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龙凤魔劫 > 第一百二十一章 完颜昌退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二十一章 完颜昌退兵

完颜昌说道:“那边又派人送信,说过几天会在我们撤军的时候出关追击,届时会派李安率虎贲营为前锋。你觉得可信吗?”

虽然话不多,但张猛懂完颜昌话里的意思,既然无法靠埋伏弄死李安,那康夏干脆就要在战场上把李安和一万虎贲营送掉。

张猛说道:“我觉得可以试一试,反正咱们本来也是打算不久后退兵的,就算是有问题,只要咱们不分兵、不攻关,在这大平原上,他们也拿咱们三万骑兵没办法。也不知这大应的皇帝是怎么想的,下面的人都斗成这样了,也不管管!”

完颜昌不是张猛这样的纯武夫,他出身大罗顶级世家豪门,本身又是六境的强者,还是大罗国师、大宗师邢佰仟的弟子,在大罗算是最顶尖的几个人之一。

因此完颜昌非常了解这就是政治斗争,政治斗争哪个国家都有,但是一般仅限于朝堂之争,争权夺利罢了,像大应国这样蔓延到军队中,甚至其中一方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在战场上坑死另一方,则一般是不被允许的。

康家和李家闹得这么厉害,大应龙皇龙战野不可能一点也不知道,而他竟然不管不问,这说明龙战野是暗中默许的。作为大罗国的顶层人物,完颜昌知道的情况更多,他知道龙战野早就不喜太子,但是顾忌到太子党的势力太大,一直没有废掉长子的太子之位。

或许,龙战野默许康家打压李家,就是想剪除太子羽翼,好方便其废掉太子,只不过可惜了李家为大应王朝戍边二百年,却落个这样的下场,真是不值得。

不过,换做康家做对手,的确是比李家要好多了,当初李宁在世的时候,完颜昌的压力可是非常大。这么多年来,李家真是人才辈出,是大应军方第一家族,说是大应军方的擎天之柱也不为过。

那龙战野这么玩,不怕把自己的国家玩坏了?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最后陪他们玩一次。这次出兵,咱们虽然并未取得什么战果,也耗费了大量的粮草,但只要能让李家退出大应的西北六府,一切都是值得的。”

随后完颜昌下令,大军开始收拾行装,准备五日后撤军回甘州城。

平安关内,康夏也开始实施计划,他先以粮草不足为由,点名让奋威将军李勇率麾下两万士兵返回定远城押运粮草。待李勇走后,他又暗中令田虎和高鹏分别做好准备,一旦传来敌军撤退的消息,就立刻出兵追击。

只不过,这一切其实都在李安的算计之中,于绍乐的那两个手下其实都已经暗中被李安收买了,李安给他们的承诺就是,等事情结束后,会安排他们到东南富庶的地方担任县令。

在大应王朝,县令可不是七品芝麻官,而是正五品的大官,一般的人如果没有关系背景的话,想当个县令那是非常难的。

每次科举考试过后,前三名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一般会被分配到翰林院去实习上一段时间。

日常工作就是给宰相们当当秘书,帮着写写册封用的诰文,内阁和各部的公文,帮着编修史书,偶尔也会给龙子龙女们上上课。

能考上前三名的一般都有关系和背景,混上几年后,只要没得罪大佬,就可以留在京城各个衙门任职,开始漫漫的官场爬升之路。qqxδnew

如果人品太差,得罪了人,一般几年后就下方地方当个县令去了。

三名之后的进士们,关系硬背景深的,能到地方上担任个六品的辅佐县令的县丞,或主导一县教育工作的教导,关系不硬的只能到地方上当个七品的官。

当然了,这是正常的文人当官的途径,在任何朝代,都会存在一些受到特殊照顾的人群,他们不用跟大多数凡人一起争夺向上爬的机会,而是有特殊的通道。

在大应王朝,想当文官除了科举一途之外,还有恩荫和举荐两种途径。

恩荫就是老子立下大功,皇帝除了赏赐老子之外,还会额外封赏儿子,直接封一个官当当。只不过恩荫的官都是虚的,并没有实权,只享受待遇,但是一旦有机会也可以转实职。

比如当初李安的云骑尉之职,就是正四品恩荫官,也叫散职,你可以选择恩荫文职还是武职。

武职称尉,比如云骑尉、敦武尉、羽林尉等等;文职称郎,比如文林郎、承事郎、议事郎等等。

这个途径一般人就不要想了,你想想,能为国家立下大功的人都是什么人?你一个小老百姓能为国家立下什么大功?除非是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候,或许一个平民走了大运能跟对一个老板,立下功劳,成为开国功臣。

但是李安有个好爹呀,这个以前不学无术,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竟然什么都不用做,就有个正四品的云骑尉的官职,这要是在李安原来那个世界,就相当于享受市长的待遇了。

而推荐呢,就是某个大佬,看你有才华,有本事,于是就向朝廷举荐你做官。想走这个途径当官也很难,因为有举荐权的大佬本来就不多,而且你必须是真的有些才能,而且还得有拿得出手的事迹。

比如,当朝首辅,太宰高光辉就可以举荐自己某个幕僚,可以说他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在某次赈灾活动中出力出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请求朝廷嘉奖,建议任用其为某某官职。

比如,上次大应与大罗大战之后,大军统帅、定国公李成举荐自己的几个幕僚,说他们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在此次大战中,能出言献策,亲临前线,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大军粮草充足,为取得胜利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请求朝廷嘉奖,建议任用其为某某官职。

所以,有很多没有关系背景的读书人,在经历了科举失败之后,投身到一些大佬的麾下,当个幕僚、师爷等等,只为了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重用,或者将来老板能举荐自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