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我在非洲当酋长 > 第1670章 范氏义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范仲淹凭借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千古,

但是这老爷子忧是真忧了:两岁死了爹,跟母亲改嫁进了朱家改名朱说,少年时忧;后来数年寒霜苦读,以‘朱说’的名字考上进士,所以少年时忧;后来基层当官仕途坎坷三进三出,中年也忧;大军压境国难当头的时候他白发出征举兵抗敌,老年也忧;超纲混乱领命改革惨遭失败病逝他乡,晚年更忧。

那真是一辈子都没乐的起来。

不过这老爷子除了给后来留下了仁人志士节操之外,还留下一个创举。

在宋仁宗皇佑二年也就是1050年,范仲淹担任杭州太守的时候,拿出毕生积蓄在苏州购买了一千多亩良田,称之为‘范氏义庄’并且制定了不少规则。

比如说但凡是五岁以上的范氏各房族人,不分男女每人有三斗白米;成年族人每年给冬衣衣料一匹,十岁以下五岁以上给半匹;嫁女给钱三十贯、改嫁给钱二十贯、娶妻给钱二十贯二婚不再给;族人身份按照辈分大小给予二至二十五贯安葬费;族人参加科举或者外出赴任给予路费补助。

另外如果乡亲、姻亲陷入贫困或者饥荒不能生存的时候,各房共同核实可用义庄粮米量力救助;而且义庄田地房屋不能出售,由专人掌管,即便是族长也不能干预掌管人依规办事。族人甚至不能借用义庄的人力、车船和工具。另外本族人不能买卖土地,不能使用本族人做义田佃户,禁止出售土地等等。

这可以说是全世界家族基金的最原始形态。

有人会说了,不就是一千多亩地吗?这能做什么?

答案就是:自从范仲淹之后,范氏家族每朝每代至少出了一名进士。

看惯古装剧的人往往有个误解,认为‘进士’没什么不了不起的。

事实上:在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就是千万学子最高等级的成就。一旦成为了进士,最差的也能在地方上混个五品知府退休,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级别的。如果是那些‘一甲’或者‘二甲’前几名的进士?基本上确定今后可以出阁拜相成为实权国家干部。

而且考上进士那都是有特殊福利的,比如说朝廷赐田赐宅等等。那是一个比一个牛x。

当然,跟着影视作品学历史往往就被带沟里去。

比如说‘秀才’人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穷秀才’。

古代读书人要先到县里考取‘童生’,然后才能考取‘秀才’。而清朝人口过亿,296年历史,一共才出了二百多万童生,四十五万秀才。算下来就是整清朝大概每年一万童生一千五百个秀才,五百个举人一百个进士。

这可是整个国家的数据!

到了秀才这个级别就是享受类似于见官不跪、免除徭役等特权的。

这样的情况下能有几个穷秀才?

从范仲淹到现在千年过去,无数宗族一个又一个消失,但是范氏宗族从未衰弱:宋朝中进士者22人;明朝中进士者30人;至于清朝那就更多了,仅仅顺治时期他们家就出了12个进士!

而这些优秀的族人不断的捐赠,到了清末时期,范氏义庄土地已经达到了5300亩。

宋朝比范仲淹官大的人多不胜数,比他钱多的人也是随处都有,但是能辉煌千年的几乎一个也没有,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家不出败家子。

氏义庄的存在也给别的家族打了个样板,于是别的家族也建立族田,还有什么‘祭祀田’、‘学田’、‘书田’等等。

那么这是好事儿吗?

答案是否定的。

现在很多大聪明整天骂龙国的土地制度提倡土地私有制。

这里有个血淋淋的现实就是:提倡土地私有制的都是富豪或者是那些穷傻子,土地国有制保护的其实是穷人。

穷人才在乎房子,有钱人真不在乎那些东西。

在建国之前,各地宗族的影响力甚至比国家还大,一些宗族规矩的威慑力比法律强大的多。

举一个简单地例子:在建国那一年,徽州(现在的黄山市徽州区)一共有118万亩的耕地,其中有17万亩属于各个宗族的族田,占了徽州总耕地面积的15%。

至于其余一百万亩?

当然被各个种族瓜分了!

有了这些族田可以保证大宗族每一个族人都有一个基本上生活条件和基本的婚嫁体面,那些大宗族可以通过教育不断产生新的精英一代代延续下来。

然后……

不断蚕食穷人土地!

就这么说吧,建国前龙国的所有土地基本上都在大宗族手里。

现在的人不理解为什么总有人认为‘被开除族谱’是可怕的事情,像萧鹏早就被开开除族谱了不是什么事儿也没有吗?

那是因为时代变了。

如果在古代的时候被驱逐出宗族,就意味着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孙后代都没了各种宗族福利!他们能不着急?

古代龙国族田的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人则越来越穷。

一边是醉心功名向上钻营,一边是为了吃饱穿暖而努力,这是一个级别上的吗?

就算祖上留下几亩良田,遇到个天灾人祸过不下去卖祖产的人还少了?

别看现在那么多的富豪都在搞‘家族基金’,其实真的比不上范仲淹一千多年前搞的义庄:从初衷上说,义庄制度就比家族基金会高大上,从实际效果上家族基金会也赶不上义庄制度:前者出精英的概率更大,后者只是为了让后代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家族有精英意味着什么?

可以保护族田!

如果没人保护的话,全族遭遇灭亡危机的时候‘族田不可卖’也就是一个笑话。大家族保证自己一直都有精英族人出现再保护族人,而小家族只有逐渐衰亡一条路,生存空间也会慢慢被大宗族蚕食一空!

那这些祖产都让谁买去了?

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而建国后呢?什么族田、义庄都没了,变成了‘国田’,同时也承担了过去‘族田’、‘义田’的功能!

原来的官府只收税别的不管,现在呢?接济孤寡老人,照顾伤残人士,协助国人读书应试、发展基建、带领大家全部脱贫致富等等都成为国家职能,把整个国家当成一个宗族,所有国人都当成自己的族民,建国才几十年?现在生活低保+义务教育已经覆盖了全国。

而义务教育推行后,保证每一代都能出现大量的精英族人,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比一些小国家总人口都多。而这些精英反过来也能保护国家。这也是龙国能通过短短四十多年就从一穷二白变成世界第二的最根本原因。

但是问题又来了,像这种土地国有制的国家还有很多,为什么只有龙国成为世界第二?

他们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说一个最简单的事情就行:发展基建。

发展基建难吗?

真心不难。

小鸟都知道给自己搭个窝,人类有几个不懂发展基建的?

公知们整天说:西方国家不发展基建不是因为没有技术和能力而是不屑,这话其实没错。

那么‘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全世界谁都知道,为什么他们不这么做呢?

因为搞基建不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