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龙凤魔劫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善后之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天后的大朝会上,尽管刑部尚书刘新远和户部侍郎康冬等人依然对军报上的内容提出质疑,建议朝廷派人到西北去调查,但更多的朝廷官员则偏向于承认这份军报,提议尽快进行善后。

武将中,绝大部分人都已经站在李家这一边,而文官之中,首辅高光辉和礼部尚书唐谦也都反对再派人去西北调查,康家一派的人独木难支,即使他们也暗中联络了不少人,但仍然阻挡不了大势。

这就可以看出定国公李家在武将之中仍然占据首要位置,在武将集团之中,只要龙皇陛下不偏袒谁,目前还没有其他势力能跟李家掰腕子。

大应朝廷文官中的三个大山头之中,康家很明显斗不过太宰高光辉和太傅唐谦的联手,而且还有一点,康夏被完颜昌生擒斩首之后,还是李安将其尸首带回来的,康家必须承这个情。

到最后,康家一派的人也就不再坚持了,因为形势已经非常明确了。

大部分官员并不希望李康两家再继续斗下去,至少不能再这么明面上激烈地争斗,因为这两家都是最顶级的世家,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不定哪天就把自己牵扯进去。

而且这里面还牵扯到夺嫡之争,参与进去有风险,不参与也有风险,因为不管哪个龙子最后成功上位,都不会重用当初两不相帮的人。

其实真正的较量永远在暗地里,真正摆在明面上的时候,结果就已经注定了,就像谈判一样,双方真正坐下来来正是谈的时候,其实都已经知道结果了,然后就是走个过场签个字。

这两天的时间,其实就是龙战野留给各方势力用来互相争斗互相妥协的,别到了大朝会的时候再吵个不可分交,再拿不定注意,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最终,龙皇陛下认可了军报上的内容,并下旨对这次战争进行善后处理。

定远将军康夏贸然出击,又疏于防范,致使被敌军夜袭兵败,应该承担此次战败的主要责任。但念其前期守关有功,未让敌军踏进大应国土,又战死沙场,特免于追究其过错,又念其任安西将军驻守西北十数年,追封其为临阳侯,允其子递等继承。

原兴元府守备高鹏,为谋取战功,怂恿主帅贸然出击,遇袭之时又指挥不当、作战不力,致使主帅被擒,损兵折将,本该满门抄斩,但念其战死沙场,特赦免死罪,全家流放,五代之内不准做官。

原安西将军府主簿于绍乐,胡乱献策,误导主帅,本该斩首,但念其战后协助善后有功,又有中郎将、虎贲营统领李安为其担保,特赦其死罪,免去安西将军府主簿一职,留在军中立功赎罪。

原上源府守备牛健,大战期间饮酒作乐,玩忽职守,免去其上源府守备一职,交枢密院定罪。

令有司依据追究其余安西将军府属官之责任,定远军诸将援救不力,致使主帅被擒,但定远军众将奋勇杀敌,击退敌军并救回数万被擒府军士兵,功过相抵。

定远军中郎将、虎贲营统领李安屡次亲自率兵出关打探敌情、袭扰敌军粮道,后又亲率虎贲营为前锋,遇事沉着冷静,指挥虎贲营击杀大量敌军,救回被俘友军,立有大功。

但考虑到李安比较年轻,又入军中时间太短,不便直接升官,因此晋升其散官为云麾将军,从三品。

武职散官三品以上也称将军,文官散官三品以上则称大夫。

其实真要按照真实的战争经过来进行赏罚的话,康夏绝对应该受罚而不应该受赏,即使他死在战场上也不行,更不应该被追封为侯。

只不过李安为了让此事尽快结束,为了让龙皇陛下不再揪着这件事不算完,因此做出了很大的让步,甚至替龙皇陛下做了很多事情。

可以说李安提前做的布置起了很大作用,李家通过利益交换联络起来的大量盟友也非常给力,在各方面原因的综合影响下,这件事最终达成了李家所希望看到的结果,那就是继续维持西北目前的局势,李家没有因康夏之死而受到较大的牵连,西北仍在李家的掌控之中。

西北的这场战事算是告一段落,之后一些琐碎的工作就由朝廷各部门进行,包括核对伤亡,发放抚恤,追究一些人的责任,填补一些空缺等等,龙皇陛下是没有时间管这些小事的。

然后,首辅高光辉提出,自安西将军康夏死后,西北军方又一次出现没有最高统帅的情况,时间长了只怕会出现混乱,西北又是边疆重地,因此建议朝廷挑选合适的人选去西北统帅三军。

这件事也是本次朝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上次龙皇在御书房召集大臣议事的时候,高光辉就提起过,龙皇陛下也是首肯的。

因此,高光辉再次提起此事,并不是要针对李家,也不是要趁机除掉李家的兵权,因为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军队就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否则一旦发生战争怎么办?大家各自为战吗?

以前西北一直是由李家之人出任最高统帅,因为西北最大的军事力量就是定远军。去年镇西将军李宁中伏身亡之后,几大势力借机推出康夏来主持西北六府的军事。

但是康夏这个废物辜负了大家的信任,竟然在占据绝对优势情况下被对手给玩死了。

在李家和康家的这次争斗中,首辅高光辉是一直保持中立的,而且高光辉这个正统的儒生其实不赞成废长立幼,他认为这是取祸之道,从历史中很容易就能得到这个教训。

高光辉此人虽然是文官集团的领头人,有时候也会针对武将集团,但这个人从不因私利而搞派系斗争,也不会为了打压某个人或实力而滥用职权。

其任首辅以来,基本上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所以他才能在这个位子上干了这么长的时间。

定国公李成虽然跟首辅高光辉分处不同的派系,但李成对高光辉的为人也非常赞赏,在很多事情上也是愿意与其配合。

因此,对于高光辉提出的选派人员到西北主持军事工作,李家并没有反对,也没有恼怒,毕竟西北也是大应王朝的疆土,李家也是大应王朝的臣子,是龙皇陛下的臣子,一切都要以国事为重。

如果李家有合适的人选,那这个西北统帅自然还是由李家之人来担任,皇室和各方势力也默认这一点。

但现在李安还很年轻,资历也不够,无法上任镇西将军或安西将军的职务。李成年龄大了,还得坐镇京城应对各种事情,而且各方势力都不愿让李成再重返西北。李家二老爷李全是个残疾人,李勇虽然资历、能力都够,但他是个家将,身份不行。

最终确定的人选是武安侯郭翊,现任龙城禁卫军统领,正二品,龙皇陛下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