霜这次上街是真的开了眼界。

买东西要粮票布票和油票这些倒是上辈子也听说过,或是说从书上见过。但以物易物的事,还是真实的第一回见到。

大家把自己家多余的东西拿出来,可以在街上碰到合适的,就大家换一下,有些觉得不划算的,还能讲讲价,或是补点啥。

整条街上,除了供销社卖的东西齐全外,其他的也都是一些特殊的行业的铺子。

打铁的铁匠铺子,路过你就能看到光着膀子挥着大铁锤铛铛铛的打着烧得火红的铁块的铁匠。

酿酒的酒铺。

做手工面的面铺子,你能看到一个宽大的坝子里都晒着整齐的手工干面。

钱三嫂就是背了点麦子来换面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