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中兴之主 > 第一百二十四章 鲁国故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巫医现在已经疯癫,他思考不出这样的哲理,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姬昱又问道:“人生出是因为什么?为什么我是我而不是他人?我又是什么?事物的存在又是为何?天地万物为何因为道而相关联?这些您有想过吗?”

老巫医原本只是对一两处有着疑惑,现在疑惑更多了。

他忽而不知道他存在的价值,也不明白他是因何而在。

“您能告诉我答案吗?”

“答案要每一个去追寻,您如果不去追求道,怎么求得其中的真理呢?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话吗?夏虫不可语冰,您不去求取大道,又怎么能够知道昊天的神灵是否喜怒呢?倘若人人都以自我为臆想猜测,那大道的规则就成为了摆设。”

老巫医眼神逐渐清明。

“往日求巫不知兮,此悟方知我是我。”

老巫医走了,他的内心想着什么只有他自己能够知道,可姬昱已经赢了,赢太多了。

“这一份素材出现,天下巫者可要坐不住了。”

姬昱似乎已经看到了书生在批判巫者的场景,巫者会在这样的批判中地位逐渐降低,而读书人作为追求真理的存在,会踩着巫者而上位。

可那又和他有什么关系?

昱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已经足够。

实在不行,只好让侍卫里三层外三层来保护他了。

毕竟阅夫子都说了有后手他还怕什么?

印书很烦躁,所以在印制过程姬昱又让辛开用雕版将内容刻录,以防以后要印制多批量的书籍。

辛开因而被迫学习写反字、雕刻。

活字印刷的缺点就是重复会浪费时间,以雕版活字二字合用才是正确的发展之道。

所幸他有着几个亲信,不然还真不知该如何将这些要事处理。

晋国的人他信不过,如果将技术泄露出去会影响到他把握大局的机会。

而他身边能用的人也实在太少了。

“要是在洛邑就好了。”

昱远离故乡,每每有不如意就会思乡。

可他也知道,要是在洛邑的话会受到约束,发展缓慢且得不到进展。

在洛邑,他是王孙,也是太子壬臣的嫡系子;可在晋国,他就是独一无二的王孙昱。

有着上一次的经验,昱写此《问道》的第二篇得心应手。

只是在一段时日之后,《巫医问神》就在稿纸上全然写出。

姬昱并没有急着马上印刷卖书。

此时第一篇的热度尚未到峰值,就此发布难免会让市场混乱。

作为阅夫子教出的好学生,姬昱当然知道怎么审查时事。

(郭夫子:所以我只是摆设对吗?)

........

于此同时,鲁国却在此时有了动乱。

而说起鲁国的动乱,就不得不提到鲁国的执政体系。

在鲁国,因为鲁侯兴无法把握朝政,将大权大多交给了公子遂和三桓。

三桓的来由是因为他们三系都是鲁桓公的后代。

鲁桓公有四子。

文姜所生的鲁庄公为嫡系,庶长子为庆父、次庶子为叔牙、庶幼子为季友。

庆父一脉后为孟孙氏、叔牙一脉为叔孙氏、季友一脉为季孙氏。

在三兄弟中,庄公最为信任他的季友,因为他为人宽厚、待人友善,还有着“友”的手纹。

庄公与党氏女孟任生有一子,名为姬般。可文姜坚持庄公与齐国联姻,于是和齐桓公的幼女定下婚约,也就是后来的哀姜。

可他在私下对孟任说,一定要让她的儿子当上国君。

鲁庄公娶了哀姜,一直没有生子,反倒是嫁媵女叔姜生下姬启;另外他还有一个妾室季风生的儿子叫姬申。

庄公年老,哀姜有所不满,恰巧生性风流的庆父趁虚而入,两人遂生私情。

就这样,齐国姜姓女继文姜、宣姜之后,哀姜也落入了这乱情之中。

也不知道是乱世多出乱情,还是齐国的教育不良。

季风想将姬申托付给季友,让其辅佐为君。

季友说:“公子姬班的年纪最大,要是没有立下夫人,理应由他继承君位,您最好不要动坏心思。”

而叔姜也同样想将姬启托付给庄公的三兄弟中最有仁义的季友,季友又推出了那套说辞。

于是季风和叔姜都暗恨季友。

叔牙和庆父是同母所生,所以自然和庆父是一个党派。

年老的鲁庄公不知道立谁为世子,姬启和姬申年幼,而姬般又不得人心。

所以他问叔牙,应该立谁为国君?

叔牙说:“自古以来嫡系未长之时应当由兄弟来操持国政,君上您将君位传给庆父这样不就符合周礼了吗?且庆父之才干在鲁国也是少有人可相比,您将君位让给庆父吧,之后庆父会传给公子启的。”

而后他问季友,季友说:“您与孟任立下誓约,您为何还要问我呢?而且叔牙对自己的兄长怀有私心,不能相信他说的话。”

庄公说:“庆父生性残暴,好权好女色,不能作为一个好国君。般若要继位,他必然会有贰心。我知道您是君子,请您为我除掉他。”

季友答应了庄公,而想要对付庆父,就必须要先对付叔牙。

于是他借庄公之名将叔牙引诱到针季家,让他喝下鸩酒。叔牙不肯,就被针季从耳朵中灌了下去。

而他正要对庆父下手时却被他掌握了动向,提前一步暗杀了公子姬般。

季友见事情败露,就逃到了陈国,同时向齐国告密,希望他们能立公子姬启为君,这样也不会让庆父得手。

季友又借齐国之力返回鲁国,成为了上卿。可他一直想要杀掉庆父完成庄公的遗愿。

而庆父和哀姜联合,其势力早已架空了国君,而季友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无法对付庆父。

反倒是庆父一边向齐国行贿,一边打算暗杀闵公。

在这样的权衡斗争下,闵公死了。

季友再也不顾及兄弟的情义,带着兵士在夜中就杀入了庆父的府邸,逼死了庆父。

可季友没有了胜利的喜悦,他知道这一切都太迟了。

他心中悔恨,要不是他一直恪守着周礼的仁义道德,没有及时杀死庆父,或许鲁国就不会有那么多灾祸了。

他扶持姬申(鲁僖公)上位后,提出休养生息的政策并且向僖公提出隐退。

他说:“臣与庆父、叔牙为兄弟,为了社稷,我毒死了叔牙、逼死了庆父,又愧于庄公、闵公。这样不忠不孝的人不能在朝堂做官。”

僖公想要除掉叔牙和庆父的后代,可是季友又在此请求不要除去。

“如果除去自家的兄弟那就是手足相残啊,今后该怎么到黄泉与这些兄弟见面?我已经是这样的罪人了,请您宽恕他们两兄弟的后人吧。”

僖公答应了季友的请求。

庆父之后称为孟氏、叔牙之后称叔氏、季友之后称季氏。

而又因为他们的后代都是公孙,所以被称为孟孙、叔孙、季孙,史称三桓。

因为季友的仁德,在今后的几十年中,三桓都以季友之子季孙行父为首。

不过季孙行父也崇尚周礼,没有过多争权。

到了如今,反倒是孟孙敖和叔孙得臣喜欢争抢权力。

其中孟孙敖是庆父之子,叔孙得臣是叔牙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