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又是二十多天过去了。

自从侦察连的人回来后,炎牛又派出了好几个使者队出访各个部落去了。

一来是告诉他们,抢夺运盐队的人已经找到了。主凶手已经被杀了,几个人头也被人带了过来。

二是告诉他们,从沿海到方山城的沿途,每隔一段距离,炎国的军队都设有屯兵站,以此来保护他们的运盐队。

至此,这些部落终于放下了心来。

从沿海各个部落,走小路绕过几条河后,就到了堃沙岭。

堃沙岭也是一片很低矮的小山头,山里几乎是没有什么凶猛异兽的。海山地区南部,最凶残的兽类就是土狼和野鬣。至于鼍的话这种凶兽只能生活在水里面,或者沼泽地里。人只要留心点,还是很容易避开鼍的。

野鬣和土狼不同,这两种东西嗜血,而且会围攻人类。它们唯一不敢攻击的就是拿着武器和火把且人数很多的队伍。但凡是那些独自出来或者三五两人的小队伍,就是被攻击的对象。

沿着堃沙岭的西侧山道往北走两三天,就到了三江岔。在这里有一片浅石滩,水深不及脚背。即便是雨季的时候,也不过膝盖深而已。水下面是碎石头,人走在河里面比较舒服。

过了三江岔再走上三天的时间,就到了沙丘岭。此后沿着古道向北直走,数天时间就可以到达方山城北城门。

这条通往方山城的路线,是比较近的路线了。所以沙木华和炎楚炎牛几人商量之后,决定在这条路上设置巡兵站。

和炎木城通往山木集市那边的芒山古道类似,巡兵站的意义同样是维护道路的通畅。

只不过在芒山,主要任务还是冬季清理积雪,雨季清理沟渠。但是在海山这边就不一样了,这边需要的是维护安定,防止有强,盗部落在沿途抢劫运盐队。

从沿海部落的运盐队出发开始,到堃沙岭后,开始建造第一个巡兵站。

巡兵站的建设来说,并不复杂,就是十五座木房子组成的。

在海山因为没有高大的树木,所以这些木房子都是由一些普通的粗木棍来搭建的。房顶是长毛草编出来的草席,厚厚的盖在木屋顶上。茅草屋顶用来防雨水还是不错的,即便是雨再大也透不进屋内来。

有三个大木房子中间,用泥土隔开成为一个个小隔间。这些小隔间,是分配给连队军官和一些有结伴的人居住的。里面出来一个木床和一张大兽皮之外,就只有一个小木桌了。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在这个荒莽世界中也算得上很不错的条件了。

有八间很大的木屋则是分成了两半,一半用来给连队的士兵居住,另一半则是用来给后勤保障队的国民居住。普通士兵和国民居住条件更简单了一些,只有一块不大的兽皮和很简单的粗糙木床。

另外一间是用来制作食物和吃饭的木屋,里面锅碗瓢盆灶具很是齐全。在炎国来说,对于吃的这方面还是下足了功夫的。炎国的美食数不胜数,在炊具这块,可以说是没有哪个部落或者国家可以超越得了炎国的。

另外还有三个大的木屋,有两间为囤积粮食肉干之类的食物。自己种出来的,方山城那边配发的供给物资都放在这两间木屋里面。

还有一间木屋不用说,就是放置工具和武器的地方。在这个时候,耕种的生产工具与武器是同等重要的。一个用来辅助生产食物,一个用来打仗杀敌。

而且这间木屋外每天都会有两个士兵站岗的,但凡是需要取用工具和武器,必须有连队的主官和后勤队的主官同意才行。

巡兵站周围用粗木棍和长藤围了起来,然后四周用半湿的泥巴块将木棍和长藤一层一层的垒成了围墙。这种围墙不像城墙那么高,高度也就是一米五左右,厚度也就是三四十公分。墙垒好了之后,再用周边捡到的柴,围着围墙烧上两三天。等到冷却之后,这种围墙也就变得更加结实了。不但结实,而且可以防雨水的冲刷,更为耐用。

整个木屋,都是被围墙围着的。除了一个前门一个后门之外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进去其中。

说完巡兵站的建筑,就不得不说说巡兵站的编制了。

沿途的巡兵站编制为两个连队,不过巡兵站的连队编制不同,都是加强连。

第一连队为一百人,为兵种混杂的作战连队。其中设置连长一人,副连长两人。有弓箭兵十人,其余都是用铜矛或者铜枪做武器的步兵。配发弓十五张,箭矢一千支,铜矛六十支,铜枪六十支。

作战连队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这周围的巡视,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可以直接作战。

第二连队为一百人,为后勤保障大队。设大队长一名,副队长两名。其中女人六十人,其余普通国民青壮年为四十人。

男人主要是参与生产,有战斗任务的时候也参与战斗。

而女人的主要任务为日常制作食物,以及巡兵站周围进行小型种植,以及小型养殖兽类。女人大多数都是以原有作战连队里面有结伴为主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还没结伴的。

种植与养殖都是各配备了一个专业的人的,种养殖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要知道,当初的山木部落也就是凭着种植和养殖才养得起这么多的族人,才得以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再者说方山城的供给,不一定会特别充足,而且也不一定会特别准时。这些巡兵站的人想要过的好,还得靠自己。

方山城一共派出部队两千人,派出民众两千人。沿着堃沙岭往北,直到方山城,几乎相隔不到一天的路程就设置了一个巡兵站。

这些巡兵站的出现,使得了炎国对海山地区的领土管理,开始加强了。同时,也减轻了炎国在生产种植养殖的压力。

这些巡兵站,也就是为日后炎国的村落形成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得炎国的文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