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何炎楚来到这个原始荒莽世界中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去研究这本《天工开物》上面记录的造纸术呢?

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有很多精细的工具还没有做出来。

第二个就是制造纸张的时间花费很长,短则一两月,长则大半年。

薄薄一张纸,看似简单,其实制作出来的工序极其复杂。因为纸张的制作度也是为什么在古代纸是一种贵重的物品的原因。

这绝对不是一个夸张的事情,读得起书的人家都是很富有的家庭,穷苦百姓哪里有钱买书看呢?

所以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这些可都是有道理的俗语。

…………

说起工具的话,炎国的制造业提升,在制作经验上已经形成了积累。

比如竹帘子,这种用来捞纸浆的工具。没有几年编织技术的积累,普通的编织工根本做不出来这么高要求的帘子。

竹帘子,还是其中一个最普通的工具。还有需要制作水风车,利用水的力量带动锤臂上的石锤,来捶打纤维物体,这样一来的话就可以节省出来更多的人力,而且效率更高。

…………

第二日,太阳升起的时候。

炎木城居住的国民们,从各自的房屋中走了出来。

他们要从南城的居住区,有些需要赶到西区的工坊这边参与手工制作的。有些需要去东边的畜牧场那边参加饲养兽类,或者是去其他地方进行劳作。

所以,哪个国家或者哪个部落都不会养废人。但凡是居住在炎木城的炎国国民们,每日都是需要参与炎木城的各项劳作的。

炎木城工坊区,竹子和麻杆皮已经被制作工人摆放好了。

麻杆昨夜已经被纺织部的女工剥去了麻心,也就是青麻茎杆,只留下了薄薄的一层麻纤维和表皮。

今天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昨日割回来的青麻和砍回来的竹子等材料进行第一步加工。

“尤一,派人去将铁锤和锯子拿过来,这个需要用。等一会先将竹子锯断,截成一人长的样子,再用锤子锤碎。”

炎楚站在旁边,朝一旁的尤一说道。

很快,尤一派去取铁锤和锯子人回来了。十几个锤子,大概有三四十斤的重量。使用的的人都是身强力壮的士兵,是从蛮勇的军团里面抽调出来的。

制作工人抬起锯子,将竹子锯成了一段一段的。再命令拿着铁锤的士兵,捶打在竹子上,使其竹子破碎,开裂。

锤头很重,士兵们挥舞着铁锤一声声敲击在竹子上。将其敲碎成很多块一块一块的碎竹片。

接下来要做的 就是沤料了。

要将这些竹子,浸泡在红砖砌成的大水池里面。碎竹平铺在水池里,然后将山泉水用空心竹筒引过来。等到这个水池注满水后,然后再下入生石灰,用生石灰块的腐蚀力将碎竹片进行腐蚀脱胶。

这一步原本也是很复杂的,因为人多,所以干起来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尤一得到炎楚的指令之后,指挥着做事的人忙活了起来。

麻纤维在搓掉表皮之后,再用另外一个池子浸泡了起来。和竹子同样加入了生石灰,使纤维软化。

这第一步就完成了,接下来只需要等待就可以了。沤制大概需要七八天时间,竹子和麻纤维才能泡好,进行下一步。

…………

一天……

两天…………

五天…………

一直等到第七天,沤制池的竹子和麻才沤制好。

泡制后的竹块和麻纤维气味很难闻,经过山泉水冲洗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了。

尤一指挥着族人将五个加大号的石臼抬到小水坝堵水的一侧,放到水车下面。

这个风车整个炎木城只有三台,是研究院的汤达带着手下看着图纸研究了数个月,才制作出来的。

这种风车丰水期的时候,可以利用水流带动风车转动从而可以春臼大米,或者磨碎玉米。这样一来的话,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和时间。

现在用来春臼这些碎纤维的竹子和麻纤维,是在合适不过的了。

春臼的程序连着做了五天,才将这么多的料子捣碎。

一直到这个过程,做事的这些人都是摸不清头脑。甚至下面的人还私下里议论起来,因为他们不清楚这些渣渣有什么作用。

既不能吃,又不能看的,关键是味道还比较冲鼻子。

真不知道王的脑子里到底是在想什么?

纷纷感觉几百号人就一直这么忙活着,没有任何目的。

不敢说,也不敢问呐…………

要不是自己国家的王,这些人指不定就开骂了。这是谁发明的呐?多损人呢?

………………

看着这一堆堆粗糙的纤维,逐渐被捣烂成泥巴一样的絮状物,炎楚的脸上也看到了喜悦的笑容。

这事,快成了。

融浆池里,一坨坨如同泥巴一样的絮状物被投了下去。然后几个工人拿着捣棍将其捣散,搅匀后,就可以用竹帘子开始捞纸了。

炎楚拿着一张竹帘子在熔浆池里来回各一下,竹帘子上沾着一层细腻的纤维絮状物。这就是竹子做成纸张的原形,这时候就需要经过将帘子倒过来,脱帘子。如此反复进行推拉倒湿的纸张脱模,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就可以用木板压住纸张后开始脱水。

因为熔浆池很大,有将近两米长,一米多宽半米深。所以能够同时有十多个人进行作业。其中由六个人进行捞纸,然后交给另外四个人进行脱模,另外两个人再用木板对湿的纸张进行人工脱水。

接下来的话就是将纸张一张一张的揭开,晾在阴凉的地方风干就可以了。炎楚特别交代过,不能晒,因为一晒的话就容易使纸张变形,变得不平整。

工人们严格遵守着王交代的每一项工作,因为他们知道,王对这个事情有多么看重。

接下来就是烘干了,这一步时间很快。但是需要特别注意,不能有明火,而且还得提神观察。稍有不慎,纸张起火功亏一篑。

在摸索中,在反复的实验中,经历了将近两个多月的时间,炎国的第一批纸已经制作出来了。

炎国记录官撰写的《炎国大事纪》中记载:

炎国八年秋,炎木城,炎王楚,教人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