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一百八十 忽必烈表示不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至元十六年十月,江淮普降小雪,黄河北方雪花颇大,天色也是阴沉沉的。

大明殿里,气氛如同天色一般,压抑的很。

自从朝议开始,忽必烈就阴沉着脸一句话不说,诸臣自然保持沉默。

不怪皇帝心情不好,自从张世杰克扬州,姜才突袭拿下楚州、盱眙、泗州以及涟水等地,元军便是一退再退,高邮、滁州、真州、和州、无为军、庐州等地近乎拱手相让。

虽说史弼驻守濠州、阿术驻守、唆都驻六安、李恒驻蓟州,与湖南连成一片后,以一条斜线拱卫着湖北,但是江淮地区丢了一半多。

若非海船不好在黄河里发威,只怕宋军要大举进攻山东。

即便如此,山东沿海不得不派驻大军,并广建堡垒哨塔配置天雷,防止宋军效仿突袭淮安。

而在东瀛,征东大军被天雷吓懵逼了,一退三百里,虽说很快就稳住了阵脚,却丢了大半海船。

简直是日了狗了,忽必烈就想不通了,宋国小皇帝怎么就敢把天雷卖给东瀛人,不怕这条恶犬反噬主人?

前线都是失利,忽必烈心情能好起来才怪。

更糟心的是,赵复案发,被捉拿下狱都没用刑,就供出了一大串名单。

看看都有谁。

姚枢、许衡、窦默、董文忠、史枢……开玩笑一样,这些人要么是元老重臣要么是北地世侯出身,怎么可能……也不是没有可能。

意识形态这玩意,只能论心,难以论迹,忽必烈看谁谁都像是乱臣贼子。

问题是,不止这些人,还有大量的年轻低级官员和学生,肯定大有问题。

半年时间,民族论光大都就印刷了十万本,几乎是识字的都看过了。

之所以搞的这么大,还是因为前线战事牵扯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等到发现时,已经晚了。

说没问题,谁信呐?

忽必烈真要举起屠刀,也别说汉化了,直接退回草原放羊牧马吧。

“新年前,主动交书者不罪,年后,但有私藏者,族诛。”

“陛下圣明。”汉臣们纳头便拜,都是松了口气。

“赵复本人如何处置?”忽必烈问道。

汉臣们都不吭声,唯恐引火烧身,蒙臣倒是没这个顾虑。

“大汗,臣以为当剐于市,以儆效尤。”阿合马说道。

“不妥。”忽都察儿说道:“宋国使者交换名单上有赵复,位列赵氏三宫之上,若是杀戮,只怕宋国会有报复。”

前线失利,元庭转攻为守,特别是山东地界惶恐不安,这都需要忽都察儿安排。

没办法,伯颜北上后,他再次成了右丞相,职责所在。

今年春天,双方就在洽谈交换俘虏的事情,只是因为谢道清三人太过敏感而僵持住了,元庭也没太在意赵复。

现在想来,宋庭真的是太狗了。

谢道清、赵?、全氏各值一个万户,赵复一人就值五个。

杀了赵复,还用剐刑,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宋庭会报复。

怎么报复?当然是对等杀人咯。

谁还没个失手的时候呢?本来有机会回来的,却被朝廷断了后路,大家不敢怪忽必烈,还不得怪忽都察儿。

人心散了队伍就没法带,所以忽都察儿不得不发言。

“大汗既已决定不罪读者,何不释放作者已示宽容?”忽都察儿再劝。

忽必烈到底是雄主,说道:“与宋国交换俘虏之事,速行。”

“臣遵旨。”忽都察儿松了口气,汉臣们也松了口气。

最起码,这关算是过去了。

朝会散去,忽都察儿立刻派人去牢里提赵复。

天子震怒,钦定大案,罪人说不得是要面君谢罪的,狱卒都怕赵复死在牢里,因此给了些照顾。

状态看着还不错。

出了大牢也是软禁,只是环境和饮食好了许多,当然,也不会有人来看他,连送饭的都不敢多说半句。

赵复不在意,安心住下,没有笔墨,便折枝为笔,以地为纸,反复地写民族论,若有所得,便喜不自胜。

如此过了一个多月,许衡来了。

“至案发,人人如避蛇蝎,却不想仲平居然敢来。”赵复说道。

“奉诏而来,非为私谊,仁甫莫要多心。”许衡带着不好意思。

因为赵复案发,忽必烈给奉使宣抚府加了个任务——查逆。

本来是遣官分道奉使宣抚,布宣德意,询民疾苦,疏涤冤滞,蠲除烦苛,体察官吏贤否,明加黜陟。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职申请,五品以下就便处决,民间一切兴利除害之事,悉听举行,其余必合上闻者,条具入告,相当于御史台的监察机构,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专职对内的情报机构,相当于宋庭皇城司。

虽说截止目前,奉府并未有动作,但是人人谨慎行事,唯恐瘟神上门。

“忽必烈有什么要说的?”赵复问道。

许衡掏出一本书,道:“陛下集文学之士编撰一书,请仁甫校正。”

赵复接过,只见封面写着“强族论”,打开来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没有能提出进化论,但是有这么个意思。

具体内容就是大元之所以能够成立,乃是因为元族是最适应这个世界的存在。

是的,元族,与华族针锋相对。

“忽必烈倒会异想天开,居然搞出了元族。”赵复嘲讽道:“未见一族有两语,发型服饰皆不同也!”

许衡能说什么?

文化越高,越会觉得忽必烈搞的没名堂。

赵复问道:“陛下所着民族论,并未提及强弱,只是定我出身而已。

仲平以为,尔等所作所为,是否背叛于族群?时至今日,尔等尚且以为忽必烈为正统乎?”

许衡不能答。

忽必烈是异族出身,但是他们倾心辅佐,是因为忽必烈愿意走汉化这条路,但时至今日,并未成为汉族,甚至连中华民族一员都谈不上。

因为但凡圣旨、公文,必然是蒙文在前而汉文在后,这其中的意思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以前元庭强盛,而且面子上过得去,大家可以自欺欺人,如今遮羞布被揭开,许衡这般的已经在怀疑人生了。

见赵复把书递回,许衡接过,蹒跚而去。

忽必烈听了许衡汇报,道:“仁甫以为,此书不敌赵氏小儿之民族论?”

“无破绽,不可驳。”许衡犹豫了一下,又道:“陛下,若想巩固人心,须得继续推行汉制汉法。”

“退下吧。”

忽必烈不想多说,只想继续改进强族论,他就不信了,勤学几十年还比不过区区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