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六零:从村医到军医 > 第513章 教书育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田蔡知道,这样会造成华国的人才大量外流。

就比如这个中年男大夫,如果只有他自己到其他国家进行医疗支援,但是他的家人依旧在国内待着。

那即使他人在他国,心肯定是留在华国的。

一旦让他的家人跟着一起往国外去了,人才流失的可能性就变大了。

他们一家团聚,在哪里生活都是一样的,既然国外给的待遇更好,为什么不能永远留在那边?

这也是田蔡和外交部持有不同意见的一个点。

田蔡却觉得这都不算什么。

我泱泱大国,培养一个中医生确实不容易,但是田蔡有信心,有她在,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而且华国现在跟以前不一样,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科学建设方面,都让人不可小觑。

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气度,也让世界看看,华国是怎么对待自己友国的。

有了第一个开头的,后面决定出国的越来越多。

田蔡让人统计了一下,选择留在国内的占少数,大多数人都决定出国。

九十年代初,正是华国掀起出国热的阶段。

这34名大夫一经确定留下,马上就被安排到各自的岗位上,开始履行医生的职责。

而那66位选择出国的,田蔡将他们的资料送到了外交部,剩余的事情就由他们负责了。

这件事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完的,等出国手续全部办理完,这些人才能跟各国来接人的外交人员见面。

当然,华国也会派人一起将他们送过去。

在未来,这66人会在世界的各个地方,将华国中医发扬光大。

也会凭借自己的实力,让华国中医享誉世界。

而参加第一批培训的八十名大夫,在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后,基本可以处理治疗过程中遇到的突发状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治愈的白血病患者也逐步增多。

这边的事情走上轨道后,田蔡去了趟中医学院。

前年吴院长就退休了,还有之前的好几位老教授,后面的苗子起来了,他们才能安心退休。

现在的院长是宁飞白,田蔡刚来时候他任职骨伤科教研室主任。

宁飞白出自宁家,是当年京市四大名医之一宁敏达的亲孙子。

宁敏达大夫在前些年去世了,宁父身体还算硬朗,现在宁家都是他在打理。

田蔡这次来就是跟他探讨一下,要在学生们最后一年的课程里,增加有关于她研究出的几种针法相关课程。

包含搭配肺癌康的肺癌晚期治疗,搭配血癌康的白血病晚期治疗,以及肝硬化晚期治疗。

这些治疗中,针灸是必不可少的,而每次治疗使用的针法不同。

“你亲自过来授课?”

宁飞白问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看情况,”田蔡想了想接下来的安排,还是没将话说那么满,“每节课都上我保证不了,但是至少能保证一个月来上一节大课。”

“欢迎之至。”

两人达成共识,之后又说了点别的。

宁飞白的想法跟田蔡一样,华国强大起来是必然的,那么人才的培养就一定不能懈怠了。

这边的课程一旦定下来,他打算直接贴在学校门口。

不光中医学院的学生能参与上课,其他任何人,只要有学习这几门学科的兴趣,中医学院的大门都为他们敞开。

华国好中医大夫缺少的主要原因,不是没人对这个学科感兴趣,而是很多人明明想学,却没有渠道去学。

野路子出身并不可耻,但大家却不一定记得,野路子出身也不是人家自己选择的。

野路子出身也同样意味着他们没有学习的途径。

这要是可以自己选,但凡想当个中医大夫的人,都想受到系统教学,可他们再想也没用,没这个条件。

向宁飞白一样能跟着家中长辈学医的,可以说是万分幸运。

除非天赋卓绝,否则半路出家的永远也赶不上家学渊源。

宁飞白是后者,所以他同样见过很多有天分,却因为无处可学被耽误的人。

宁老爷子对他将自家的医术教给外人这件事十分反感,在宁家,只有男孩可以从小跟着长辈学医,而女孩子,因为迟早是要嫁到别人家去的,所以不被允许。

哪怕天分再好也不许学宁家的医术。

小时候宁飞白听父亲说过,他的姑奶奶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厉害也非常聪明的姑娘。

她很小的时候就在医术方面展现出了碾压旁人的天赋。

据说他爷爷需要两三遍能背下来的东西,她瞄一眼就能倒背如流。

而那些特别拗口难记的,他爷爷需要诵读五六遍甚至更多的,她只需要读一遍就能全都背下来。

但因为宁家的家训,她不被允许学医。

宁姑奶奶是个很聪明的姑娘,她仅仅凭借偶尔去给宁老爷子送吃送喝,就将宁家最核心的东西学了个彻彻底底。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件事还是被宁家当家人发现了。

宁姑奶奶的行为在宁家看来是不可饶恕的,偷师既然有个偷字,那这种行为等同于盗窃。

盗窃就要废了双手。

后来是宁老爷子亲自动手,将宁姑奶奶双手的手筋挑断了。

也是因为这件事,让宁父对宁家这个外人眼中的中医世家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明明天天嘴上喊着医者父母心,怎么对待自己的手足就能如此狠心。

所以宁飞白要脱离宁家出去教书时,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站出来支持的。

宁飞白要将宁家的东西传授外人,宁父也不管,既然已经学到他的脑子里,那就是属于宁飞白的东西,他愿意教给谁就教给谁。

宁飞白很多时间是宁老爷子带着的,所以他在少年时表达了将中医发扬光大的想法后,第一个受到来自爷爷的压力。

这种与长辈的不同观念让宁飞白十分痛苦,直到他来了中医学院。

这里任何一个学科的教授都不比他差,但他们都没有藏私的想法,愿意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在这里宁飞白感觉到了难得的放松和惬意。

他享受站在讲台上,享受学生们围着他问东问西的感觉,也享受中医学院的氛围。

看着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他才更能感觉到教书育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