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穿越原始荒莽之带领族人做大做强 > 第230章 还是得种植(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方山城的种植开荒,使得整个方山城周边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目前来说,方山城最缺少的并不是武器,而是用来种植的工具。

芒山做出来的木镐,锄头,都没有带过来。

现在唯独用来

开荒的工具,就只有石铲和石耙。这种工具太过于笨重了,比起炎木城的制造工坊做出来的工具差得太多了。

虽然个人开荒的速度慢,但是好在人多,开荒的量还是可以的。正所谓是工具不够,人头来凑。两万人开荒的场面是绝无仅有的,半个多月的时间用来开荒种植,居然开出来上万亩的种植土地。

方山城西北方向的那一大片土地全部都开荒出来了,种上了数十种植物。有能够成为主食的,也有能够成为蔬菜瓜果的。但凡是能被发现的种子都被种植了上去。

海山地区的虽然植物并不高大,但是能吃的植物并不少。只是方山城这一带,就被找出来几十种能吃的植物。这么多东西种下去,估计到两三个月后就能够采收到不少粮食了。

眼下来正值冬季不久,所以说说离这边的雨季还有六个多月。如果快的话,应该还是可以种出来一到两批粮食的。

至此,食物虽然缺,但是也不是那么难熬了。

军团的人轮流出去捕猎,捞鱼,所以偶尔也能吃上一次两次的肉。虽然不多,不过也算是有点油水了。

方山城这边多出来的人,等到春季来了以后得派往芒山那边。洑阳镇缺人,米山城也缺人,鸟鸣山那边也该要建城了,所以这些人还不能乱分配。

只是冬季来后,补给的物资就断了。洑阳山那边总共也就来了三趟物资,最后一次把种子和情报带过来之后,也就回芒山那边去了。

再来,估计就得到春耕时节了。

又半月后,地里开始长出来嫩绿的苗来,前面做的这一切显然是值得的。

方山城里的城民们被种植队的人轮番带出去施肥,浇水。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这些植物。

现在的肥料哪里来呢?

还得靠这么多族人提供。

方山城的四周挖建了厕所,方山城的厕所与炎木城那边的可不一样。

这边在城外挖了四个长方形的大坑,大坑里面用木柴烧了将近四天。直至将坑壁烧的变成像砖那样坚硬才停止,这样粪水才不会被土层吸收掉。

然后在城内的城墙边上挖一个斜口朝下的光滑的小洞,连接到外面的长方形大坑里。

外边的大坑则是用粗木棍和茅草以及泥巴烧制的大砖块盖住,防止臭味传出来。而且这样的话,还可以使得粪便发酵。

这些粪水,再用带长木把的大瓜瓢吆出来,当做肥料来用的话效果那可是不得了的。

这样一来,方山城的人畜粪便的问题也解决了。也使得城里的环境更加好起来,最少街道上看不到那些黑黑的粑粑,闻不到那股味道也是不错的。

除了这种肥料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拉车的那两百多头牛,还有一百多匹马的粪便。这些都是上好的肥料。

时间可是过得很快的……

转眼之间,两个多月过去了,嫩苗已经开花结果了。

青苗的稻穗开始慢慢成熟,摇身一变成了那大片大片黄澄澄的稻谷。

稻谷,但凡是从芒山过来的人都是喜欢的不行的。稻谷里面包着的可是大米,那东西营养得很,吃饱了肚子舒服,不会饿。

上百亩的稻田,能产出来三四万斤的稻谷,脱了壳也得有一大半米粒。

但是没有急着吃,而是继续开垦种植。

这次开荒的人更多了…………

全城接近六万多人,直接派出来四万人开荒。

现在在芒山地区应该刚春耕种植不久,而在海山这边已经收货了一茬粮食了。

四万人开荒,有工具的用工具,没工具的用手扒。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就开荒出来两三万亩种植地。虽然工具不行,但是好在人多,而且大多数都是青壮力。

人心齐,泰山移。

在众多新加入的国民的努力下,方山城以北的地方,凡是可以种植的土地几乎都被开荒了出来。

湿地种稻谷,旱地种玉米,种土豆。

这几种东西有一个种植优势,那就是生长快,再生快,产量大,裂变快。

种的好了可不是一变十这么简单,一变百,百变千可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四万多斤稻谷种下去,能种将近三千亩稻田。只需要一季,就可以收获上百万斤稻谷。

这个事情并不是一个唬人的事情,而且接下来很快就得到了验证。

剩下来的土地,自然就要种其他能吃的植物。

于是,炎楚从城里挑选出来将近一万人,单独成立了一个种植中心。这个级别与三水地区那边的种植中心还要大两三倍,人员也更充足。

从芒山带过来的两百人的种植队分散之后,几乎全部都被任命为各里的里长和户长。各自负责一个区域的种植以及任务安排。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建仓库了,这件事情尤为重要。

种的再多,如果没有地方储存,到头来粮食就只能烂在地里。发了芽的种子,可是不能吃的。

地里的种子又发芽了…………

建仓,似乎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还好邙启在建筑队干过一段时间,所以也是十分精通。在炎楚的设计下,设计出来一种下粗上细的的仓库。

海山多雨,和芒山那边不一样,所以只能采取一个新的办法制作仓库。

仓库的选址十分讲究,错落在各个种植区的中间那些地势较高的地方。

先是将底部土地平整夯实,然后用火烤干底层泥土。最后铺上一层茅草后再涂一层泥巴,平整后再晒干烧制,反复堆砌四次,仓库的底基本就烧好了。

然后用泥土混合茅草碎,碎石子,木头渣子,和到一起,然后堆砌成圆形墙壁。墙壁的高度比一般的房屋要高许多,厚许多。

仓库的高度大概在五六米以上,仓库墙壁厚度大概在半米,仓库的内径大概在十五米左右。然后再用木柴围住,大火烧几天,仓库就更加结实也更防潮。再到五米高的位置开一个门洞,搭放梯子存储运输粮食也更加方便。

这样一个仓库建成的话,大概能够囤积数万斤粮食。

最后在顶上用木头当做横梁,用细木条做骨架,做成一个尖顶的仓顶。再用茅草填充,用长藤编制固定仓顶再蒙上两层兽皮可以防雨。

这样一来,储藏的防水防潮问题就不解决了了。

这样的粮仓,上万人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也做出来四五十座。慢工出细活,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新型仓库更加结实耐用,而且还能防水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