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新水浒之心 > 第六十三章 翻身之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定六忐忑不安的,继续听马麟讲述江宁府周边的土地价格。

马麟:“第二等却是朱雀桥畔乌衣巷等绝佳之地,每亩也在千贯以上;三等却是城内寻常土地与外城上好水田,每亩从数十贯到数百贯不等;”

马麟:“这第四等就是寻常旱田,数贯到数十贯不等;这第五等就是兄弟要买的所谓荒林或烂淤田,要么地恶难熟,要么洪涝不断,这两者都不产庄稼,每亩却也数百文不等;”

马麟:“而兄弟家中酒店旁这一万亩地本是官地,就算衙门里允许买卖,每亩也不会低于四五百文,合起来就是四五千贯银钱,贤弟可要想好?”

oS:呼…还好,没超过我的承受底线,要是几贯钱一亩地,那这事也别干了,还是老老实实砍柴吧。

马麟一说完,边上的两人齐齐倒吸冷气,果然像他们想的那样。数千贯钱在北宋是什么概念?那购买力起码相当于后世好几百上千万,虽然跟后世比算是便宜,也照样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积攒不下来的财产。而且最关键的是,那一万亩地还不长庄稼,就跟后世光有土地,却不允许盖房子搞开发,如何还有活路?

在这个时代,买地种庄稼,就跟后世有了地就得盖房子搞房地产是一个道理。后世有了地不盖房子除非地下有矿,否则就等于白瞎了,在古代有了地那就是要种庄稼,这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维局限。

欧鹏也在旁边苦苦相劝。

欧鹏:“哥哥我虽不识得农事,却也知道田地终是要长出庄稼来才值钱,既然此处地恶难熟,岂不是一文不值?贤弟花费那许多银钱,何日收的回来?莫上了那官府恶当!”

王定六却依然不为所动,慢慢摇摇头。

王定六:“哥哥且慢下结论,小弟自有生财之道,况且现今也只是买一千亩地建一个村保,最多再加两个作坊,用不了这许多钱,至于那四五百贯银钱嘛,也只一两日间便见分晓,到时候还请几位哥哥相助,如何?”

杨林:“相助之事自不必谈,只要贤弟发话就行,只是为兄多问一句,兄弟的生财之道,可是与那院外蒸煮之物有关?”

王定六:“哈哈,虽不中亦不远。非是小弟卖关子,元宵日就要请三位哥哥与小弟到太白楼一行,与他家洽谈菜谱之事。”

王定六说到这里,并没发现马麟神色中的一丝不安,欧鹏看了马麟一眼也同样没说话。

王定六:“另外,小弟主要还欲烦请几位哥哥随后出发,过扬子江往淮南一行,月底左右帮着招揽六七百名十五岁到三十岁的青壮流民,几位哥哥可愿往?”

欧鹏一拍脑袋,杨林也是张大了嘴,众皆恍然。

杨林:“原来贤弟打的是这个主意?!”

马麟:“小官人的天阙村,也要迁在这滩涂地上?”

王定六:“正是如此!”

三个人面面相觑,虽然知道他的打算了,可是内心更想不明白了,不知道他图的是什么。这又买地又招人的,岂不是更得花钱吗?

王定六当然也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可是他有自己的想法。土地在中国的任何时代,都是一切的基础,尤其在古代封建社会,更是任何豪强家族崛起的根基,没有土地一切都白扯,这一点甚至在后世也有一定道理,在北宋的水浒世界,自然也不用说。而想要有土地,先要有人。

在距离江宁府长江以北几百里外的淮水,常年泛滥成灾,到了十多年后更是有黄河夺淮改道的事件,水灾泛滥到整条黄河都改变航道了,可见严重的程度。因此这些年来淮南的流民就从来没断过,流落到大宋境内到处都是,北宋根本顾不过来。其中天阙村的人,大部分就都是淮南来的灾民,因此要想大批量招揽人口,最便利的就是去淮南招,可问题是,这同样需要钱呐,还是大量的钱。

欧鹏:“此事虽不难行,我等兄弟亦愿往,可几百流民一路数百里下来,寒风露宿花费不少,到了这里还要搭建房舍,这没有数百贯恐不济事,贤弟却也要准备妥当!”

其实欧鹏有的话还没说出口,这几百人天寒地冻的,到时候吃啥喝啥?每天要花多少钱?就算那滩涂地开春就能整治完成,种下庄稼也要一年后才收获,就这种滩涂地的贫瘠程度,不经过调理前两年收获也不会多好,这么长时间恐怕这要填进去数千贯钱,这小兄弟是要干啥?莫不是疯了?钱多的烧手?

不怪这个时代的人,他们的思维总是围绕在种地收庄稼上面,哪怕北宋重商之风兴盛,也难以改变普通人的这种思维惯性,更何况经商需要买一千亩田地这么大手笔吗?既然买了,如何能不想着,将这一千亩地变成能产庄稼的良田呢?

可是王定六要想做的事,完全与种庄稼不沾边,最多只有一点点而已,他的目的是将此地变成一座繁华的市镇,就跟后世地产开发的思维模式类似。要吸引人流来定居,从而把此地初步变成为王家崛起的翻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