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穿越指导系统 > 第一百二十章 落下帷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郭义生将太极殿内的所有事情告诉了尉迟敬德和尉迟宝琳。

当听到魏王对李世民说出那样的话时,尉迟敬德冷笑一声:“我们这位魏王殿下啊,什么都好,博学多识,才华横溢……可就是太着急了,这种情况下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他却敢说这样的话来,可以说从此以后储君之位和他彻底无关了。”

郭义生眨眨眼:“是吗,陛下本来因为魏王而震怒,本打算召集朝中几位大人过来的,最终却放弃了,我想是不是他对魏王还有一丝怜悯和希望?”

尉迟敬德闻言沉默了一会儿,才问道:“陛下打算召见哪几个人?”

郭义生将长孙无忌的人的名字一一报出。

尉迟宝琳有些惊讶道:“陛下竟然要喊父亲一同前去?平常父亲从不参与国家大事,前段时间已经上书致仕了。”

郭义生解释道:“平息太子叛乱的主力是尉迟将军和段国公,也因为他们,这次叛军才能这么快被伏诛,而陛下本来就对将军十分信任,商议继承人时自然会把将军喊上。”

尉迟敬德点头道:“陛下之所以没有直接立晋王为太子,并不是因为他对魏王还有希冀,而是晋王现在还不足以成为太子。”

他侃侃而谈道:“晋王殿下现在不过十二岁,未曾娶亲,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个孩子,陛下也从未把他当成过储君来培养,以他现在的情况,若被立为太子,只会树大招风。”

“魏王在朝中有不少支持者,他们若要用手段来对付晋王殿下,那他未必招架得住……陛下是想再等等,等晋王再长大一些,学会如何处理朝政,并且在朝中也有一些势力的时候再将其立为太子。”

郭义生连连点头,到底是最了解陛下的臣子,仅仅从几句话就分析出李世民的想法,他说道:“若真如将军所说,那魏王一时半会还废不掉。”

尉迟敬德表示赞同:“恐怕今天或者明天,陛下会下旨封赏魏王。”

尉迟宝琳听得一脸懵,问道:“不是说魏王和储君之位彻底无关了吗?怎么还能封赏他?”

尉迟敬德叹了口气,看向了郭义生。

郭义生只好耐心解释道:“首先,魏王毕竟没做错什么事情,陛下不好无缘由地处罚他;其次,陛下要保护晋王,那就不能让魏王觉得自己无望太子之位,陛下封赏他也是一种安抚,让他不会把重心放在对付晋王殿下之上;还有一点,陛下此举也是为了蒙骗那些支持魏王的朝臣。”

尉迟宝琳恍然大悟,猛点头。

尉迟敬德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以后别进朝堂了,当个守卫边关的将军就挺不错的。”

尉迟宝琳嘿嘿一笑,没有应答。

尉迟敬德又看向郭义生,说道:“不该由你来揭发魏王的,这可能会让你成为魏王的靶子。”

郭义生无所谓道:“就算我不说,陛下告诉其他人,他们也会揭发魏王的……我甚至认为,以陛下的英明,不用旁人提醒,早晚会明白过来,而且陛下喊停了驱逐魏王的命令,自然不会流露出破绽给魏王知晓,我在陛下身边提醒的事情魏王也不会知道。”

尉迟敬德盯着他,眼神中带着些许担忧:“你确定要彻底参与到夺嫡之中了?”

郭义生摊开手:“我和将军说过,我只是顺势而为,魏王已经没有夺嫡的希望了,我偏向晋王有何不可?越早表明态度,对我们越有利。”

……

刚刚回到鄂国公府上,就听得管家来报。

陛下连发了四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便是将杜荷等人全部处斩,其家中男丁一同出站,女眷打入贱籍。

唯独侯君集的家人没有被处斩,而是流放到岭南,甚至都没有没收其家产。

这个决定自然让不少朝臣不满,但李世民态度坚决,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第二道圣旨更加严厉,所有在废太子叛乱中异动者,全部处斩。

什么样的算异动?李世民说了算。

说你异动你便有,没有也得有。

靠着这道圣旨,李世民处理朝中不少官员,将一些世家在朝中的势力直接连根拔起。

世家敢怒不敢言,他们知道李世民此刻因为废太子的叛乱正处于极度愤怒和悲伤之中,这个时候若敢触龙鳞,那可能会让整个家族遭受灭顶之灾。

他们只能自己咽下苦水并吸取教训,下次在局势未明朗之前,不可妄动。

至于朝中的势力,日后再安插便可,他们不信李世民不需要官员了。

第三道圣旨便是封赏魏王。

封赏的内容无非就是金银财宝,仪仗增加,看上去内容不多,但在这个时候封赏,让不少人都自以为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

李世民在圣旨之中还特地关照魏王李泰,让其尽快完成《括地志》,自己十分急切地想要看到,到时候会为你风光大办此事。

这道圣旨让李泰十分高兴,让从属于李泰的朝臣也十分高兴。

他们都认为李泰已经牢牢握住了太子之位,册封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第四道圣旨是要晋王和晋阳公主搬到武德殿里居住。

很多朝臣表示理解,李世民对晋王的宠爱过深,又因为李承乾才被流放,他自然想要这些孩子离自己更近一些。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几人却品出了不一样的意思。

他们开始打探太子被废以后,魏王进宫的情况,可却什么都没有打探出来。

什么都打探不出来,就证明有人封锁了消息,能挡得住左右两个宰相和一众权臣打探消息的,只有李世民。

他们心中开始对晋王有了些许想法,但时机未到,谁也不会表露出来。

李泰在巨大的惊喜之中,反而放松了对晋王的警惕,和一般朝臣一样,认为父皇不过是思念儿子才下了这道圣旨,也给晋王留下了不少喘息的时间。

就这样,贞观年间太子之乱,靠着这四道圣旨落下了帷幕。